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升西部基础教育质量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1-03-18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黄东兵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村学校

◎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 黄东兵

议案摘要:

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以贵州为例,十年中,贵州减贫1100 多万人口。贵州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教育扶贫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贵州完成新建、改扩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240所,解决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园入学11 万余人,确保搬迁群众子女不因搬迁而失学辍学。

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优秀教师少,优质资源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在义务教育县域内教育公平得以改善的同时,县域之间、省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也在加大。全国几个西部省区的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与内地的学业水平差距拉大。这些地区和人群的教育应当如何改善,成为亟待关注、有待认识和破解的难题。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西部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以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优者从教”才能“教者从优”。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健全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制度,加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和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用2至3 年时间,为西部地区引进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教师,尽快提高西部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

建设根本性的机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乡镇和学校成为宜居的环境。因地制宜地构建相关政策和机制,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交通状况较好的乡村,乡镇的教师可以选择在县城安家、平时住校、周末回家的模式。此外,定向培养本土化的乡村师范生以稳定和补充那些处于交通不便、深山区的乡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

瞄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人权、事权、财权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综合施策,真正将改革做实、做好。并且需要总结经验, 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公办学校参与改革实践,扩大改革受益面。

强化农村教师的培养,应当以主要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与主要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专科师范为主体,并对这两类师范教育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即全额免费和包分配。学生则与学校、政府签定合同,保证毕业后到农村任教三至五年。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贫寒子弟教育问题,又可以吸引大批农村优秀青年返回农村,使农村学校获得稳定和高质量的老师。

二、加快贵州等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有必要加快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加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西部地区以市为单位建立“智慧教育云平台”。持续推进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充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教研、教学活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国培”计划,开展“校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研员—教师”全方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贵州农村的家庭,特别是刚刚脱贫的家庭一般收入比较困难,学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学、在家学习硬件、软件设施缺乏,贵州的学校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学、在家学习上也暴露出硬件和软软件设施上的短板,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拨出专门资金,为每个学生配置一台专用订制平板电脑,在电脑上预先安装相应的学习软件和内容,加大这个方面的投入,补齐这个短板。

贵州异地搬迁的家庭,学生的父母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外出务工者居多,家里只留下上学的孩子(学生)和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同时还有特殊的多民族文化因素,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水平不高,很难在网络学习中帮助学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新社区中要组织志愿者帮助异地搬迁家庭的学生做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学、在家学习,着力破解搬迁户子女缺乏家庭辅导的难题。

教育部复文: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西部基础教育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国家高度重视乡村中小学教师地位待遇提升工作。工资待遇方面,一是按照现行工资政策,在列入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县市区工作的教师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二是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时,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给予倾斜。三是从2013 年开始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四是从2015 年起实行的乡镇工作补贴将乡村教师纳入其中,并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2015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国办发〔2015〕43 号),进一步要求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各地依法依规全面落实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各项补助政策。此外,“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累计投资超过200 亿元,支持建设了40 多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从高原、山区、牧区等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做起,有力改善了乡村支教、交流和特岗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职称评定方面,2015 年9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79 号),明确提出各地制定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吸引和稳定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 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据了解,目前各省份均出台了乡村教师倾斜措施,一些省份规定长期在乡村任教人员,评聘高级教师职称时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很多省份在职称评审中专门对农村教师增设加分项目或调整评分标准;各省份对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均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表彰奖励方面,2016 年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的氛围,截至目前,已为400 多万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颁发证书。2018-2022 年,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每年遴选300 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通过奖励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乡村优秀青年教师的感人事迹,展示乡村教师的时代风采,同时提升入选教师的能力素质,造就乡村骨干教师。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动各地落实相关政策,倾斜支持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加大乡村教师表彰奖励力度,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保障乡村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二、关于创新教师补充机制

教育部采取多种措施,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一是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目前,全国有28 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有4 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为乡村学校补充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支持建设一批乡村教师培养基地,通过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对口支援学科专业建设等方式,加强师范院校培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培养质量。二是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2014 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从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并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聘为编制内正式教师,在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三年。近年来,“硕师计划”年招生规模约1000 人,集中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三是通过“特岗计划”补充师资力量。2006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艰苦边远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补充了大批高素质教师,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各地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特岗计划招聘规模逐年扩大。以近三年为例,2018-2020 年中央下达特岗计划招聘名额分别是9 万人、10 万人和10.5万人,并要求优先补充“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县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需要。

下一步,教育部将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要求,推动各地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公费培养力度,重点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同时,不断完善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等政策,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水平。

三、关于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部高度重视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快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2018 年底,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学校网络接入和提速降费。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启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列为重点支持的三项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组织三大电信运营商、联想、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企业开展教育信息化设备、数字资源及安全服务等捐赠活动,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8.7%,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达到402.8 万间,93.1%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夯实了网络基础条件。二是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2017 年底,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项目,遴选公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7 个创新培训平台及其“三区三州”对口支援地区,采用平台单位与对口帮扶区域中小学校“牵手”合作的模式,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打造一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示范校,精准帮扶“三区三州”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促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2019 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将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支持各地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2020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 号),大力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模式制度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尤其是继续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教师信息化应用对口帮扶项目,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学校推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