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养成期彭泽鲫生长、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1-03-18丁立云陈文静贺凤兰傅雪军傅义龙付辉云

中国饲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菜籽油鱼油豆油

丁立云, 陈文静, 贺凤兰, 傅雪军, 傅义龙, 付辉云

(1.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2.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330038;3.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330046)

脂肪是鱼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NRC,2011)。研究表明,鱼油因具有均衡的脂肪酸组成, 一直是鱼类配合饲料中理想的脂肪源(刘洋等,2018)。 然而,随着鱼油价格不断攀升,全球鱼粉、 鱼油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极易被空气氧化的风险(马倩倩,2018),在水产饲料中寻找适宜的脂肪源替代鱼油已经成为近年来饲料行业和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全世界植物油的产量约是鱼油的100 倍,其价格稳定,来源广泛,易于储存,已成为可持续的鱼油替代品(吴美焕等,2020;覃川杰等,2013)。 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玉米油、花生油、亚麻油、磷脂油和橄榄油等已在很多水产动物中开展了应用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

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var.Pengze)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为鲫鱼的一个品种,其具有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强、不易脱鳞、肉味鲜嫩、营养价值高等优良性状(丁立云等,2018)。 近年来, 关于彭泽鲫饲料脂肪水平 (付辉云等,2020)、蛋白源替代(曹宏忠,2019)、投喂策略(丁立云等,2017)、生态环境学(Zheng 等,2016)以及苗种繁育技术(付永进等,2016)等方面均有报道。但有关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的影响鲜有研究。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养成期彭泽鲫生长、 体组成、 抗氧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彭泽鲫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情况,为彭泽鲫的饲料配制及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及饲养管理 彭泽鲫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黄马基地提供, 正式试验前在循环水系统中驯养2 周。 随机选取体质量一致且健康有活力的彭泽鲫240 尾, 初始体质量为 (53.63±0.10) g,随机分为4 组,每组设3 个平行,每个平行20 尾鱼, 每个圆形养殖桶(规格为¢800 mm×650 mm)对应一个平行,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养殖8 周。 试验鱼每日9 :00 和17 :00 饱食投喂试验日粮两次。整个试验期间水质监测情况为:水温(26±1.5)℃,溶解氧浓度不低于7 mg/L,pH(7.53±0.12),氨氮和亚硝酸浓度不高于0.1 mg/L,光周期为自然周期。

1.2 试验饲料 试验饲料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分别以鱼油、豆油、菜籽油、大豆磷脂为脂肪源,配制4 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所有原料粉碎后过80 目筛,按配方比例称量后,加油和水混合制成直径为2 mm 的颗粒饲料, 晾干后用封口袋封装,-20 °C 冰箱保存备用。 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饲养试验结束后, 饥饿24 h,分别从每个养殖桶中随机取3 尾鱼测体长、称体重,以计算肥满度,然后用自封袋进行分装,-20 ℃冰箱保存用于全鱼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每桶再随机取6 尾鱼,经MS-222 麻醉采血后,随即在准备好的冰盘上进行样品采集工作, 用1 mL无菌注射器尾静脉采血, 冰上解剖分离肝脏和肌肉组织。 血液置于无菌离心管中,4 ℃静置12 h,4000 r/min 离心10 min,取其上清液,经沉淀离心取血清,样品放于-70 ℃冰箱保存待测。

参照AOAC(2006)的方法测定试验饲料、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分别采用恒温干燥法(105 ℃)、索氏抽提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 粗灰分含量测定采用550 ℃马弗炉灼烧法。

血清生化指标使用日立7600-11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缩合比色法, 溶菌酶 (LZM) 采用比浊法, 总抗氧化活性 (T-AOC)、 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等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检测,按说明书要求操作并计算。

1.4 计算公式及数据统计方法

增重率/%=(终末总重-初始总重)/初始总重×100;

饲料系数=摄食饲料总重量/(终末总重-初始总重);

特定生长率/(%/d)=(ln 终末总重-ln 初始总重)/试验天数×100;

肥满度/%=试验末鱼体质量/试验末鱼体长度3×100 。

试验所得数据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当差异达到差异显著(P<0.05) 时,采用Turkey 氏法进行组间的多重比较。 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 可知,大豆磷脂组增重率最高,较菜籽油组提高了5.91%(P<0.05),但与鱼油、豆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末重和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相同。 各组之间饲料系数及肥满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体组成的影响由表3 可知,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3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全鱼体组成的影响%湿重

