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回避方法

2021-03-17沈凌波

成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英汉翻译方法

沈凌波

摘 要:在英汉翻译中,人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母语影响,以中文思维方式、语法结构翻译,产生了中式英语。基于此,文章主要以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为切入点,分析翻译中存在词语搭配不当、语态差异、词性混淆、用词累赘重复的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中式英语成因提出回避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英汉翻译 中式英语 回避 方法

1 前言

当今社会中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知识化不断推进,信息交流愈发密切,各国合作也不断增多。而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等交流中,通常以英語为主,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众多人员从事与英语翻译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缺少相应语言环境,受到汉语语境影响,在英语学习中难以达到合格水平,产生了“中式英语”的语言现象,无法让英语国家读者接受或理解,甚至对其表达的含义曲解或误解,对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应当明确英汉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现象的原因,提出回避方法。

2 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中式英语在《译学词典》中解释如下:中式英语是指树苗或口头表达不地道的英语,其不符合英语习惯与规律,说者表达方法、思维方式及词汇搭配选择均为中国式,属于硬译、死译及字对字翻译的结果,中式英语属于不规范翻译,还会造成误解。具体表现如下:

2.1 词语搭配不当

在词语搭配方面,汉语与英语存在一定差异,前者无固定搭配规则,后者则存在约定成俗的搭配模式。如,中文常用“学习知识”,而在英文中“knowledge”与“study”无法搭配,应该翻译为“gain knowledge”。比如例句:容闳追求光明,无愧为中国现代化先驱。以汉语表达为Rong Hong pursued brightnessand,worthy of the title of the outstanding pioneer of Chinese moderation.而英文翻译则应当是In his pursuit of light, Rong Hong is worthy of being the pioneer of China's modernization.[1]追求光明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应当将其转变为名词词组,且光明不可直译,由于其在汉语中代表“进步”与“真理”,而 brightnessand英语则象征“敏锐”和“聪慧”。

2.2 语态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均存在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之分,但在运用中两者却有所不同。现代汉语较少应用被动语态,且使用时多是对主语而言不可取或不理想的事,句子中如若难以判断实施动作者,且明确其中主被动成分,即可省略被动语态。但是,中英语言表达差异,英文则需要以被动语态表达被动句,易出现语态错误问题[2]。例如,那些礼物是她的哥哥买给她的。中译为:Those presents are her brother bought her.英译则为Those presents were bought for her by her brother.

2.3 词性混淆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不同语境中同样的词汇其含义不同。但是,学习者通常受汉语思维影响,仅关注词性语义,对其词性有所忽视,由于汉语界定词性方面较为宽松,进而造成翻译中易出现词性混淆问题。

2.4 用词累赘重复

英语特点为主张言简意赅,汉语则更注重文采,会不惜笔墨对所表达意思反复强调,学习者易产生重复用词的情况,其习惯于逐句将中文翻译为英文。如,In my oponion,I think表达含义相同,如若在句子中重复应用则画蛇添足。

3 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成因

3.1 东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作为民族重要特点,各民族语言有所差异,人们利用语言传递文明成果,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而我国人民长期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对其他语言存在排他性,尤其是英语语言灵活,富有个性,不同于传统汉语,导致学习中受到本土文化影响,形成了中式英语,汉语句子构造、语法、词汇等对人们影响较大,英语翻译中本能会应用汉语结构与语法,导致此类中式英语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不理解。

3.2 欠缺双语知识

翻译作为语言活动一种,使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内容表达出来的活动。为了保证翻译的流畅通顺,则要求人员拥有强大双语能力,汉语与英语造诣均较为深刻[3]。如若汉语和英语功力不到,则必定会在表达与理解方面出现问题。英汉语言区别主要在于汉语重语义、英语重结构,两者为不同的语言,需加强翻译人员的双语知识,方能提高翻译效果。

