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旅融合路径与实践探讨
——以四川南江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与开发为例

2021-03-18贾永花

科技和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光雾南江县南江

陈 斌, 刘 明, 龙 隆, 董 燕, 贾永花

(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区域地质调查队, 成都 610213; 2.四川省容大九州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 610213; 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四川 巴中 63669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以下简称文旅融合),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1]。摸清资源本底、挖掘资源特色是文旅产品融合的基础,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2019年12月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9〕65号),明确了文化和旅游部将四川省确定为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唯一试点省的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在扎实做好旅游资源普查的同时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普查力度,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探索积累经验,贡献力量。自此,全面启动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摸清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家底,用全新的资源观和价值观重新认识和发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充分绽放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本文在野外系统普查、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江县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综合分析、评价,探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路径与实践体系,为南江县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创新模式,为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各县级行政区实现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1 南江县概况

1.1 地理区位及交通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南麓,跨北纬31°52′~32°44′,东经106°26′~107°07′,县域面积3 383 km2,南北长84 km,东西宽31 km。距成都463 km、西安432 km、重庆520 km,距巴中高铁站50 km,距巴中恩阳机场70 km。省道S101线贯通南江县南北,西通旺苍、南接巴中、东连通江、北出陕西南郑,银昆高速直达南江,恩广高速从南江县西南角穿过,县、乡、村三级道路连通全县各镇乡村。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1.2 自然地理特征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属中深切割中山地貌,北高南低,地域狭长,主要以斜坡山地为主,丘陵、河谷、平坝仅占总面积的5%。县境内光雾山海拔最高为2 507 m,平均海拔约1 100 m。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冬季盛行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偏少。夏季盛行海洋性暖流气候,降水量丰富。年均降雨量为1 172.65 mm,年内分布不均匀。境内溪河众多,河道蜿蜒,共有大小河流114条,主要河流有南江河、正直河和焦家河,属嘉陵江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6亿m3。

区内有东亚、南北多种植物体系在这里交汇,植物种类丰富。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7科812属2 104种。以常绿阔叶、针叶类型为主,树种达200多种,优势树种有马尾松、柏树、铁杉、桦树、楠木、白杨、石砾、巴山水青杠、红豆杉等。

1.3 人文经济特征

南江古属巴国之地,汉为益州之境。今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下辖27个镇、21个乡。据2018年《南江县统计年鉴》,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1.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4万人,乡村人口39.85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3.0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7.1%。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70.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接待入境游客4 500人次,比上年下降0.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

2 主要文旅资源类型及特征

2.1 文化资源类型与价值

南江县文化资源分为古籍、传统器乐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4大类,共36 325个。按分类体系进一步划分为:古籍有106部955册,均为新发现;传统器乐乐种有川北锣鼓、唢呐2种,其中川北锣鼓有演艺团体1个,传统乐曲40首,传统艺人2人;唢呐有演艺团体1个,传统乐曲80首,新创乐曲20首,传统艺人1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8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15项、县级76项,未定级91项;可移动文物有34 358件,其中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463件、未定级33 838件;不可移动文物有82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未定级737处(1)数据来源:南江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南江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R].2020-04.。

南江县文化资源主要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米仓古道文化。南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之一,保留了大量红军石刻、苏维埃遗址和战斗遗址等,具有极高的革命历史研究价值;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形成了南江自身特有的民风民俗,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灿烂的乡土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米仓古道既是一条商贸的通道,又是一条军事的通道,更是一条文化的通道,在三千年的历史中遗留下了大量的古驿站遗址、古关隘遗址和衍生出来的巴山背二歌“背夫文化”、三国文化等,是独特的古道文化现象,古道文化产品价值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和旅游价值,正如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的文保单位一样,既是一个文化项目,也是一个经济项目[2],具有固有的文化特质价值和创新性发展的旅游灵魂价值。

