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再黑,终有黎明那一刻

2021-03-18施琳玲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女医生医患病房

她是生死场上的见证人 执着30年传播、思考生命的力量

施琳玲,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健康中国十大风尚人物”,她是一名卫生宣传人,捕捉、挖掘有温度、有传播力的医患故事,希望通过自己的诉说,传递着生命的光亮和希望。一台来不及签字的抢救,一幅用生命绣完的《国粹》……她让我们看到用责任和担当点燃生命希望的中国医生,她让我们看到用顽强和乐观传递生命信心的中国患者,她让我们看到用信任和理解编织生命温度的医患情义。

大家好,我是《生命的微光》演讲人、也是此次新年公益演讲的联合发起人施琳玲。今年是我在医院工作的第30个年头,30年间,我见证了太多的生死,写下了很多的生死故事,生死间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苦难,也看到了世间的美好!

今天,我的讲述就从一颗“夺命瓜子”开始。

那天是五一小长假,一屋子人谈笑风生,特别热闹。

突然!屋子里有人尖叫,“不好,悦悦呛着了!”当时,悦悦咳得相当厉害,很长时间回不过气来。全家人手忙脚乱的把悦悦送往医院,就在从急诊转入耳鼻喉科病房时,悦悦的脸完全紫了,怎么喊都不应,大小便也失禁了。

这时,一群医生冲了过来,叩背、上简易呼吸机、通知手术室……但病情变化太快,悦悦的心跳呼吸也没了,一位女医生抱起悦悦就往手术室冲,从悦悦被抱上手术台到那颗“夺命瓜子”取出来,仅仅只用了10分钟。

这10分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短的10分钟。当时为了抢时间,女医生是直接跪在地上,用气管镜取出了那颗横跨在左右支气管中间的“夺命瓜子”。

然而,接下来,却是世界上最漫长的60分钟。

悦悦被送回病房半个多小时,可还是动也不动,怎么喊也没有反应。悦悦的父亲扯着女医生不停地追问,“怎么还不醒?”“怎么还不醒?”……

从争分夺秒到漫长煎熬,其实女医生比任何一个人都盼着孩子醒过来!因为这是一台没有来得及签字的手术!

手术签字,对每个医生来说,那是金规铁律!然而女医生更明白,充分沟通、交代风险、再签字,那孩子就没了!今天她把自己逼上了一条没有退路、不计后果的“绝路”。

而“绝路”的尽头是太多的“如果”——

“如果家属不能理解!”

“如果孩子长时间脑缺氧,醒不过来!”

“如果异物取不出来,孩子死在手术台上!”

太多不敢想象的如果!

而此刻,女医生根本顾不上那些个的“如果”,顾不上当时抱着悦悦往手术室冲时,白大褂上还满是悦悦失禁的大小便,也顾不上因为过度紧张而引起的肠痉挛,强忍委屈,强忍疼痛,继续抢救。

又是漫长的半小时,终于,悦悦的身体开始扭动,眼睛开始睁了!“醒了!醒了!”病房里一阵欢呼,然而女医生却忍着一阵比一阵厉害的腹痛,捂着肚子、半弯着身子挪回了值班室。

这位女医生的名字叫邱晓霞,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后来问晓霞医生是否后怕,她毫不回避的说,“当然怕”,因为每一个“如果”真的发生了,都可能毁了她的职业生涯。

而当再问她,“如果再遇到这样的病人,您还会这样去做吗?”

晓霞医生的回答极为干脆,“会!毕竟是救了一条命!其实绝大多数的人是理解我们的、支持我们的。后来,孩子的爸爸每次在走廊遇上我时,就不断地给我鞠躬,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其实,生死常常只在一线间,能够给医者义无反顾往前冲的莫过于信任。而这份信任不仅来自对医者的信任,还来自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而这份信任无疑就是生命的一道微光。

没错,医院就是每天上演着这样的生死往来,生死间是悲欢,是离合,是黑夜,是黎明。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经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她用10年的时间,用她的生命写下了——《假如给我一个微笑》,她叫玲利。

15年前,她患上了系统性硬皮病,这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粘膜、内脏出现纤维化,而且是不可逆的。当时她只有14岁,僵化的关节,让她只能像机器人一样挪动她的身体,失去弹性的皮肤,脸上没法有表情,就好像带上了一个“面具”。

我们很多时候抱怨命运不公,出生比不过别人、相貌比不过别人、学历比不过别人、口袋里的钱比不过别人。然而对玲利来说,渴望的仅仅就是一个微笑,如果世界能还她一个微笑,就够了!

而更致命的是她不断硬化的内脏,医生预判还剩3个月,她可能就会告别这个美好的世界。

她的主治医生曹双林就是不信这个邪,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决定使用超常规的化疗药物,而且是超常规的剂量,最终这个超常规的治疗方案,打破了仅能生存三个月的“死亡魔咒”。就这样,玲利在曹医生,也是她曹“爸爸”的帮助下,整整从死神那边赚回了3 650天!她的皮肤也逐渐恢复了弹性,玲利能笑了!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微笑!

当玲利重新拥有了微笑的权力后,把微笑用到了极致,每次见到她时都是扑面而来的微笑。而且,她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一个个可能。她用木棍般的手指,学会了敲打电脑,创建了“硬皮病QQ互助群”,挑战了“十字绣”,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绣完了三米长的《迎客松》。

这一路,我被她的笑融化了、被她的乐观感染了、被她的坚强点燃了。虽说,她是我们的一个患者,但我幸福地追随了她整整十年。

然而,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玲利母亲的电话,带着哭腔喊,“琳玲阿姨,快来啊!玲利情况很不好,她要见你!”我放下了手中的活,不顾一切地飞奔到医院东北角的皮肤科病区。

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玲利,脸色惨白惨白,身上插满了管子,神志已经不太清楚,我急忙上前拉住她的手,好凉好凉!是突发性的颅内大出血!只见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来回穿梭着,在她的血管里注入了这个药那个药……但她的手还是越来越冰凉,她还是走了,走前用她仅存的最后一点力气,留下了她最后的一个遗愿,“不要让我的QQ头像熄灭,只要我在,其他的病友就会看到希望!”

玲利,此刻的你,在天堂还好吗?你用生命绣完的《国粹》,我今天带来了!我想永远这样紧紧地抱着你,是你用最灿烂的微笑告诉这个世界,无论怎样的困境,都请为自己、为他人点亮一盏不灭的灯!

谢谢玲利!谢谢天下的玲利们。

生命难免悲伤,但却不悲凉,是你们让生命在顽强中不断生长!

谢谢晓霞医生!谢谢天下的晓霞医生们。

行走医院30年,我见证了太多的生死,我知道世界上没有能永远创造奇迹的医生,但有着太多太多拼尽全力的医生。

我知道当下的医患关系还不尽人意,抗疫任务还很艰巨。但今天我们这群人自发的、坚定地发起了这场公益演讲,因为我们坚信——

驱散寒冷的是温暖,驱散黑暗的是光明!把一个个生命的故事汇聚成生命的力量。

夜再黑,终有黎明那一刻!

猜你喜欢

女医生医患病房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女医生演义
病房
白痴疗法
●求●医●记●
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