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中国人

2021-03-18祁丽丽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五星红旗饺子客人

祁丽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其中之一。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拥有和提升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中国文化以多种样态存在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不得不去思考,幼儿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他们可以理解的中国文化又是什么?面对中国文化他们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这些问题再回到我们的教育中,我越发感受到,幼儿文化意识的形成、文化自信的建立都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幼儿更容易“看见”文化,在与文化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存在”。

以往我们会将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等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孩子们在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收获對中国文化的认知,激发喜欢、热爱、自豪等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真体验”“仪式感”“多样化”和“全参与”,以更好地支持幼儿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理解、接纳和自豪感的建立。但是也会出现“止步于活动”或“只是知道了”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将自己的生活与中国文化建立关系。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幸运的是,班中的一位小姑娘似乎给了我答案。

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小班幼儿入园不久便迎来了国庆节,我们也借助这个节日开展了主题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孩子们在一次“我是中国人”的交谈中产生了分歧。有人说:“我是中国人,因为我妈妈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们这个地儿就是中国。”有人说:“我也是中国人,我们家所有人都是中国人。”还有人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我们都不是别的国的那些人的样子。”就在大家纷纷说着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我是美国人,当美国人好!”之后,不管大家用什么样的理由说服她,她仍然坚持自己是“美国人”。当天我便向家长了解了情况,她并不是美国籍,只是上幼儿园之前曾在美国上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比较喜欢的食物也是汉堡、披萨一类,家人会经常告诉她她是中国人,但她坚持自己是美国人。在听到家长的介绍之后我有惊讶,也有好奇,同时更多了一份挑战的欲望。惊讶的是,短暂的美国生活竟可以带给她这样的认知;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自己是美国人;而想挑战的是,让她“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围绕着“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开展了“我爱你幼儿园”“我爱你五星红旗”“我爱你北京”等活动,其间还围绕“重阳节”和“中秋节”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下我们期待她会有所改变,但她的一句“我就是美国人”让我们对接下来要怎样做更加困惑了。就在这时,西挪威客人来访,她们的到来让我们有了新发现,同时找到了教育的新契机。

外国客人来访引发的文化认知

客人第一天进到班里时,她非常热情、主动地与客人交谈,但说了几句话之后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问我:“她们是听不懂我的话吗?”“是啊,因为她们不会说中文,但是她们好像会说英文,你可以用英文和她们说。”听了我的话她马上说:“但是我不会说英文,我就会说我们的话,那让她们学学我们的话吧,我们的话多好呀,大家都能说我们的话。”我从她说话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一种自豪。进餐时这种自豪第二次出现了。那天小朋友恰好吃饺子,当有一个客人问她“饺子好吃吗”时,她马上停下吃饭的动作,向客人讲述起来:“饺子是最好吃的,你们吃过饺子吗?这里面有肉还有菜,还有大虾仁的。”翻译阿姨告诉她,客人的国家没有饺子,但是她们在北京吃过饺子,她们也很喜欢吃。听了之后她马上又说道:“饺子是特别好的,我爸爸也喜欢,我妈妈也喜欢,我妹妹也喜欢,我奶奶会做饺子,要不然你们跟我奶奶学学。”……

第二天,她和几个小朋友开始在美工区陪客人用轻黏土做起了饺子,老师特意请她来“指导”客人。虽然她自己做得也并不是很熟练,但却很认真。最后,当大家将自制的饺子粘到自制的青花瓷盘子里时,她特意把盘子举到客人面前,问:“你们国家有这种盘子吗?这个上面有蓝色的花纹,不是其他颜色的,这个叫青花瓷,你们记住了吗?”最后还不忘交代:“你们可以把这些带回自己的家里,送给朋友也可以。”她的话语让大家开怀大笑,也让我意识到了她所做的事情不正是在传播中国文化吗!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很快,惊喜便出现了。客人们为班里的小朋友带来了一场戏剧表演,向我们呈现了挪威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看完后孩子们纷纷提出问题:“她们在做什么?”“这是国庆节吗?”“她们唱的是什么歌?”“她们为什么全围着一个人?”……就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她指着挪威的国旗问道:“上面红的和蓝的那个是什么?”在得知了是挪威国旗之后,又说道:“我们的国旗也是红色的,但是和她们的不一样,我们的叫五星红旗!”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一场“中外交流会”就这样开启了。最后,她坚持将客人们领到走廊,一边指着“我爱你五星红旗”的墙饰一边给客人们讲述:“这个就是五星红旗,也是红色的,我最喜欢的颜色。”“这个是我们在升国旗,这些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这个是大久、小久在举着国旗。”……看着这个画面,我觉得这面墙饰更加有意义了。

