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之树在生活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2021-03-18张伟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周长数学知识笔者

张伟才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一些弊端:教与学严重分离,数学教学公式化,为“应试教育”服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的数学课变得枯燥、乏味,成了满堂灌、满堂练、学与用严重脱钩。为了让数学这棵树茁壮成长于生活的土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学生从丰富的实际生活转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引路人,指引他们用自己的一双慧眼,观察生活,巧用数学,做到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真正形成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现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主要做法。

一、让家庭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生活中,家里面的一切开支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所以,要家校联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买菜》后,笔者让学生参与到帮家长买菜的活动中来。告知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买菜,先了解各种蔬菜的单价,再将搜集的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要付多少钱?带了10元,还剩多少钱?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强化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的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练习课本上所列举的例题,他们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但包罗万象的生活里,所遇到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往往不是一概简单地套用课本上一成不变的某个数学知识就可以迎刃而解的。因此,教师要秉着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创设相应的生活问题或情境,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培养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周长》后,笔者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篮球场,让学生求出学校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对这道题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计算,十分投入,最后算出篮球场的实际周长。在这一活动中,笔者把教学过程看作生活问题去解决,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对长方形周长公式这一知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求长方形周长的必备条件是长和宽。在活动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舞台

众所周知,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是反复强调学生朗读、背诵概念,然后生硬地促成数学知识僵化般地存在于他们的脑海里。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大脑就卡顿了,变得束手无策了。怎样解决这一尴尬的现状呢?那就是在教学中注重练习,并竭尽全力做到设计的每一次的小练习,都从真实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事半功倍地掌握好数学知识。因此,笔者常常带领学生踏上“生活”这个大舞台,举目远眺寻找练习的目标,并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练习中,揭开数学知识的庐山真面目。为此,笔者从生活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如,在教学《文具店》这一知识后,笔者开展了一个“买文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懂得了小数表示的意义、读法和写法,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又如,在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后,笔者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问题?”的时候,学生饶有兴趣地列举了午餐的搭配方法,接着笔者让学生讨论“你们今天的午餐怎样搭配才有营养呢?”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更深刻地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数学这棵树,离不开生活这块土壤,数学教学只有更加贴近生活、发掘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兩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它需要较长的时间,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勇于创新,变禁锢、封闭的数学小课堂为开放的与生活相连接的数学大课堂。我们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成长、提高,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未来高素质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周长数学知识笔者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周长面积变变变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