2.2 旅游资源类型与特色

2.2.1 旅游资源类型与等级

南江县旅游资源分为8主类、25亚类、103基本类型,共2 314处。其中,地文景观主类共655处,分为4亚类、17基本类型;水域景观主类共312处,分为4亚类、9基本类型;生物景观主类共202处,分为3亚类、10基本类型;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共45处,分为2亚类、6基本类型;建筑与设施主类共670处,分为4亚类、31基本类型;历史遗迹主类共335处,分为2亚类、17基本类型;旅游购品主类共64处,分为3亚类、6基本类型;人文活动主类共31处,分为3亚类、7基本类型。

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组合好,其中地文景观类以峰柱状地景、沟壑状地景、岩石洞与岩穴为主,如燕子岭峰丛、贾郭山峰丛和珍珠沟峡谷等;水域景观类以游憩河段和瀑布跌水为主,如十八月潭、大坝冰雪地和婚纱瀑布等;生物景观类以珍稀动物、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为主,如皇柏林、千年金丝楠木和光雾山千年红豆杉等;天象与气候景观类以云雾多发区为主,如香炉山云海、光雾山红叶、天然画廊和香炉山雾凇等;建筑与设施类以栈道通道、纪念宗教祭祀活动场所、景观农林畜牧场所为主,如米仓古道、南江县红军石刻群和兴马镇金银花基地等;历史遗迹类以建筑遗迹、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为主,如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黑漆古海兽葡萄镜、巴山背二歌;旅游购品类以农副土特产品为主,如南江黄羊和南江金银花;人文活动类以现代节庆为主,如光雾山红叶节。

从资源要素价值、开发利用价值和环保与安全3个方面,采用多因子评价法,对南江县旅游资源进行打分定级结果为:五级旅游资源13处、四级旅游资源49处、三级旅游资源448处、二级旅游资源491处、一级旅游资源1 313处(图1)。

图1 旅游资源

2.2.2 旅游资源特色

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9872—2017)》和《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2019),采用优势分析评价法,南江县旅游资源特色主要表现如下:

1)新老地层五代同堂,岩溶景观峰奇石秀,是研学旅行的天然走廊。南江县从太古代到新生代地层新太古界-白垩系均有出露,扬子地块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和沉积盖层跨33亿年,是完整保存地质和生物演化史最长的地区之一。地处中国南北喀斯特分界带,兼具南北喀斯特景观特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达800 km2以上,有长约10 km的贾郭山峰丛,是“岭脊型峰丛”的命名地;有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神门洞面状峰丛;有别于一般石漠化石林的迷宫式“绿色石林”;有单片面积最大,形态最为丰富的石旗群。

2)深山奇峡飞瀑碧潭,冰挂雾凇世外梦境,是观光休闲的南国胜地。南江县焦家河峡谷、小巫峡等喀斯特峡谷众多,延绵可达10 km,曲折幽深,绝壁如画。以花岗岩峡谷珍珠沟为典型代表,在仅 2 km 沿线内就有18对瀑潭环环相扣,千姿百态,且为典型的滩-瀑-潭组合式水体景观。区内冰雪期长约3个月,覆雪面积约1 000 m2,积雪最深可达1 m,是中国北纬32度带海拔最低、冰雪期最长、景观最为丰富的冰雪胜地之一。

3)生物多样基因库,气候宜人南北带,是现代森林康养的理想之地:南江县森林覆盖率为68.27%,光雾山地区高达98%,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 104种,有野生动物33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23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位于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平均气温为16.2 ℃,年均日照时数1 470.6 h,平均海拔在1 100 m左右,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30 000个/cm3,是川东北康养旅游片区的核心区。

4)光雾红叶甲天下,生态农业放异彩,是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重要突破口。水青冈堪称植物活化石,全世界仅有11种,而南江就有4种,均为特有种,分布面积达70 km2,是世界水青冈属植物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也是国内目前水青冈属植物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光雾山红叶分布面积达680 km2,红叶有40多类树种、20多种色彩、20多式形态,以水青冈为主要特色,截至2019年,南江县已举办红叶节17届,本届红叶节期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亿元,旅游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南江县盛产黄羊、核桃、银耳、金银花和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优产度达到85%,被誉为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

