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假设理论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运用
2021-03-18韩啸
摘 要 交互假设理论重视沟通在学生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期望教师建立真实语用环境,鼓励教师创造更多师生交流机会。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漠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双向互动、缺少真实交际的问题,结合交互假设理论,聚焦一线教师课堂,提出应根据学情合理设计输入、基于课堂灵活调整主题、立足生成加强沟通理解、围绕疑点保障信息精度,以此促进英语解说课的质量。另外,提出交互理论的运用建议,即英语听说教学上应坚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注重情境话题的真实性、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关键字 初中英语 交互理论假设 听说课 输入 输出
自2001年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逐渐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师生或生生间的沟通能力,要求教师控制教学时间和比重,给予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这已成为共识,但英语课堂中仍存在一些教师授课时间占据很大比重,忽视人文性的现象,背离了中小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交互假设理论可以帮助中学英语教师更好地理解老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理解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一、交互假设理论的核心观点
交互假设理论最早由语言学家Long归纳提出,他将这一理论视为语言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的延伸[1]。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的可理解输入(input)而产生的[2]。Long强调可理解输出(output)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交流双方应为交流进展作交互调整,包括意义沟通调整(negotiation for meaning)和语言形式调整(linguistic adjustment)[3]。
在交流中,非母语者须通过沟通协商来获得对内容的理解,而修正后的交互是使语言可理解的必要机制[4]。研究表明,在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对话中的修正包括确认检查(confirmation checks)、解释请求(clarification requests)、自我重复(self-repetition)和改述(paraphrase)。此理论对英语教师上好听说课、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传统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1.漠视学生主体地位
傳统中学英语课堂大多是“三中心”模式,即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课堂以教师授课为主,留给师生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在教学中,教师会过度依赖教学大纲,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忽略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与学生的沟通质量。教师仍将自我视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忽视师生双向互动
在实际课堂中,从教师发起对话、维持对话到结束对话,教师的强主导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和能动性。从对话内容到对话评价无不是教师占主导,学生跟着教师一问一答,有时甚至是教师自问自答。开放双向互动本可以产生高效教学资源,而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忽视了这一重要资源。
3.缺少真实语用环境
英语教师缺少对可理解性输入的理解。课堂中教师给学生输入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而不是学生认可理解的内容。教师忽视了真实语用环境,缺乏真实互动,没能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教学设计和方法,而输入内容在特定真实语用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理解。
三、听说课堂交互假设理论的运用策略
1.根据学情合理设计输入
教学应考虑学生现有英语能力,如语法和单词,传输比学生现有能力高一级的内容[2]。在课堂中,教师应反思其表达是否被学生理解。可通过适当降低语速、规范发音、减少连音连读来使表达可理解[5]。此外,简单化(simplification)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限制动词时态范围、减少修饰语使用以及精简对话内容。可理解输入和交互间存在差异,如母语者为便于理解可能会把问句When did you finish?改为What time do you finish?[6]。这一动词时态改动可视为可理解输入理论的一种表现。而在此理论中,母语者会延用When did you finish?这一原有正确表达,如果提问失败,则用自我重复方法,再次引导非母语者得出正确答案,并通过检查来确保对方回答的正确性。交互理论下母语者的提问方式更为自然,并且非母语者也能从对话中体会到英语的地道表达。
2.基于课堂灵活调整主题
教师首先应邀请学生参与所预设话题的讨论,然后沟通建立共享信息,只有当双方互相理解对方内容后才可开启下个话题,这个过程称为主题启动(topic priming)。在沟通互换信息后,师生双方可以开启新的话题,也可就原话题展开。若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引入新的话题,则要用停顿(pause)或者重音(stress)提示,或采用界线标志(boundary markers),如Okay,now。但在交流中学生有时未能理解教师讲解内容,或因学生语言能力不足而未能听懂教师的表达,从而无意间切换主题。如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不适当的回答当做新话题的展开(topic nomination)来修正对话。对话时教师应赋予学生自由权,允许学生表达观点或者主导话题的展开。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六单元Section A为例,在2a2b听力图中学生需在食堂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师会抛出以下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ining hall?教师可能原本预设学生会提到食堂好的方面,但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提到食物健康话题,如Some food is not healthy.如遇到此类回答,教师应针对healthy这一生成性的新话题展开。如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think is healthy?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应有敏锐的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敏锐捕捉healthy一词,将原有的食物话题自然过渡到健康话题,丰富了原话题内涵,扩展了表达内容,也给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作了善意提醒。
3.立足生成加强沟通理解
Long将沟通视为一种过程[3],对话双方基于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来释放信号,调整自身语言形式,对话结构或信息内容直到被对方理解。沟通是为了达成共识,克服语言差异。为此双方须做些妥协,包括单词选择、语句结构和语调的变化。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应抓住契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和自由表达。在交流过程中,词汇量的局限性会阻碍学生向教师传递信息。如学生想尝试说出statue一词,但其现有词汇水平只能说出sta...当出现这类情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其他词语或句子去描述,在交流中学生传递越多信息,教师会更了解学生英语能力;信息传递越多,学生犯错的概率越大,教师则有更多机会去帮助学生,学生也会有更多学习机会,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观点,而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避免尝试表达。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帮助解决,而不是忽略当前问题去转换话题。
