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学敌后放异彩
2021-03-17朱树长
朱树长
一本初小常识课本,我已经珍藏了76年,我之所以如此珍爱它,不只是因为它是我读的第一本课本,更主要的是它蕴涵着伟大的抗战精神,看到它就想起抗日小学的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办学的情景。
这本教材很小,长13厘米,宽10厘米,是油印的。正文22页,每页一课,每课最少7个字,最多30个字。第16课是《快快参加八路军,保卫家乡杀敌人》,第19课是《我是安平县人,我家住在××村》。末页印有“印刷者:双六印刷室;经营者:义里完小”。
这本书是在什么条件下由谁主持编写的?印刷部门为何叫“双六印刷室”?带着这些问题,我在1992年前后访问过当年在安平县教育战线工作过的许多老前辈,特别是乔泰民(后改名黄桦,离休前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文彬(离休前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刘金等同志,他们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沿平汉路、津浦路南下,先后占领了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冀中地区的国民党军政及教育部门人员望风南逃。1938年4至5月,冀中区党委、冀中行政公署、八路军三纵队、冀中军区相继在安平县成立,各区开始建立抗日政权、恢复学校教育。
那时学校条件很差,没有正规校舍,没有桌椅,更没有课本,用锅底灰在墙上刷个方块就是黑板。学生每人挎一块石板,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上课是复式教学,一至四年级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主要讲党的抗日政策,平时的课就是认字、写字,学加减乘除,最受欢迎的是体育课,学习游击战。
1939年2月9日,日军侵占安平县城后,常常出城“扫荡”,小学只好转移到比较偏僻、易于躲藏又相对宽敞的地方,还要派年龄稍大一点的学生到村口站岗、放哨,遇有敌情,则按预先选好的疏散路线隱蔽。
1942年“五一大扫荡”之后,冀中大部分地区成了敌占区或游击区。安平县教育战线和整个冀中大地一样,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安平县城南20里的深县西蒲疃村小学,是宣传和组织抗日活动的中心,坚决抗日,不当亡国奴的思想深入人心。有一次日军发现13岁的小学生赵有传身上有抗日课本,就追问他课本的来历,谁是抗日教员,谁是八路军。他编假话应付敌人,敌人将他捆在树上多次毒打,他都毫不屈服,最后被敌人枪杀。
冀中区的学校成了传播抗日思想的坚强堡垒,学生们课上学习抗日知识,学唱抗日歌曲,学演活报剧。课余拥军优属,站岗、放哨、查路条。14岁的苏小红就当了安平县游击大队的侦查员,县大队派机智勇敢的他到付各庄村东碉堡里给伪军中队长当勤务兵,深得伪军中队长及其老婆的信任。1943年3月,当县大队夜袭该碉堡时,苏小红和我方另一个内线李健,首先登上碉堡伺机歼敌,迫使伪军缴械投降。这次战斗俘伪军40余人,缴枪40余支,苏小红成了人人称赞的小八路。
最后说一下这本教材的印刷单位为什么叫双六印刷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成立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宋邵文、副主任委员刘仁奎、教育处长刘奠基发布命令,规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为纪念教师节,义里完小就把印刷室定名为“双六印刷室”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党的教育方针是教师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战线广大师生积极配合武装斗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