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打开我的意志
2021-03-18陈林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的河流里,时间向前流,人也身不由己地跟着走。有的人,就这样走完了一辈子,最终淹没在了时间中,以至于好像并没有存在过一样。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依循着一种“在”,一种精神的力量,才能作為一种持久的存在而与时间同列,这样的人也才能感到时间。有精神的人,能时常激发思维,打开心灵,从而能够打开自己意志而能在这个世界辛勤劳作,最终在时间里划出了一条痕迹。
这种精神从哪里来?它可以通过实践的积淀养成,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生发,然而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你遇到了一个有精神的人。我便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个有精神的人。
有干劲,没精神,也枉然
刚工作那几年,虽然在一个比较偏远落后的乡镇,但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热情,干劲也很足,常常能总结出一些小小的经验来。在工作三年后,我便在县里的青年教师古诗文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那次比赛一等奖只有五个,我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
这使我的干劲更足了。然而,不知怎么的,一段时间之后,我感到再也没什么长进了,语文教学总是停留于那几招,而且常常无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临时生发出来的很多问题。
直到有一次,在一个乡镇听了她的课。她的课如行云流水,师生完全沉浸其中,享受课堂,享受语文。她是如何做到的?听了她的介绍之后,我豁然开朗:“你得真心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你得为你所教的语文而广泛阅读,你在课堂上得学会关注。……我常常试上,为了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我会翻阅大量的资料,我对学生的关注也来自阅读……”
是啊,把孩子、语文、阅读以及课堂始终装在心中,这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一种全身心投入,一种对所做的事情的精神聚焦。于是,我开始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摘录跟孩子、课堂、语文有关的经典言论,然后在实践中积极尝试。于是,我更加关注孩子,更加关注我的每一次尝试在孩子当中引起的反应,渐渐地,我的语文教学在周边一带小有名气了,并且我越发敢于尝试了。
有尝试,缺精神,也不行
有一种力量,使我常常鼓起勇气跟她接触,向她请教。虽然她是县教研室的教研员,统领一县的语文教学与研究,却十分平易近人。在一起研究语文的时候,她会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沉醉于语文之中而不能自拔。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感到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于是便想做一些更加大胆的尝试。我告诉她我的想法,她思考了许久,终于发话:“学生不是你的试验品。在准备一项教学尝试的时候,你得考虑孩子们的成长,得好好论证你的尝试是不是科学,会不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造成伤害!”
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我火热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但,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她对孩子的关注,对孩子的负责。我也开始明白,教学尝试必须有足够的前期论证,否则有可能有损孩子的语文学习。
令我感动的是,没过多久,她给我介绍了一项市教研员的研究课题。她告诉我:“这位市教研员是一名特级教师,你可以参与她的课题,这样可以保证你做真正对语文教学和孩子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不是你的试验品。”一直到现在,这句话依然震颤在我的心头!而那平生第一次的课题研究也令我至今难忘,难忘的不仅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更是她向我传达的那一份对孩子、对语文的真爱。
有引领,少精神,还不够
总记得那天晚上,应该是接近十点钟了,突然接到她的电话:“你愿意参加市里的一个名师工作室吗?如果愿意的话,我马上把申报表发给你。”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啊!后来才知道,整个县,她就推荐了两个人。她对我说:“到了市里,你的视野和境界会越来越不一样。”事实也是如此,到了市里,我立即感到了一种差距。名师工作室从领衔人到其他成员,身上都透着一种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又仿佛离我很远,因为我感到无法进入他们的话语系统,感到缺少一种力量的支撑。
这种力量是一种精神,不仅是敬业精神、爱孩子的精神,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精神,一种由于读了大量的书而自然获得的精气神!我这才知道她的用意——我已经有了精神,但还不够;对于语文教学的追求,只有对孩子的认识,对语文的认识,还不够。语文是一门精神性的学科,要求教师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
于是,我打开了吸纳知识的大门,开始疯狂地读书(用“疯狂”这个词一点不为过,因为我差点读坏了眼睛)。我读《苏菲的世界》,读《真理与方法》,读《纯粹理性批判》,读《权力意志》,读《非理性的世界》,读《被压迫者的教育学》,读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几年间,我读了数百本经典书籍。我感到,世界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澄明;我也感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更能与孩子们自如地互动,很快将他们带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了。
我开始在以前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格局,我要用精神去探寻语文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到底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我发表的万字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于是,我更加懂得,语文教学,即使有优秀导师的引领,但倘若自身缺少某种精神,也是非常不够的。
有精神,有意志,谢谢她
真的要谢谢她!
我想,我获得全国“七彩语文杯”苏教版教材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这不是偶然的;我走过广东、浙江、山东、河北、安徽、澳门以及江苏省内多个市县,所到之处,课堂教学、讲座几乎没有失败过,这不是偶然的;我始终坚持写教育随笔,“小陈语林”教育微信公众号吸引了数万粉丝,这不是偶然的;我发表了不少长篇论文,这也不是偶然的。因为,我有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来自她,来自她对语文、对孩子的热爱,对世界的认识,也来自她对后辈的关怀。
是的,我很多时候路也走得十分不顺,感到困惑,感到彷徨。每当我走错了路,每当我遇到挫折,她都会安慰我:“要相信自己。挫折,身不由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因为我们也相信你!”
她懂得,当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些挫折,一些委屈,是必定要承受的,而此时,意志是最重要的。意志,是人生命的底盘,是行走人生的重要保证,也是人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力量源泉。
因为她的鼓励,我一直在前行,无论风雨,无论坎坷。我越来越相信,我是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的,因为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有一种精神在支持我。我很幸运,她一直在给我精神的引领!
她,就是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刘咏春。一个朴质无华的语文行者!谢谢她,让我一直走到了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走下去!
(陈林,宝应县泰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25800)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