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内卷”,孩子才能交到真朋友
2021-03-17陈妍妈妈
陈妍妈妈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天生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与同龄人良性互动的机会。社交能力越强,学习生活的阻力越小。但这种能力,并不如吃饭睡觉般与生俱来。将儿童社交知识教给孩子,是父母必须要做的。
“内卷”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通俗来讲,泛指群体之间低层次的激烈竞争。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块蛋糕以前每个孩子都可以吃到,但现在要求每门考前三名的孩子才能吃到,这样就加大了孩子吃蛋糕的难度。你考90分,我就得考95分,到最后每个人吃到的蛋糕并没有增加,只是增加了孩子的挣扎和无力感,这就是“内卷”。
对于父母来说,“内卷”是一种焦虑。现在优秀的孩子太多,你家孩子虽然是全班前10名,但只有年级前50名才能进重点。所以你家孩子报3门辅导班,为了超过你,我家孩子就得报5门。父母这么拼,是为了确保孩子将来能够考上好大学。但这种焦虑不仅影响孩子的心情,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比如,有的孩子交朋友不再是因为聊得来,而只是因为对方成绩好,因此渐渐疏远成绩不佳却志趣相投的朋友。
其实,课业上的“内卷”只会加速消耗孩子的热情和能量。只要父母不刻意营造“内卷”的氛围,孩子是有能力处理好友情和竞争之间的关系的。
儿子就给我上了一课。最近,他说想报名参加学校里的跳绳比赛。每个班各有男女生5个名额,儿子想跟最好的朋友一起参加比赛。
起初,我并不支持儿子报名,因为害怕他发挥不好受打击,也怕他发挥太好打败好友而破坏友情。而且当比赛名额缩减到3个人时,我更不同意了,可他坚持说:“妈妈,你想太多了。比赛失败又怎樣,谁还没输过?要是名次比朋友强,只能证明我跳绳跳得好,他其他方面可比我强啊!如果因为我跳得好,他就不高兴的话,那我们俩也不适合当朋友。”
既然儿子已经做好了决定,并且愿意承担结果,我决定放手让他一搏。
比赛那天,从老师前方发回的视频里,我看到我家的小胖子甩着绳子,脸上肚子上的肉微微颤动,如果是我,可能会考虑别人怎么看我,而他考虑的却是抓住机会便拼尽全力,就冲这一点,我深深地为他感到骄傲。
其实,我并不在乎儿子得了第几名,甚至不在乎他参加了什么比赛,我在乎的是他遇到比赛名额的“内卷”时,还能够坚持跟好友良性竞争,而不是只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更在乎他能够体验到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一直跟着他,让他记得被人关注、被人鼓励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其实,“内卷”产生的前提是社会群体,简而言之就是“人”,只要有人的地方,竞争就必然存在。也许孩子跟我们一样,一生拼尽了全力也只能做个普通人,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再普通的人,也值得拥有各具特色的精彩一生。正如儿子告诉我的,他跳绳比好朋友厉害没关系,对方也有很多地方比他强。
如果孩子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并遭遇社交“内卷”,父母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呢?
1.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为自己的得失竞争难免陷入“内卷”,而代表集体参与竞争则会获得群体的力量。当大家一起做事时,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也会让自己更有干劲,心态也会更好。
2.教孩子看重过程,看轻结果。既然竞争在所难免,只要孩子拼尽全力,无论什么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即便是没有获得理想的回报,努力的过程也会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3.看到孩子的努力并描述出来。孩子哪怕有了一点点进步,也要告诉他。这会让他感到安心,并变得更加努力。比如,看到儿子跳绳的视频后,我忍不住对他感叹:“为了比赛这么努力练习,你真让妈妈刮目相看!”儿子听了之后,脸有些红,但还是非常受用。
其实人在不顾一切努力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对不对。如果有人能告诉他进步了,那就会让他因看到胜利的曙光而更有自信。那么竞争的本质就会从无休无止的“内卷”,变成“有希望的奋斗”,并以此推动人际交往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