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月春来茶会忙

2021-03-18吉洺萩

食品与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惠山茶会文徵明

吉洺萩

3 月,鶯飞草长。

2021 年3 月1 日正好是农历正月十八,也是节气雨水的第三候;3 月5 日,便入了惊蛰第一候,桃始华——桃花开始盛开;3 月12 日是植树节;3 月14 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又叫“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之一是源于古代天文观测,指的是天空中的星象东方苍龙,经过一年的运行,龙角位置的角宿于黄昏之后从东方地平线升起;3 月20 日,又是春分了,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 个月之中,将春季平分。在这段时间里,鲜花盛开,古时各地均有不同日期的“花神节”,人们会举办各种郊游雅宴,踏青欢唱,饮茶赋诗。

随着近些年茶文化的兴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尤其是提倡慢生活的人们追随着古代文人品味和情趣的生活方式,提着茶篮,铺上茶席,坐在各种花树下,和几个好友品茗赏乐。有些人还穿上了流行的汉服,然后再拍上几组直击眼球的唯美照片,发在各种自媒体上,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感觉这样的三月茶会犹如天庭仙境。

历史上往往把这样的茶会称为“雅集”,关于何为“雅”,我选著名的惠山茶会与大家分享。1518 年(明正德十三年)农历二月十九,文徵明和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在山麓的“竹炉山房”饮茶赋诗。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文徵明画了一幅《惠山茶会图》(故宫博物院收藏),画前引首处有蔡羽书“惠山茶会序”,后纸有蔡羽、汤珍、王宠各书记游诗。诗画相应而达意,时间以及事件都写得很清楚。画中意境一目了然,以绿色为基调,采用青绿重色,配浅绛色。在一片高大的松树林间,有草亭,有泉井,有青山,有绿水,苍松翠柏,枝叶茂密,茶会场景放置于野泉山野,相对于室内煮茶品饮,体现着文徵明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细细观之,草地上布置着两方茶桌几,桌上摆着一些精致的茶具,当然还有插花的花瓶,桌边有一个方形的风炉正在烧泡茶的泉水(明代饮茶方式从宋代的点茶已经慢慢变成了散泡法,和我们现在相似);两位茶童忙着烹茶和布置茶具;一口井旁边坐着两个文士,他们托腮凝神,又似在闲谈诗论;草亭后有一条小径通向密林深处,也有两位文士在对谈。

江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沉淀和历史传承等因素,使得文人雅集一时兴起之盛,趋于精致化和趣味化。当时的政治大环境会让文人觉得仕途波折、生活不稳定、理想破灭等,因而转向于在精神家园里寄托身心。从蔡羽的序文中可以读出,惠山是无锡的一处名胜,一帮朋友一直想约着去玩,但是朋友们不在一个地方,又各忙各的,约到一起可不容易。这个现象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就算同在一座城市,要想几个朋友能约到一起聚一聚也是很难的事情,有时一年见一次俨然也是奢侈。

后来,有几个朋友在附近就职了,正巧汤珍父亲有病,他要到茅山去为父亲祈福。茅山离惠山不远,于是,大家约定时日,到惠山“以煮茶法欲定水品”。喜欢喝茶的朋友都会了解,唐代陆羽写《茶经》时将天下水分成了二十等,说惠山泉水为天下第二。书一出,惠山泉可有了名,各路有条件的人马都成了它的粉丝,舟车载行都要将水运回去。而这股风从唐代一直吹到了明代,文徵明这行人此次茶会定了一个主题汇聚惠山,“以煮茶法欲定水品”也真是玩到了极致。

文徵明毕生嗜茶传世的茶书 茶画不计其数曾有诗云解带禅房春日斜曲栏供佛有名花高情更在樽外坐对清香荐一茶

茶会终了,几位好友坐在一起,用带来的王鼎煮一壶茶,“三沸而啜之”,后有“ 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不能去矣”。

文徵明毕生嗜茶,传世的茶书、茶画不计其数,曾有诗云:“解带禅房春日斜,曲栏供佛有名花,高情更在樽罍外,坐对清香荐一茶。”文字出来,便是意境和画面,喜茶人往往会从读他的作品中去体会那般散淡闲适、超然清雅。

每次我读序中所写之“游于丘、息于池,用全吾神而高起于物”时,总想拍案叫绝。每次在自然里畅游,在品茶中沉醉,借于物,但神却又有高于物的超然。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阳春三月,春风化雨,新茶又要发芽了,踏青赏花的时节又来了,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又会看到喜茶人的各种茶会,而我也蠢蠢欲动,想约上几位好友前去山野、花谷里品泉、煮茶,神游而超然。

猜你喜欢

惠山茶会文徵明
无锡惠山的“凤羽龙”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惠山泥人——须臾出手中 泥韵展风采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文徵明诗咏石湖
“茶会”九问九答
偏离的茶味
如何办好一场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