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一颗求生的心

2021-03-18周宁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阿姨心脏护士

他是武汉医者 战胜新冠再赴抗疫一线

周宁,武汉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20年1月下旬,他在一次给患者手术时感染新冠病毒,迅速自主居家隔离并写下隔离日记,没几天就被200多家知名媒体转载,阅读量超过1 500万,留言14 000条。这让他在痊愈后再度请缨,在治疗患者的同时用“话疗”唤起患者的求生欲。虽然他已经逃离了病毒的阴影,但他却又一次奔向了战场,为的是把生命的阳光同样带给在病毒面前苦苦挣扎的同伴。

2020这一年,是我做医生15年来,吹牛最多的一年。我经常跟我的病人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在我这没有降不下去的血压!”“放心,这个手术目前在我这成功率100%!”这肯定是吹牛,但为什么吹牛呢,还得从我这次感染新冠病毒说起。

2020年1月17日,我收治了一个休克的心脏病人,他是一位厨师。康复出院时,他告诉护士,前段时间他一直发烧、咳嗽,还住过院,而我是跟他接触最密切的医生。我立刻取消了他的出院医嘱,提升防护级别。当天下午,我就出现了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感觉脚像踩着棉花一样,几次差点撞上护栏。好不容易到家之后,感觉眩晕、乏力、发热。我带着2层口罩跟家人说:“你们千万离我远一点,不要跟我说话,不要碰我任何东西,特别是穿过的衣服,把水和吃的帮我准备好”。

当晚,我赶往医院做检测。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全副武装,带了两层口罩,捂得严严实实,一个人步行到发热门诊,平时10分钟就能到的路,走走歇歇花了半个多小时。检测完,我心里咯噔一下,基本确定被感染了!

一开始还很恐惧,但我很快冷静下来,开始自救。我打电话给医院,安排好工作,叮嘱与之密切接触的同事做好医学观察和隔离,并把自己单独隔离在一个小房子里,跟家人分开,按照同事建议的医嘱服用药物。

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两个想法:第一,不能连累家人、同事,避免家庭聚集性感染。第二,我是医生,我不能对一个病毒认怂,如果连我自己都被病毒撂倒了,别人会笑话我的!

当然这是开玩笑,但我当时心里有一个强大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好起来。

靠着这股强大的求生欲,我的状况逐渐好转。大年三十那天,我带着两三层口罩,穿着一层又一层的衣服,独自开车回家。一进门就跟我妈说:“10分钟,我就坐10分钟,我不吃,看看你们我就走”,妈妈做了年夜饭,有我喜欢的鱼和排骨汤,但我一口都不能吃。

妈妈说:“你一个人隔离,连个端水送药的人都没有,我们实在放心不下。我们这么大年纪了,不怕死,也不怕病了”,我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想往下掉。在父母心里,儿子的命比天大。

幸运的是,几天之后我症状消失。我把自己的居家隔离治疗经历发布到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没几天,阅读量超过了1 520万,14 000多条留言纷至沓来,有人说:周医生,我和家人每天都很害怕,但是看了你的文章,心里安定多了。

隔离期间,我加入了很多线上的医疗互助群,尽我所能帮助惊慌失措的患者联系床位和指导用药。

2月8日,隔离结束,我立刻打电话请战!隔天,我作为第一批医务人员来到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开辟的战场,我们组建“护心小分队”,开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24小时待命,为重症患者筑起一道“安心”墙。

可是,很快我就遇到了难题。在疫情期间,应该说在我当医生的这十多年里,最让我束手无策的不是心血管方面的疑难杂症,而是一颗颗“想死”的心。

我有个病人,70多岁的老太太,住在3号床,家里好几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老伴也因感染去世。我们尽心救治,但老太太情绪一直十分消沉,对治疗非常抵触,给她吸氧的时候,她会把面罩取下来,护士叮嘱吃药的时候,她会偷偷把药吐了。老太太一直念叨:“不治了、不活了”。

后来,老太太还是走了,我们尽力了,却依然挽不回求死的心。

同时,我也清晰地意识到:想要唤起患者的求生欲,我们还要大量地给患者做“话疗”,跟他们聊天。这也就是我演讲一开始说的,我通过吹牛的方式来鼓励患者,给他们信心,帮助他们好好活下去。

有一个60多岁的胡阿姨,也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还用上了人工心肺ECMO。病痛的折磨和治疗带来的不适感,使得她整个人躁动不安,但是这对于各种留置导管的病人来说十分危险,如果躁动导致导管折断或者脱落,就会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

在我们援鄂医疗队和同济重症救治尖刀连的合力救治下,她病情终于稳定了,开始慢慢好转。我们决定先给她拔除气管插管,实施轻度镇静的清醒状态下ECMO辅助治疗。这种情况下,她能看到自己的血液从身体里流出,鲜红的血液在管子里流动,再循环流回去,恐惧感、不适感会非常明显,必须需要她积极配合才能坚持治疗下去。

为了安抚她的情绪,我们护心小分队的护士小张,经常跟胡阿姨聊天,小张护士会问她:“想孙子了吧”,她说:“想,想回去看孙子”。护士接着说:“那可得好好配合医生说的治疗,早点回家看孙子”。她开心地说:“好”。从那以后,胡阿姨的求生欲强了很多,从一开始的不爱说话,抗拒治疗,到话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了病房里的话痨。

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感受到了她强烈的求生欲,她那种我要好好活下去的强烈渴望也感染了病房里其他的患者。

3月20日,我们护心小分队为胡阿姨成功撤除ECMO,胡阿姨的话痨本质来劲了,我们一边给她拔管,她一边碎碎念,念叨着回去以后要穿最花哨的新衣裳,跳最得瑟的广场舞,我们都笑了。在“话疗”这件事上,只要病人有信心,有盼头,眼里有光,就会更加配合我们更好地治疗。在我们ICU病房,我们医生能做的就是维护好病人眼里最后一点光,只要这点光不熄灭,就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此刻我想请大家将手放在心脏跳动的位置,感受它,感受自己生命的跳跃。人的一生,心脏要跳26亿次,10秒钟的心脏停搏就可能导致晕厥,4分钟的心脏停搏就可能导致脑死亡。每年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心脏性猝死最大概率的病因是暴发性心肌炎。

最近十年来,我们科室最大的成绩就是起草制定了全球第一个《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疗专家共识》,我们辗转全球十余个国家,全国40多个城市进行诊疗方案的推广和培训,只为了能够多救活几颗求生的心脏。但是,你知道吗?一颗求生的心,不是父母给的,不是医生给的,是自己给的!

如果有一天,我是说如果,你因为病痛、工作、感情等各种原因想要放弃生命。我郑重地请求你将手放在心脏跳动的地方,告诉自己,这里还有一颗求生的心,它会跟你对话,咚咚,咚咚,它在说:“等等、等等、等等”。

猜你喜欢

阿姨心脏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我的“话痨”阿姨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老阿姨》剧照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