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线上习作的实践与探究

2021-03-17何晓苹

关键词:互动交流

何晓苹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针对小学生语文线上习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运用“合作小组制”创新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将线上学习由“单向接收式”转变为“多向交互式”,突显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相互影响形成合力,有效弥补线上习作因缺乏交流、指导、修改造成的写作效果低下的不足。

关键词:合作小组制 线上习作 互动交流

为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给小学生居家学习提出了十条建议,文中指出教师要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利用技术优势,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鉴于此,笔者认为线上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问题分析

问题1:家里宅,无话可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由于疫情的暴发,“家”成了孩子们活动的唯一空间,日复一日,生活单调乏味。宅家的生活阻断了写作素材的新鲜血液,孩子们无话可写。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就碰到了实际问题,“乐园”在哪儿呢?

问题2:屏批改,华而不实

由于线上学习的特殊性,批改作业成了屏幕前编辑照片。那丁点儿地方如何批改?更何况是批改作文,圈几个错别字,画几句佳句就占满了屏幕。满屏的红笔痕迹,对孩子来说收获甚微,写作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这样的批改“华而不实”。

问题3:零交流,意兴阑珊

线上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电子产品,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单向输入,却没有输出;只有孤军作战,却没有后援。习作教学脱离老师的及时点拨,脱离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无从修改,没有修改就很难提高。学生努力的成果得不到展示,无法收获成功的喜悦,致使写作“意兴阑珊”。

二、解决与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基于线上习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尝试用以下方法和途径来解决与实施。

1.写作素材的开拓

(1)心情日记

所谓心情日记,指的是对每天的所见所闻记录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笔者线下教学时一直坚持让孩子写“心情日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日记以学生为主体,是习作主体的真实反映,在日记中我们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尊重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的独特感受。

(2)实践活动

疫情期间,适当开展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如学做美食、自制小玩具、参与家务劳动、解决家中小麻烦等,以此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当然,趁此机会,在“学”与“玩”中,有机渗透习作教学,特定的环境,独特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写作水到渠成。

(3)节日节气

在“妇女节”“惊蛰”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做一些特定的事非常有纪念意义。不管是庆祝还是玩耍,都是生活的真实体验,把这些作为写作素材,作文则信手拈来。

2.合作小组制的管理

所谓合作小组制,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设一名组长管理,小组成员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线上学习,将学习由“单向接收式”转变为“多向交互式”,从而相互影响形成合力。

笔者尝试用“合作小组制”來更加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学生进行习作学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与“默默作战”相比,在提高写作兴趣、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能有效改善线上习作因缺乏交流、指导、修改造成的写作效果低下现象。

3.“心灵之音”的交流

通过电子照片来读同学的作文,密集的文字容易使孩子们的注意力分散,同时又影响视力。笔者想到了小组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通过朗读自己的文章来和组员交流,用音频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大声朗读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修改完善的过程,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口头语言,再现了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那是来自心灵的声音。学生在朗读作品的同时,也在自我欣赏,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更佳的语感,也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4.多维度的激励

为保障线上习作顺利开展,我制定了一套“多维度激励”机制,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的佳境。“激励”是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发的信心和动力。

(1)抽查机制。老师随机空降到学习小组参与视频会议,聆听组员对于同伴的日记、作文做出点评,并适时点拨。

(2)预约机制。小组成员也可采取预约方式邀请老师参与视频会议,预约成功的小组,作品经同伴点评,教师指导后,当天整组都将获得展示机会。

(3)推选机制。每天的作品在组内交流、点评、修改后,推选出最佳作品在班级群进行展示。

(4)奖励机制。设立“心灵之音”最佳写作奖、最佳朗读者等奖励机制,每周固定时间在班级群颁奖,开学后根据这些单项奖再进行综合奖项评选。

三、实践操作

通过前期合作小组的建立,运行方式的确定,各项制度的完善等,笔者进行了实践与操作,下面就以2月29日这一双休日习作为例,介绍疫情期间线上习作的开展。

1.布置习作任务

2月29日习作任务:

同学们:这段宅家的时期,老师在朋友圈看到妈妈们晒了很多美食,你们真是太有口福了。明后天又是双休日了,你有没有兴趣向手巧的妈妈学做一道美食呢?请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你学做美食、品尝美食的过程以及感受。

2.自主完成习作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妈妈学做美食,品尝美食,然后独立完成习作,大声朗读或读给家人听,通过朗读及时修改完善,把修改好的作文发送到小组群。下面是“宇宙超级”学习小组的组员当天的自主习作情况:

3.组内交流、修改

每个学习小组通过微信平台在小组群内交流或约定时间召开小组视频会议,每位组员依次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完后组员对同伴的习作进行点评,推选出当天的最佳作品,会议结束后针对组员们宝贵的点评再次进行修改。以下是“宇宙超级”学习小组成员对同伴习作的点评:

4.组长上传优秀作品

小组内评选出来的优秀作文,录成音频,以“文字+音频”的方式上传到组长群,有的还配上了音乐。

5.班级群分享

老师对小组推选上来的作品逐一进行筛选后,在班级微信群进行展示,全班同学聆听、学习,一周后评奖。

四、實际成效

线上习作已开展一个多月,初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习作兴趣高涨

“小组合作制”有效弥补了孤立、无援状态,学生们每天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作品,这给了他们无限的动力和信心,也是线下习作教学中很难做到的。在组长的带领、组员的相互影响下,小组习作氛围甚为浓厚,每天不同形式的习作任务,学生都能按时完成。通过推选的作品和参与小组会议,笔者发现曾经对写作“不感冒”的学生现在能积极参与习作交流,作品还经常被小组推选到全班分享。偶尔一天没有布置习作,反而有学生悄悄来问我:“老师,今天没有作文吗?我有点儿不习惯了。”看,这是多爱写作啊!

2.习作水平明显提升

形式丰富的习作,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让他们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激发了兴趣,自然事半功倍;视频会议给予学生“零”距离交流的平台,组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次次朗读,一个个点评,一遍遍修改,写作水平明显提升,最后在班级群分享的作品得到了同学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3.多项能力得到锻炼

为了写好日记,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积累素材;为录制好音频,学生一遍遍朗读,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又形成了一定的语感;“零”距离的交流、点评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使一些原本性格内向的学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为了获奖,学生灵机一动,在朗读时配上了音乐,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同时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实践与探索中,笔者也发现,线上习作可以长期作为线下习作教学的延伸与补充,特别是针对习作交流、点评,而“合作小组制”则可以作为组织与管理方式有效帮助开展学习。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楼朝辉.直面核心素养:来自天长小学的实践和思考[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8.

[3]卢敏玲等.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交流的策略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包装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好语文
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构建
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
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微探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