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03-18张海渤
郭 欣,张海渤
(解放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1.药剂科配液中心;2.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患者的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生短暂性缺血,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半个小时,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到短暂性以及可逆性的神经功能受损,临床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TIA 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临床中通常会运用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调节血脂、营养神经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整体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复发率较高[1]。低分子肝素钙在常规抗栓以及抗凝活性的基础上,还具有较高的抗氧活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属于有效的抗凝药物。有研究显示,对TIA 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显著,临床疗效提高[2]。为了研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 的应用效果,本文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 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解放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于2019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88 例TIA 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6~82 岁,平均(68.37±2.64)岁;男、女患者分别为23 例、21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5~83 岁,平均(68.23±2.35)岁;男、女患者分别为24 例、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 年)》[3]中TIA 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影像学检测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点或梗死病灶,但有椎 - 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者;对研究药物无禁忌证者。排除标准: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出血病史者;入组前 30 d 内有抗凝药物服用史者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包括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脂以及营养神经等,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规格:25 mg/片), 75~160 mg/次,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规格:0.5 mL∶5 000 AXaU) 5 000 U,1 次/12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 个月。患者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相关合并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并进行3 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痊愈(头脑昏沉、眩晕等基本缓解,TIA 终止发作)、显效(头脑昏沉、眩晕等有所好转,TIA 终止发作)、有效(眩晕有所好转,但仍存在轻微景物旋转感,TIA 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效(TIA 发作控制效果不佳,临床症状未有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晨起 5 mL 空腹静脉血,采用血液流变仪检测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水平。③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呕吐、上腹部不适、呼吸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使用[ 例(%)]及表示,分别行χ2及t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流变指标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变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变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纤维蛋白原(g/L) 血小板计数(×109/L) 红细胞压积(%)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4 3.94±0.76 2.03±0.36* 193.46±21.35 148.36±18.67* 53.63±12.54 42.85±6.23*对照组 44 3.78±0.69 3.14±0.37* 194.24±21.64 178.03±19.42* 53.47±13.28 51.58±6.82 t 值 1.034 14.263 0.170 7.306 0.058 6.269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例数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TIA 是指患者的脑血管发生短暂性缺血的一种现象,其中诱发因素包括颅内动脉或主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或者是血脂紊乱等,好发于中老年人,同时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发病率。TIA 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一过性眩晕、站立不稳、偏瘫以及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4]。
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脂、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可抑制患者的血小板环氧化酶-1 活性,进而抑制花生四烯酸的合成,阻碍前列环素及内皮细胞的氧化酶的合成,但治疗周期较长,复发率较高。低分子肝素钙是肝素通过分解而产生的一种衍生物,临床中属于一种抗凝药物,对于相关的凝血因子具有较强的抗抑制作用;此外,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在低剂量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作用[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不良反应显著降低;提示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用药方案对于提升TIA 患者临床疗效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TIA 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或者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引起,然而若患者在患病以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还有可能会发展为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 患者,能够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方面产生抑制作用,释放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促使血栓溶解及血液供应的快速恢复,明显减少TIA 发作的次数,利于患者恢复[7]。
综上,在TIA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