5)红色文化焕新春,米仓古道耀世界,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灵魂依托。南江县有红色革命遗址182处,其中11处红军石刻标语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米仓古道全长约250 km,有2 000多年历史,古道上已发现各类历史文物3万余件(处),是中原与西南地区的重要政治、军事、商旅和文化纽带,2015年作为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中国现存的三大古柏林之一的南江皇柏林中还留有大量红军石刻标语及米仓古道遗迹。

3 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3.1 旅游开发条件

南江县旅游资源优势价值显著、区位优越、通达性好、客源量大、配套齐全、适游期长,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1)具有满足不同游览需求的旅游资源价值。发展旅游业必须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是一种资源型产品,资源禀赋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品开发的成败[3]。南江县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还可以同时观光众多特色独具的自然与文化景观。

南江县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4A级旅游景区4个。区内喀斯特地貌和红叶景观,丰富度和观赏价值大,在区域市场、国内远程市场和海外市场观光需求都很大;从气候条件看,在川东北各大旅游区中,南江县光雾山大坝、桃园、十八月潭等,与周边城市相比,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是康养度假旅游者的理想选择;区内喀斯特地貌中属于世界级的岭脊型峰丛、绿色石林,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学科考专家和科考探险爱好者;作为米仓古道和红军遗址展示区,米仓古道文化和红色文化对中外史学研究人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南江处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和成渝、关天两大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巴广高速、巴陕高速、巴广铁路过境南江,南(充)巴(中)汉(中)铁路全力推进,正快步融入巴中、汉中、广元、达州1小时和成都、西安、重庆3小时交通圈,成为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四川北向东向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区位条件优越。巴中已并入中国高铁网、恩阳机场已投入使用,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区域交通便利。

3)依托经济发达地区带动的客源市场。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量的大小。成都、西安、重庆三大客源市场以及中国西部地区以这三大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都是南江县旅游的巨大潜在市场。

南江县旅游重点依托西三角旅游大环线、川东北旅游环线、川陕金三角线,以成都为依托延伸南方客源市场,以西安为中心拓展延伸整个北方客源市场,以重庆为平台开拓东部地区客源市场。成都、西安、重庆均为国家重要历史名城、重要的旅游城市、中外游客集散地,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人口众多,旅游市场集群效应明显。

3.2 文旅融合实施路径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提出“职能融合、理念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的文旅融合新路径,产业融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心[4],产品的融合是根本。“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而不仅仅是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与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提供了沃土[5]。南江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在于产品的融合,由于人为因素对大自然的长期作用,在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形成深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打上深深的人文烙印,有些对大自然风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努力挖掘各种形态美的自然旅游资源的深厚科学历史文化积淀,采取合理的措施让科学文化内涵充分而完美的展示在游客的面前,从而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6]。其主要实施路径如下: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旅游开发政策保障。实行政府主导是中国旅游产业得以长期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成功的经验。在南江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政府的先导性投资和综合扶持,与企业投入的优质资本和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7],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

2)寻根地学文化引领作用,打造自然风光旅游新领域。地质是山水的身躯,文化是山水的灵魂,地质和文化是山水的形象与气质[8]。从地球自然发展角度,研究南江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底蕴与地质地理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解读区内人类聚落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内涵,引导大众对自然风光的科学旅游。

普及地质地理科学知识,做亮“地学”融汇。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之机,充分挖掘“南北喀斯特”之集大成、“岭脊型峰丛”、迷宫式“绿色石林”及典型的滩-瀑-潭组合式水体景观,对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科学解说,突出其“科学性和趣味性”,增强游客的参与感[9],可以使游人在观光游览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启迪,使自然资源的科学内涵和吸引力得到充分提升,从而极大地提升南江地区的知名度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产生巨大的旅游轰动效应,不仅打造成为川陕金三角线上重要旅游目的地,更可作为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进行科普教育和科学实习的良好场所。