4.围绕疑点保障信息精度
确认检查通常伴随着语调上升或自我重复。比如当教师问学生:Did Andy get high marks?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理解high marks而重复这一短语来请求教师解释。这时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good grades)来描述,并举例(90分)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意思。反之,教师也可以运用确认检查来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用词用句。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选取一些模棱两可或不恰当的单词导致教师的疑惑,这时教师应当去检查学生的意思,而不是忽略这一疑问,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的机会,并给学生更多得到帮助的机会。
5.发现错误及时干预纠正
通过沟通,学生们会注意到自己现有语言知识系统和输入内容的不同,而这需要不匹配的暴露和教师的纠正反馈。通过注意,特别是有意识地注意,学生才能更新他们现有的知识。Swain指出,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内容输出,并且这些输出需要被对方所理解,即可理解输出,所以教师要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7-8]。通过输出,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错误进行反馈,以此推动学生发挥学习潜力。纠正型反馈在英语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错误表达和正确表达的区别,而这些意识因为缺少交流环境被师生忽略。纠正方式也有多种,对于简单错误,如口误,教师可以直接更正表述;而对知识性要点错误,如语法,教师可以复述指出学生错误,使错误显著化(saliency),让学生可以意识到,给予学生自主修改的机会。
四、听说课堂交互假设理论的运用建议
1.坚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
现代中学英语教学课堂应该向学习中心教学迈进,注重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将教师教导当作促进学生能动独立学习的手段或条件[9]。在课堂中,教师应控制教学比重,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活动交流权力。学生知识素养不能直接从教师处获得,而要基于能动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反之,教师不能直接传递知识教授学生,而是在能动性学习活动中进行教授。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交互机会,因为交互本身就是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过程。通过师生沟通,过去被忽视的学生资源可以得到开发,而发挥和利用学生资源正是教育的一种新境界[10]。
2.注重情境话题的真实性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境建设,给学生创造真实语用环境,这要求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对话或活动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如角色扮演;而真实语境的活动设计也要求教师提高自身英语技能,掌握真实地道的用词和表达。第二,教师选取的主题和活动须贴近学生英语水平和生活,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水平和兴趣有所了解。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此外,给学生进行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和个性化分析也十分必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捕捉学生潜在创造力,并设计出适用于个性学生的话题和情境,帮助学生实现最优化发展。
3.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英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权,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去接受教师传输。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大胆提问,可以是解释请求、阐述观点,也可以是有所质疑。此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英语能力肯定有所不同,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安排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合作,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较师生,学生间的沟通更为平等,可以减少那些不愿表达的同学的紧张感和自卑感,从而使他们树立慢慢自信并敢于表达自己观点。
有效互動在听说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交互假设理论正好为有效互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考。教师在设计听说课时,需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问题,并在互动过程中适时做出调整、干预和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语言输入和输出,从而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Long,M.H.Input,interaction,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1981,379,259-278.
[2]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Longman,1982:57-78.
[3] Long,M.H.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Ritchie,W.C.and Bhatia,T.: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6:413-468.
[4] Long,M.H.Native Speaker/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02):126-141.
[5] Lightbown,P.M.and Spada,N.(2013).Chapter 4:Explai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103-122.
[6] Lee,L.Online interaction:Negotiation of meaning and strategies used among learners of Spanish [J]. ReCALL,2001,13(02):232-244.
[7] 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In Cook,G.and Seidlhofer,B.: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44.
[8] 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 [M].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5(01):471-483.
[9] 陈佑清.学习中心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29-133.
[10] 郭思乐.教育走向升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3-49.
[作者:韩啸(1997-),女,浙江余姚人,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