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认知策略训练的探讨

2021-03-17林俊敏

成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导图课外阅读记忆

林俊敏

摘 要:认知策略是指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训练学生的认知策略能够促使学生从记忆中有效提取信息,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构建桥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性强化学生高的阅读认知阅读,能够让学生将课堂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和效果。本文以中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为例来探究思维导图促进认知策略训练的方法和途径,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關键词:思维导图 认知策略 小学 语文课外阅读

1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都非常受用。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开始注重认知策略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有效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将其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能够将文章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结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 阅读过程中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信息加工的技术和方法,其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实现对信息的整理归纳,以不同的类别进行系统存储。在阅读过程中,针对阅读材料绘制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认知策略,是学生将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的过程。阅读过程中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是学生在自主阅读材料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念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策略[1]。

(1)其中复述策略包括随意记忆和整体与分段记忆,其中随意记忆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努力记忆就能够记住的内容,例如学生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就知道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介绍了一样什么物品,属于随意记忆的内容。整体与分段记忆是指对阅读内容形成的整体记忆和分部分记忆。(2)精加工策略是指对阅读材料进行精加工的方法,包括摘抄、根据阅读内容提问以及结合写作背景来辅助阅读等。(3)组织策略是指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情节来画过程图或者将文章的脉络列出来等。

3 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直观化和具体化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整体认知,促使学生多元思考,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迁移运用。思维导图也叫脑图或者心智图,其通过文字、图画和各种色彩的线条的有效融合和合理搭配来展现各级主题的关系,充分运用左脑和右脑的机能来提升大脑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等,以此来将人体大脑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2]。人的大脑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其中左半脑主要负责语言性思维,包括词汇、分析、数字等,而右半脑主要负责非语言性思维,包括空间知觉、颜色、维度、抽象和图像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使用左脑,右脑使用非常少,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就能够将左右脑的机能都充分激发出来。

思维导图的图中央能够清楚地展现焦点,也就是主题,然后将主题作为主干向四周发散,形成分支,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由图像和相关的线条组成,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作为网络结构,主次分明,和人体大脑的发散性工作相吻合,所以能够很好地激发大脑潜能。

4 课外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认知策略训练

4.1 借助思维导图促进阅读理解

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制文章的思维导图,以此来促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失去了教师的指导作用,部分学生面对文章的文字时会表现为思维混乱,难以抓住文章的中心,阅读速度慢、读不懂文章内容的现象非常常见,学生提取课外阅读信息的难度比较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有效阅读,导致课外阅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生难以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取知识和拓宽知识面[3]。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实现课外阅读,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深化对内容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要求学生要先理清文章的组织结构,学生一旦弄清楚文章的组织结构就鞥能够有效理解文章,促使学生吸收和同化文章内容。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要将阅读内容的要点进行概括,并陈述阅读材料的大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阅读材料的脉络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借助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并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对文章的脉络进行准确把握。

4.2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认知策略训练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提取文章的关键词、主要信息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取、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实现了认知策略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4]。认知策略的功能就是增强学生对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过程的执行,因此认知策略是可以训练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运用认知策略能够进一步巩固认知策略,同时充分发挥认知策略的作用来促进阅读,从而提升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课外阅读是一种开放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失去了教师的指引和指导,因此部分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来阅读。而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图式就能够促使学生快速启动记忆,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的过程,相当于一种精细化的阅读方式,通过回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能够实现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大致复述,学生可以使用一些符号来突出标记细节的部分,锻炼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学生结合阅读材料来进行分析和总结,融入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并提出建设性的问题或者解释,这个过程就是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而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组织策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文章的内容和重点理清,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一种开放性的阅读模式,思维导图的绘制也应该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绘制出独具特色的思维导图。教师前期可以做好引导,和学生一起来设计,到后面就可以鼓励学生单独完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跟随者教师学习了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在课后阅读中就可以灵活运用。

5 结语

认知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段记忆和整体记忆。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通过划线、标记、圈点和批注能够强化学生的复述能力,整个过程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精加工的过程。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认知策略。

参考文献:

[1] 蔡媛媛. 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以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为例[J]. 课外语文, 2019,18(13):83-83.

[2] 岳静娴.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J]. 新课程(小学), 2018,20(9):51-52.

[3] 包维范. 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分析[J]. 吉林教育, 2016, 000(034):19-20.

[4] 申珣. 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复述能力——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阅读教学为例[J]. 新课程(上), 2018,11(9):25-26.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中心小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猜你喜欢

导图课外阅读记忆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6章 一次函数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