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阅读教学的“浅入深出”

2021-03-17任锐

关键词:意境阅读教学

任锐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简单文字的表面去发现其隐藏的深意,参悟出整篇文章最深层的、最需要领悟的主题思想,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想感情 课堂设问 意境

深入浅出,由深入显出演化而来,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或内容道理很深刻,但表达得浅显通俗。而在语文教学中的“浅”指的是文字之浅,“深”指的是意蕴之深,而我所说的“浅入深出”便是指语文的阅读教学。语文阅读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则是生活、事物、思想、精神。最初的阅读是文字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目并用的一种方法。”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心”,即将自己的亲身体会在不知不觉间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加上一个“脑”,即集中自己的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的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因此,语文阅读课程的实施就是一次“浅入深出”的过程。

境界的深远不在乎内容的长短,哪怕一篇不足百字的文章,我们都能从内容中读出文字之外的妙处,这妙处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为了追求这样的意境,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成了一个艰辛而又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要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不要说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即便是给同一个人,多读几次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此之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的思想,而是如何用技巧去引导孩子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一年级语文中的一篇课文《阳光》。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文章中最重点的一句话是:“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在这仅有13个字的句子里包含了作者对阳光的赞颂和热爱,也饱含了对自然所带来的美好而感恩。可是难点在于,我们怎样通过阅读这样一篇简短的美文去引导这些刚刚接触文字的一年级孩子来体会其中的深意呢?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对文本产生更加丰富的、独特的体会,通过感受文字之美而升华为精神享受。当然,涉及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和人生阅历以及生活经验不可分割的,所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感受阳光不失为一种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去理解的好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阳光在哪里,阳光下都有什么,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他们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去体会阳光的美好,以及能明白如果世界没有阳光,将会多么可怕。这些感受在文章中未曾出现,可它们又是实实在在的从《阳光》这篇文章中延伸而来,这就达到了我们要深究此文的目的。这仅仅是在教学课文之前便可收获的认知,而在剖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将文字、图片、音乐和朗读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再次和我们的精神世界发生新的碰撞。我们离作者的思想越来越近,同时也离自己的思想越来越近。看似一篇简单的文章,通过浅显的语义理解到深入的情感体验,使我们隔空和作者产生了精神的共鸣,产生了心灵的交集,这便是文字的艺术与魅力。

说到文字的魅力,鲁迅先生的文章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可是就在他毫不掩饰的笔锋中,文字却又十分耐人寻味。曾经阅读他的文章,我常常要阅读三遍以上,神奇的是,每读完一遍,内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如《狂人日记》,我在第一遍的阅读中,感觉这就是一个可怜的、精神错乱的病人的自述,甚至于有点儿害怕,有点儿疑惑,那吓人的语句,那些吃人的历史,真的是在我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发生过的吗?却并没有理解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真正想要表达的深意。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才渐渐明白,这里面的狂人实际上是这个社会上最清醒的人,最能看清当时社会本质的人,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便是鲁迅先生笔下真实的狂人。现在再读,更觉得这些文字竟然还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真是佩服鲁迅先生独到的见解,我甚至有一种与先生隔空对话的感觉。当然,对于他的文章,我也有不甚明了的地方需要再去研读。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秋夜》一文,文章开头便有:“我家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當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直接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呢?后来经过查阅,看到大家对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我个人比较赞同钱理群先生的解释:根据当时鲁迅的实际情况来看,这表现了鲁迅对和自己的同胞兄弟周作人的冷淡关系感到悲凉和无奈,同样都是枣树,却又合不到一起,一株与另一株在形式上是对立的。这样的解释我觉得也比较契合文章的感情基调。

文章的“深”与“浅”在于作者,也在于读者,并不是所有的文章我们都能由“浅”至“深”,值得我们去玩味、揣摩;也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和作者的精神世界达成共鸣,毕竟“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只是从教学来讲,教师构建这座桥梁是使命和任务,那我们就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好文章,会读文章,真正做到阅读学习的“浅入深出”。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唐弢.鲁迅的美学思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意境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春色满园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