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媒,点画出老城和自我的新生
2021-03-18
出镜:董立东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城市速写者,现居广西北海。他游弋在两个角色之间,用最温和的方式把新城和旧梦连接。
用速写记录城市温度
城市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揣着纸和笔,游走在旧城区的大街小巷,渔港、古镇、百年老街、沧桑西洋领事馆前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吉光片羽闪现的那个瞬间,他会停下,或坐在随身携带的便携椅子上,或站在树荫的光影里,开始用笔记录这个城市的温度和细节。
他叫董立东,是一名建筑师,他说:“有些东西再不记录,就会消失。”文字、照片、声音与绘画,都是记录的手法,他选择了作为一名专业建筑师最擅长的速写绘画方式。他以平均每天创作一幅城市速写的速度记录旧城琐碎,为避风而停泊在港口的渔船、盘根交错的城市行道树、街角停驻的自行车、代表城市味道的小吃点心,都成了他速写的主角。这些寻常的景物以速写的形式重现与重构,被赋予新的意义。
“我喜欢边走边画的感觉。”董立东为城市创作了近百幅百年骑楼外立面的钢笔速写, 他说,“百年老街经历了繁荣衰落变革,时间和事件赋予其深厚的底蕴。然而打动我的,始终是绵延蜒转的尽头,一线连天的夹缝,以及巷道望去豁然开朗的海面。” 中顶铺、拖笼门、西式女儿墙、百叶窗等特色元素在他的笔下一 一重现,或许是建筑师的职业习惯让他更关注这些细节。
他印象最深的要数一栋老天主教堂,是他在一次城市徒步中意外发现的,那是一座几乎要被城市现代建筑淹没的明黄色建筑,始建于1918年,由一位工程师出身的法籍神父设计和主持修建,能从断壁残垣间依稀窥见曾经的庄严神圣。董立东把教堂的速写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引来了众多围观与询问,这近在咫尺的景色与历史,竟鲜为人知。
一手起高楼,一手保护历史建筑
作为国内较早接受专业教育的建筑学人,董立东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家乡。上世纪末,海滨小城乘着改革的东风,到处是待起的高楼,作为一个建筑师,处处都是他施展的舞台。董立东本身也不是一个物质欲望特别强烈的人,他说:“回来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大城市的繁华与小城市的静谧并不是‘非对即错的题目。加之,我在内心有一种乡情,对小城的这种热爱,让我有源源不断的工作热情去助力它改变和发展。”
建筑师董立东见证了新家乡的崛起。他参与了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也陆续设计了中学教学楼、血站、医院、电商园……用设计实践推动了城市公共建筑的更迭发展。盖新建筑与保护历史建筑并不矛盾,董立东一边让城市以更现代化、更便利的面貌与时俱进,一边为保护家乡的老建筑建言献策。家乡素有“小香港”的美誉,虽弹丸之地,却有精致而富有张力的城市格局,它有着传承千年的汉朝古韵文明,又因近代的商贾云集有着染上西洋与南洋风情的古建筑群,更由于毗邻越南边境而带有一抹异域的色彩。
任何建筑师都不会对外沙港边有百年历史的奇观老街无动于衷,老街始建于1883年,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是中国保存最长的骑楼老街之一,又称“百年西洋街”。这个因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 (北海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而产生的建筑群,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岭南建筑的特点,还吸取了欧式楼宇风格,形成了无比复杂但风格独特的建筑结构、无数舶来却能落地扎根的建筑格局。
然而与全国各地古鎮老街的命运无二,那些承载过百年繁华的铺号商行大多数变身为珍珠店、越南特产店、海鲜店甚至修脚店,美其名曰“商业化”。董立东多年前画过的一些老建筑或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或被现代化的粗暴装修覆盖。
对于老城保护,董立东有自己的观点,“城市追求新的发展是自然而正常的,一成不变并不一定就好。但见证过历史的建筑,应当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如何保护与有机更新,是建筑师的重要课题。”
让他颇感欣慰的是,老城的部分改造与维护措施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如禁止住户车辆占用骑楼下通廊,疏通被小商贩长期占用的交通流线,让拥有西式卷拱结构、窗柱雕饰线的,既能遮风挡雨又能躲避烈日的雕塑长廊恢复往昔的作用。许多他画中留存的,他视为 “瑰宝”的近代建筑元素,如中顶铺、拖笼门、西式女儿墙、百叶窗等也重现在新修葺的老建筑中。
速写唤起保护城市的初心
作为一名建筑师,董立东喜欢有地域特征、契合环境,能带来令人惊喜的空间体验感的建筑,这些建筑与所处的环境有一种天然归属感,可以巧妙地与环境相融合,既有实用性又有精神内涵。二十多年前,年轻的建筑师一心只想起高楼,但是速写唤起了他的初心,他想用速写留住这座小城的历史记忆。这种“留住”的使命感会更加体现到他以后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到对老建筑的保护里。
董立东说:“让建筑富有生命力与活力的,永远是人。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不管多有历史,居住在其中的人一定不会感觉舒适。老建筑的保护不应该是做个保护罩把它封起来,这种做法只会让建筑在时间的流逝间真正死去。”他时常想起那个明黄色的天主教堂,它因副楼居住的年长修女们而鲜活。无论是新建筑还是老建筑,都会因为人的活动,而延续厚重的生命力。
新的一年,董立东会继续做这个城市的记录者。他说:“速写绘画是一件很愉悦的事,它是我保持心灵宁静的秘诀所在。它能迅速地把我拉回内心的世界,让我沉入思考。也希望我的速写能成为一种沟通的桥梁,让现在和过去沟通,让人和物沟通。”他希望通过速写唤醒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其历史更新的规律,但是如若能在这种自然的更迭中,多加入一些人的色彩,或参与或见证,那么城市和建筑的生命力就会更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