在客人离开之前,我们计划要手绘书签送给客人留作纪念,于是大家便讨论在书签上画什么。她第一个站起来说:“在上面画一些饺子吧。”接着又有人说:“画五星红旗。”“画天安门。”“画长城。”“画龙潭湖。”……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积极表达着,一番讨论下来并没有达成一致。此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于是,当天我们留了一个小任务,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还有什么代表中国的东西可以画在书签上。第二天,我们再次开展讨论,这一次孩子们说出了不同的“代表物”,如布老虎、风筝、天坛、脸谱、孙悟空、葫芦娃等等。在孩子们说完后,老师也将提前准备好的“中国代表物”PPT播放给孩子们看,上面有孩子们提到的,也有他们还没涉及的,最后大家举手选出了最喜爱的4种代表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他们认真的样子中看到了“主动学习”,同时也解答了我们对“教”与“学”关系上的困惑。我想,孩子们不仅在梳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已有经验,同时也在探索更多文化的新内容,在表达的过程中增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选择的过程中凸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以及想要与“外国人”分享的意愿。这远比成人直接告知让他们记忆深刻得多。

在外国客人离开后,她曾问我:“老师,我们还会有外国人来吗?比如美国人,还有日本人。”“老师也不确定,也许有,也许没有。你有什么事情吗?”我回问道。她愣了一会儿说:“如果他们来,我还得教他们包饺子呢。”……外国客人虽然没有来,但很快我们就迎来了“新年月”。

传统活动体验让文化的種子生根

新年将近,幼儿园、年级组、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舞狮表演、吹糖人、写福字、做灯笼、版画拓印、捏面人、制作糖葫芦和北京小麻花、泡糖蒜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很新鲜,对于她来说也是第一次体验,参加这些活动时她总会发出“哇”的惊叹声,眼睛里满是光芒,在动手操作的时候也是格外专心。在家长志愿者组织的“北京小吃分享会”上,她非常认真地品尝每一样小吃,并主动向大家介绍小吃的名称和口感,俨然是个美食宣传员。当她把自己泡制的腊八蒜送到保安叔叔手里时,还不停地交代道:“这个腊八蒜现在还不能吃,等它们全变绿了才能吃。你们可以吃饺子的时候吃一点。”回班的路上她告诉我:“我爸爸最喜欢吃腊八蒜了,我奶奶也喜欢。等我回家的时候再给他们做一点他们就能吃了,反正我都会做了。”对于舞龙舞狮表演,她和小伙伴们也是念念不忘,在户外的时候每人举一根棍子,在棍子上端顶一个沙包,玩舞龙舞狮的游戏……这些中国传统活动对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她会很大方地表达自己对这些活动的喜爱,也会不停地询问:“我们什么时候还做糖葫芦?”“明天我们做什么呢?”“这个我妹妹也没见过,我能再做一个送给我妹妹吗?”……就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地在她的心中埋下,又在她的生活中生根发芽。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某一天的早上,她突然大声地告诉我:“老师,我是中国人!”在她进班后,爸爸也很惊讶地对我说:“她昨天晚上突然说自己是中国人,还告诉妹妹当中国人好。我和爱人都很惊讶。太不容易了,你们到底做了什么?”那一刻我有惊讶,但更多的是惊喜。对于爸爸的问题我也在思考。我想孩子的改变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这是一个在生活中不断自我接收、自我解读、自我融入到自我释放的过程。

孩子的改变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张雪门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会单单因为我们的说教就被幼儿所接受和理解,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不会因为周围的人告诉她是中国人、中国有多好而接受自己是中国人,只有不断地体验后才会形成她自己对于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才能主动与中国和中国文化建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她通过感受和比较,收获着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惊喜和快乐,最终接受甚至爱上中国文化,这样才有了她突然的“我是中国人”的坚定。这种转变并不突然,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是在环境、活动、交流等各种支持下形成的。这个小姑娘一句话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幼儿园中传统文化的存在与传承,看到了一名小班幼儿身上的文化自信。

本文系第二届“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征文获奖文章。

猜你喜欢

五星红旗饺子客人
小客人
亲爱的五星红旗
饺子
来客人了(1)
希望 在这里放飞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不常见的客人
包饺子
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