APP下载

在发热门诊中对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

2021-03-19李琳瑶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心理护理

李琳瑶

【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门诊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的样本对象为200例发热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按照是否给予心理干预的差异,将上述样本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每组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MA、HAMD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干预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

【关键词】发热门诊;心理护理;护理满意率;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2--01

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我国掀起了一場严重的传染病风波,该病属于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拥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巨大恐慌。2019年,新型冠状肺炎再次席卷而来,恐慌再度袭来[1]。由此可见,近年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便包括发热。患者出现临床体征后往往会前来发热门诊就诊[2]。由于缺乏疾病认知以及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患者通常会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实施干预,以此分析该方法的临床价值,详细结果见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的样本对象为200例发热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按照是否给予心理干预的差异,将上述样本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每组各100例;常规护理组中含男患55例,女患45例,年龄均在18-65岁之间,平均(42.43±1.95)岁;心理护理组中含男患53例,女患47例,年龄均在18-66岁之间,平均(42.86±1.88)岁。两组样本患者间的各项参数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方法:本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例如遵照医嘱指导患者进行用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等。

心理护理组方法: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心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和安抚,强调良好心理状态对于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采取隔离观察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患者要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接受治疗,树立治疗的自信心和配合度。(2)对于存在悲观态度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疾病的不良结果,避免患者听到加重自身对待治疗和疾病的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眼神等,一定要和患者保持友善、真诚的沟通,对于患者的诉求要耐心倾听,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尊重和关怀,以此缓解患者的悲观情绪,使其在乐观的情绪下接受相关治疗。(3)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可叮嘱患者多外出走动,多晒太阳,保持心情的舒畅;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病房内放置一些绿植等,为患者营造出舒适、洁净的病房环境, 同时,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让亲属前来探视,以此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以上两项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好,即护理干预的效果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验证,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判定标准,表明比较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样本的HAMA、HAMD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干预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发热门诊在医院各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特殊,其对于及时发现、治疗各类传染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该门诊的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其治疗效果起到负面作用。通常,发热门诊的患者会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严重者甚至还会产生抑郁情绪。而良好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缓解上述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信心[4]。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通过科学、可靠的心理护理方法对该类患者实施干预,以此改善其心理状况。

基于上述,本研究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200例患者实施干预,以此分析该方法的临床价值。经过本次研究活动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干预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

纵观上述,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林叶.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21,21(20):7-8.

[2]杜珊珊.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6):128-129.

[3]郭锦,鲁玉桂.罗伊模式在发热门诊留观患者心理干预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130-131.

[4]刘婷婷.发热病房患者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03):143-144.

2890501705219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心理护理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