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吹拂“闽南风”,让打工人把异乡当成家
2021-03-17田祥玉
田祥玉
“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五搭胸,六拍手,七围墙,八摸鼻……” 2021年1月的某个周一下午,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古洋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音乐课。歌声响亮而整齐,但歌词在记者听来却似懂非懂,因为孩子们唱的是闽南童谣。
“古洋小学的孩子不仅会唱闽南童谣,还会说闽南语、玩闽南童玩,甚至做闽南小吃!”古洋小學校长王阿彻的话着实让人惊叹。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所闽南风十足的学校里,外来学生的比例,竟占学生总数的95%以上。
“无论是外来的孩子,还是本地的娃娃,古洋小学的学生个个都是闽南通。”泉州市妇联宣传部部长林晖所言非虚。
古洋小学创办于1964年,历史悠久,其所在的石狮市灵秀镇,因为工厂、企业众多,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两倍之多。校园环境古色古香、硬软件都很过硬,还独具一格地将闽南文化纳入教学中,深受外来务工人员喜欢,纷纷把孩子从老家接到这里来上学。“工作地能接收子女入学,我们就特别感恩了。没想到孩子还能在这里学习传统的闽南文化,这真是意外之喜。”一位来自湖南的妈妈说,她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就读,这也是让在外打拼的她和丈夫最欣慰的事。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形式很多,闽南童谣是其中最为出色的。2009年9月,古洋小学便开设了“走进童谣,亲近闽南”德育课程,那些曾在田间地头传唱的童谣,也因此写进了古洋小学的校本教材《闽南童谣》中。
虽然外来学生占据了95%以上,但古洋小学一直大力推广闽南文化。当地妇联也非常重视,2014年,在石狮市妇联的大力推荐下,古洋小学的《开发校本课程·助流动儿童融入闽南》创新案例入选《健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创新案例汇编》,同年,由福建省妇联组织开展的助学献爱心社会公益活动“春蕾爱心书屋”,在古洋小学建成。
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的引导和扶持下,古洋小学的闽南文化推广工作可谓深入细致。走廊上处处都是童谣小展板、专门的童谣教室、闽南美食厨房和特产商店……每周四、五,孩子们在操场上做“闽南童谣韵律操”,闽南童谣合唱比赛、闽南童谣说唱比赛和闽南童谣知多少手抄报比赛,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除了童谣,古洋小学还创编了自己的“闽南童玩”教材。这里的孩子体育课也上得别具一格:打陀螺、打佛轿、跳格子、拍纸片,这些老一辈人儿时在田间地头玩儿的游戏,如今是古洋小学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2014年,古洋小学自建“闽南文化馆”,还原早期闽南人民生活状态的缩小版街区。文化馆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都以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从民俗、建筑、宗教、农耕等层面揭示闽南文化的深厚积淀,让学生们从“听”“说”到“视”“嗅”“触”进行系统学习,这里也成了当地妇联开展推广闽南文化,传承好家风的教育基地。
“闽南文化馆”里的导游都由学生担任。“我3岁就来石狮了,经常听身边的爷爷奶奶说闽南话,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就报名了小导游,我的闽南语口头表达能力因此突飞猛进!上次有个爷爷夸我为推广闽南文化作了大贡献!”这位普通话和闽南话自由切换的11岁姑娘来自湖北,为这份特别“工作”深感自豪。
任何时候走进古洋小学,都觉得校园处处吹拂着浓浓的“闽南风”。这风儿和煦轻柔,让每个在这里的孩子倍感温暖亲切,也让他们背井离乡到这里工作的父母如沐春风。
“学校极力推崇闽南文化最大的意义,我觉得是让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彻底地融进来,与本地学生毫无间隙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把异乡当成家乡和梦想启航的地方。”一位四川父亲的话,说出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感谢福建省泉州市妇联、石狮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