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21-03-17王际娣

小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深港深圳科技

王际娣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思路和关键路径,赋予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开展国际创新科技合作、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等一系列重要使命,这对当前深圳破解要素约束瓶颈,直面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深圳市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不断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致力于发展成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为深圳科技发展蓄能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深圳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插上了翅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

据了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代表一个地方的基础研究实力,对城市甚至整个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深圳意义重大,这弥补了深圳基础研发相对薄弱这一短板。”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曾坚朋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光明科学城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为核心承载区,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中试验证和产业化平台、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顶尖创新资源,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实现科学研究“硬条件”与制度创新“软环境”协同联动。

已蓄能10 年的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在制度创新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展现出强劲爆发力。远观前海,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前海管理局供图

曾坚朋介绍,目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在突破方向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引导作用,选定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重要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实现优势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未来产业形成爆发式增长点。

回顾深圳40年沧桑巨变,“创新”两个字几乎贯穿全过程,而市场化运作就像“催化剂”让深圳无数科创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源头创新。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深圳让全国百姓再次感受到了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质量上的提高。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首次成功进行8K超高清视频直播,这得益于深圳鹏城实验室等单位联合编制的AVS3超高清视频编码标准的支持。这仅仅是深圳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一个缩影,也是科技成果转换的一个成功案例。

深圳市积极引进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深圳科技发展蓄能,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将推动深圳基础科研上升到更高水平。如今,深圳市已完成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协议,中科院顶尖创新资源正在加速落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立国际化的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承担标志性、稀缺性综合粒子设施建设,启动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

截至2020年底,深圳已组建4家省实验室、12家基础研究机构和11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达2693家。清华、北理莫斯科、哈工大、中大等国内外名校近年迅速集结深圳。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力,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城市首位,自2010年以来,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国家科技奖项135项。

体制创新对标国际

深圳市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突破口,试点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国际评议制、评估淘汰制、政企联投制等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为国家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路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福田区南部,是深港两地物理和几何中心点,拥有皇岗口岸、福田口岸两个口岸。深圳市以綜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发挥河套合作区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对接香港和国际通行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圳市将支持香港创科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采用“一地两检”通关模式,争取将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通行范围扩大到科研人员及车辆,为境内外科创企业、机构和高科技人才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创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性城市,对标国际是关键。为此,深圳在与国际接轨上开足马力,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了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的创新网络体系。在旧金山、波士顿、西雅图等地建成10家海外创新中心,引进苹果、高通、甲骨文、埃森哲等一批世界级行业龙头企业在深设立研发中心。

深圳以其高度的开放状态,吸引了众多人才齐聚于此。其中,鹏城实验室成立三年来聚集院士超过30人,千余名科研人员中高端人才达182人,与境外20余个科研机构和科技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深圳市拥有全职院士54人,高层次人才17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超过1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超过196万人,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月20日,深圳市审议通过了《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里面专门提及了深圳将与香港共同到境外招才引智,这意味着深圳将在人才引进与发展方面进一步对标国际。

早在202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正研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与深圳和大湾区的创科协同发展,其中一项是正在与深圳商议推出“联合政策包”,吸引海外华人回流香港、深圳。同时,特区政府希望借提供教席、资源支持,吸纳海外学者,让他们可带着课题和研究生回来做研究。

香港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因为法治环境、教育、医疗等配套,对于招揽国际人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尖端人才,吸引海外华人回流香港、深圳不仅加强了与国际的接轨,更是推动深港合作再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创新实施“链长制”,围绕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显示(8K)、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找准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建立“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全链联网”新模式,加强链式服务,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提高产业资金资助比例,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资。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挂任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链长。深圳对梳理出的产业链 “卡脖子”问题,组织实施了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计划。

深港合作再上新台阶 

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深圳高校集中布局的区域。2020年,《南山区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按照部署,今年南山区将继续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验区。争取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校区、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等一批高水平院校落地。

“深圳在高等教育方面也是走国际化的,除了引入我国一流高校外,还应加大引入国际名校及师资,在深圳培养更多了解国际的创新型人才。”曾坚朋对《小康》记者说。截至2020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已集聚7家高校单位,并新增了7个高校建设项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逐渐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智核”。

此外,该科教城还承担着广东省级重大科研任务,目前,正在加快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中间环节“中试技术放大及技术工程化”,有助于填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链空缺、落实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为此需要省级政府支持更多成果转化机构集聚布局,通过“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完善西丽湖科教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中试转化服务体系。

已蓄能10年的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展现出强劲爆发力,整体规划建设如火如荼,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正逐渐成为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在内地创新发展的“第一站”,已孵化创业团队468家。在制度创新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广东省复制推广77项,有力彰显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于此同时,罗湖口岸又开始了忙碌的“文化交流”。罗湖区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是深港连接的“情感码头”,也是港人来深工作生活的首选地。

罗湖以“湾区枢纽、万象罗湖”为新定位,大力发展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国际消费商圈。罗湖区发展研究中心供图

如今,罗湖口岸经济带正加速形成。2021年,罗湖以“湾区枢纽、万象罗湖”为城区新定位,加快构建“一主两区三带”新格局,增创竞争新优势,率先实行黄金珠宝消费券试点“数字货币”,打造全国黄金消费、黄金投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国际消费商圈。

未来,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仍是主旋律

到2025年,深圳要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小康》记者从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深圳将着重在以下四点发力: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一体化布局重大科研平台集群。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空间集聚、学科关联、高度开放共享的设施集群。同时,围绕重点发展学科前沿交叉领域和产业创新发展瓶颈,一体化布局建设一批前沿基础研究平台和科技支撑服务平台。

二是突出产业导向。加快建设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通过创新联合体、政企合作等协同攻关模式,组织产業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和重大装备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三是突出规则对接,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以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发挥河套合作区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对接香港和国际通行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探索实施最有利于国际化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灵活人才招募政策,全球公开招募高端人才。

四是突出开放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科技进程。吸引国际科技组织、科技咨询机构来深圳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国际学术组织、创新机构等在深圳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等科技交流活动,推动高端专业论坛落户深圳,提高科技产业国际交流水平。

编辑/麦婉华

猜你喜欢

深港深圳科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