4 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回避方法

4.1 学习中西方文化

中西方由于文化差异存在,构成了产生中式英语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英汉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的问题,则需要译者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掌握,拓宽自身知识面,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经年历史的积淀,掌握一个国家的文化难度较高,但译者不能就此放弃,英语学习如若无法明确其国家文化,则难以实现英语规范用语。并且,翻译追求的是含义一致,无需逐字逐句将其翻译出来,而是应当在与其语言背景相符的环境下,将表达含义真正翻译出来即可[4]。因此,跨文化翻译应当尊重和顾及不同文化差异,考虑其思维习惯、文化背景与接受能力,避免出现文化冲突,与国际结果。另外,对汉语中存在浓厚文化色彩与特色词汇时,英语重如若找不到相应译法,则应当考虑译文是否能够被西方读者接受,在其看懂的基础上让译文与英文表达习惯相符,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实现跨文化交际。

4.2 掌握双语知识

汉语与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以英译汉提醒设置而言,英语句子通常较为复杂,主要在于考试对句子难度有一定要求,否则无法对考生水平进行检验,且英语课利用结构安排在同一句子中表达多层含义。汉语多后重心,英语则多前重心,逻辑思维表达时,英语通常前面为结论或判断,后面为描写或事实;汉语则是由因至果,由事实至结论、由假设至推论,中心在后。汉语多为短句,英语多为长句,主要是由于汉语为“人治”,可直接通过字词表达汉语语义,不同意思可通过不同短语体现出来,而英语则为“法治”,结构上没有错误则科在一个长句中体现很多意思。因此,在日常学习双语知识时,应当注重知识的积累,打好汉语基础的同时,加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关注英语发展动态,多听VOA、BBC等英语广播,多阅读英文原著,以模仿的方式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4.3 加强英语应用

英汉翻译中,为回避中式翻译,还应当从微观层面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具体如下:

(1)词汇选择。英汉翻译中通常会受到汉语单词与英语单词“对号入座”影响,不断将中式詞汇用来用去。如,遇到“发展”则会想到“expansion”、“development”,很少想到“evolution”的表达方式;“进步、进展”则会想到“progress”,很少想到“strides”等。因此,在选词方面,需要掌握更多概念方式或表达思想,越能够在汉译英时做到游刃有余。

(2)精炼表达。英译文为了更地道的表达,规避中式英语,则不仅要规避中式选词,还要在表达上与英美人习惯相符,做到韵律平衡、说法精炼,有较强节奏感。词汇方面精炼可选用名词化结构,如,TThe ceaseless rain spoiled the sports meet.不停地雨破坏了运动会;The old man has graceful manners.这位老人举止优雅。

(3)句式紧凑。英汉思维的差异造成汉语形式上严密性不足,经常出现字面意义与蕴含意义不同,或是句子、句群中意义重复。明确此点后,则可避免过度依附原文字面结构,删减重复语义,以规避中式翻译。如,重温天津之梦,应当将其翻译为“the dream of visiting Tianjin”,避免予以过于臃肿,改变译文含义;只要这个人帮助我,我们会将全家充满敬意、真挚的感激情谊奉献给他,翻译中不能将真挚、感激、敬爱对号入座成sincere、grateful、respectful等。

5 总结

综上所述,翻译标准即为“信、达、雅”,要求译文不仅可准确表达原意,还能做到可读性强、文辞优美和通顺流畅。但实际翻译中,达到该标准却较为困难,英汉翻译易出现中式英语问题。因此,应当通过学习中西方文化、掌握双语知识、加强英语应用的方式,回避中式英语生搬硬套汉语表达习惯与语法规则的情况,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李德凤.COCA英语语料库在英汉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20,33(01):29-32+61.

[2] 苏秀云.中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植现象及策略探讨[J].福建茶叶,2019,41(03):255-256.

[3] 马建军,朱穆朗玛,刘文宇.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商务翻译中的显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06):123-128.

[4] 秦莉丽.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规避策略[J].科技视界,2017(30):65-66+48.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英汉翻译方法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用对方法才能瘦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