3)推广“旅游+文化”模式,不断进行旅游产品创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禀赋较好的旅游资源大都得到开发,旅游市场同类产品亦日渐增多,区内、区外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10];游客的旅游偏好与旅游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能根据这种变化对景区的旅游产品设计做出合理调整,已开发的景区或旅游产品也会遭到游客的冷落。旅游开发如果没有产品创新就不可能赢得旅游市场。因此,既要兼顾全要素与差异化,还要注重旅游产品与“旅游+”结合;借供给侧改革之力,发散旅游的新思维,将传统旅游与现代旅游完美结合[11]。

深挖特色文化内涵,做活“体育”融入。围绕“米仓古道文化”“巴山夜雨”等将传统文化和旅游开发、消费有机结合,打造文旅精品线路,将滑雪、自行车和马拉松等运动竞技元素融入旅游,打造野营、摄影、写生等运动参与类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户外运动产业。

检测条件:洗脱液为柠檬酸缓冲溶液(pH值3.3~4.9),显色液为茚三酮∶乙二醇甲醚∶乙酸钠缓冲液=2∶75∶25,除羟脯氨酸在440 nm检测外,其他氨基酸均在570 nm检测。

4)挖掘红色文化独特作用,串联研学旅行产品。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依托自然旅游景点景区环境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有助于实现红色文化产业和绿色产业双开发的融合性和多元化,形成区域产业化的创新价值,如将南江县域内的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及游击队活动遗迹与光雾山、香炉山、米苍山森林等自然景观融入南江文化产业集群[12],让文化记忆源远流长,活在当下[13]。

合理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做细“研学”融通。统筹红军遗址、南江烈士陵园、长赤禹王宫和地方红军传说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成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助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等金字招牌,打造集写生、摄影、科普等为一体的研学旅游教育基地。

5)拓展乡村文化辐射作用,促进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14],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

加大对传统民居、传统院落保护力度,做深“农业”融合,鼓励支持传统农家乐升级为民宿,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结合七彩长滩、元顶子等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将原生态和现代化、人文气息和休闲旅游、农耕文化与体验文化、乡愁文化和新村建设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整合彩林、金银花、茶叶等优势产业资源,发挥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拓展农旅功能,推进农业景观化、农村景区化、农户景点化发展,举办红叶节、杜鹃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

3.3 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体系

1)空间结构布局。“点—轴”理论是关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组织)的理论之一,是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式,该理论被广泛运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旅游业作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也基本遵循区域发展的“点—轴”渐进扩散规律[15-16]。根据点—轴理论将南江县旅游空间布局为“12822”的格局:“一城两副八镇,两轴两环”,多层次、大网络。即一城:南江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两副:下两旅游服务副中心、关坝旅游服务副中心;八镇:光雾山旅游度假小镇、寨坡旅游度假小镇、贵民旅游度假小镇、赶场旅游度假小镇、兴马旅游度假小镇、北极旅游度假小镇、长赤旅游度假小镇、正直旅游度假小镇;两轴:国道G244带状旅游轴线、乡道XY29-省道S408-省道S204-省道S301旅游轴线;两环:南江县城-关坝-小水田坪-大坝-铁炉坝-光雾山镇-大营村-沙河坝-中坝-光雾后山-寨坡-小水田坪-关坝-南江县城旅游环线,下两-长赤-南江玉湖-红光-七彩长滩-正直-云顶茶乡-下两旅游环线。(图2)

图2 文旅融合实践体系架构

2)品牌与产品策划。根据南江县的旅游资源特色,策划主打山地休闲度假、现代森林康养、米仓古道文化品位、红军文化体验共4个品牌,进而打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喀斯特观光研学科普旅游产品、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南国冰雪寻梦旅游产品、现代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红军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米仓古道文化品位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共七种产品。

3)融合工程构建。在区内空间布局框架下,着手6类工程10个项目建设:

(ⅰ)南江关坝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基地:以米仓古镇为形象的创新旅游小镇,通过挖掘米仓古道文化,以川东民居为特色,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商业水街、特色街区、公共广场、低密度民居等。