如表4 所示,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肌肉粗蛋白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鱼油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大豆磷脂组提高了6.24%(P<0.05),与豆油组及菜籽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 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表4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湿重

2.3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抗氧化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 可知,豆油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大豆磷脂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菜籽油组提高了19.89%(P<0.05), 但与鱼油和豆油组无显著差异 (P>0.05); 大豆磷脂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5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如表6 所示, 鱼油组和大豆磷脂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 分别较菜籽油组提高了11.04%和10.48%(P<0.05),但与豆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肝脏丙二醛含量、 过氧化氢酶及总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6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彭泽鲫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研究认为, 不同脂肪源因脂肪酸组成不同对水产动物的影响不尽相同。鱼油资源紧缺,价格不断上涨,所以在水产动物营养与商业饲料配方中,对植物油的研究和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陈家林等(2011)研究表明,相比鱼油,投喂含有豆油和椰子油的饲料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的促生长效果更好。 在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洛 氏 鱥(Phoxinus lagowskii)、俄 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等研究中同样发现,饲料中添加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棕榈油、葵花籽油、亚麻油等促生长效果与鱼油无显著差异 (李民等,2019;Zhu 等,2017; 高坚等,2016)。本试验中,饲料中添加单一植物脂肪源、豆油、大豆磷脂及菜籽油,彭泽鲫的增重率与鱼油组无显著差异,表明在彭泽鲫的饲料配方中,植物油可以较好的替代鱼油而对彭泽鲫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本试验中,投喂添加大豆磷脂的饲料,彭泽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添加菜籽油的饲料组。 其原因为大豆磷脂中脂肪酸多数以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等复合脂形式存在, 在鱼体内脂质和相关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转运与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冯健等,2006;Inge 等,1998)。研究表明,饲料中以菜籽油作为单一脂肪源时,红螯螯虾、 细鳞鲑和团头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鲁耀鹏等,2019;刘洋等,2018;刘玮等,1997),与本试验结果类似。

从彭泽鲫的肌肉组成来看,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鱼油组彭泽鲫肌肉粗蛋白质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其次为豆油、菜籽油组,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大豆磷脂组。这可能是因为鱼油中含有较丰富的n-3 高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肌肉中蛋白质的沉积(王煜恒等,2010;Bell 等,2001)。 对洛氏鱥、异育银鲫、 鲤鱼 (Cyprinus carpio) 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研究也发现,鱼油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优于其余各组,表明鱼油的摄入有利于鱼体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 (李民等,2019;潘瑜等,2012;王煜恒等,2010;王道尊等,1989)。

鱼类血液指标与机体的代谢、饲料营养状况及肝脏机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当鱼体受到外界因子的影响而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通常会在血清生化成分中反映出来(范泽等,2019)。 溶菌酶是鱼类机体反映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天然防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周小秋等,2014)。 周小秋等(2005)研究发现,在脂肪酸含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不饱和脂肪酸n-3 和n-6 的比例, 建鲤 (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溶菌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 本研究中,豆油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表明饲料中添加豆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彭泽鲫的天然免疫力。唐威(2010)研究鱼油、豆油、牛油及其混合油对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豆油组活性最高,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胞浆和线粒体基质中,可清除鱼体中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增强鱼体吞噬细胞的活性(刘康等,2014)。本研究中,不同脂肪源的饲料对彭泽鲫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菜籽油组显著低于鱼油和大豆磷脂组, 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菜籽油作为彭泽鲫饲料单一脂肪源可能会损害彭泽鲫肝脏健康。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鱼油、豆油和大豆磷脂可作为养成期彭泽鲫饲料合适的脂肪源, 而菜籽油组鱼体肝脏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因此菜籽油不适宜作为养成期彭泽鲫饲料的单一脂肪源。

猜你喜欢

菜籽油鱼油豆油
菜籽油价格存在支撑宽幅振荡是主旋律
欧洲关注中国采购菜籽油
豆油库存难去偏弱趋势未改
阿根廷三年来首次对华出口豆油
不知鱼油真与假,白白吃了30年
鱼油,灵丹妙药还是健康杀手?
鱼油可减轻高脂饮食的危害
用塑料泡沫鉴别鱼油优劣不靠谱
棕榈油掺兑消费逐步减少 库存将增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