(ⅱ-a)光雾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江县龙头景区,包括大坝景区、桃园景区、十八月潭景区、小巫峡景区等。集中力量打造桃园5A级旅游景区,提升光雾山旅游知名度;提质大坝景区内部环境和景点,加强牟阳古城、香炉峰、黑熊沟、秦巴植物园等景点的打造与宣传;依托月牙湖酒店将该区域提升为高端低密度度假营地。

(ⅱ-b)神门与断渠4A级旅游景区:利用神门丰富的世界级喀斯特资源、洞穴资源、生物资源,打造集山地观光、研学、科普、娱乐体验的旅游度假区;依托断渠的红军文化、古人类遗址、米仓古道关隘——琉璃关及石刻、龙华寺佛教文化等,打造集文化体验、运动健身、宗教活动朝拜的城市公园旅游区。

(ⅲ)大坝南国冰雪博物馆:依托大坝滑雪场,深度挖掘光雾山冰雪旅游资源,打造南国冰雪博物馆。通过冰雪大师之手雕刻具有南江独特文化的冰雕、雪雕、冰灯,举办冰雪节、冰雪游玩、冬季雾凇、雨凇游览项目等,同时建设科普冰雪知识及冰雪文化设施。

(ⅳ)寨坡“光雾和谷”现代森林康养小镇:是引领光雾山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转型的示范地。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打造以森林康养度假为主题,兼具森林旅游、温泉养生、山地运动、体验农业、亲子教育、医护保健、高端商务接待功能的秦巴山区具有典范性的一流康养基地。

(ⅴ-a)北极乡黄羊牧场田园综合体:依托南江黄羊资源,着重发展“黄羊养殖加工+旅游”产业[17],注重黄羊加工产业,并建立黄羊牧场,形成特色亲子牧场、羊主题乐园、羊主题住宿以及羊文化活动和餐饮,整合黄羊产业链,打造以黄羊为主题的牧场旅游区。

(ⅴ-b)兴马金银花中药材种植基地:对兴马金银花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种植面积[18],整治整体风貌,修建观光游步道、休息亭、标识系统,整合金银花产业链,开发金银花特色食品,形成农耕文化体验、金银花节庆以及金银花文化活动和餐饮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ⅴ-c)云顶茶乡度假区:以云顶富硒茶生产为基础,以景区茶山为环境,开发川东北民宿度假产品,形成“茶产业+旅游”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茶文化主题服务配套,设置特色茶艺作坊,增加品茶、观赏茶艺表演和传统手工制茶体验,依托传统工艺制作,打造茶园特色主题民宿,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

(ⅵ-a)长赤禹王宫红军文化体验基地:以禹王宫红军石刻、苏维埃政府旧址资源为中心,修建红军文化纪念馆,打造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伸与周边南江玉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起升级打造为休闲度假、健身运动、娱乐体验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ⅵ-b)米仓古道文化展览馆:依托南江米仓古道遗址、米仓古道研究文献、米仓古道故事、米仓古道民风民俗等,建设米仓古道文化展览馆,展示、科普和研究米仓古道文化,并带动米仓古道遗址的保护、修复及米仓古道的探秘。

4 结论与讨论

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要实现业态融合发展目标,产品融合是根本。研究发现,南江县文旅资源类型全、丰度大、品位高、组合好、特色优,紧抓旅游资源五大特色,寻根地学文化引领,发挥“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旅游串联、乡村文化旅游辐射作用,布局“12822”空间结构、设计4个品牌、7种产品、构建6类融合工程的实践创新模式,从而实现全域旅游发展。作为一个社会的产业发展具有其综合性与关联性,因此,未来研究不仅应重视对文化和旅游资源本底摸清、资源特色挖掘,做好产品融合,更应从保障、环境及手段等全域角度关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职能融合、理念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进而加强旅游工艺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旅产品品质,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最终促进地方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光雾南江县南江
墨韵书香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花俏光雾山
光雾山·秋
光雾小镇
四川南江:抓培训提技能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南江县近50年(a)降水年变化特征分析
秋天的早晨,我与一片观音莲相遇
南江县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育技术探讨
南江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