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03-17李旭

天津教育·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区级市级建设

李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河东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大事、抓关键、抓难点,创新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完成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人口素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坚持统筹推进,提升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

河东区将“推进义务学校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并将其列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自2016年启动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以来,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高质量完成全部39所义务教育学校82个专项的标准建设工作。区教育督导室加强督导管理,精选督学队伍,深入申报校开展专项培训,督导工作中注重“督”中有“导”,精准把握、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对学校的指导,督促学校落实问题整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以达标创建为机遇,以督导评估为契机,借势用力,顺势而为,增内涵、强品质,促进学校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

二、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中,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以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夯实德育,推进“阳光成长”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深化学科德育体系,构建全员德育的长效机制。启动“河东区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建设“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二是改进智育,推进“深度学习”行动计划。实施学校“课程群”建设,每校建成1个特色课程群,全区建成30个优秀课程群。培育校长课程领导力。评选33个“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基地。三是重视体育,推进“健康校园”行动计划。抓实体育健康教育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展不少于10项区级体育竞赛活动,每名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聘请第三方测试机构专业化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注重检测后续分析,發挥监测促进学生体质增长的作用。校园足球“四位一体”体育发展推进机制更加健全,完成天津市第一个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区和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工作,与天津于根伟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完成5年的战略合作,巩固校园足球在全市的优势地位,打造河东区足球文化建设。四是加强美育,推进“尚美育人”行动计划。坚持具有河东特色的合唱节、器乐节、舞蹈节、戏剧节“四节驱动”活动,增强艺术活动的普及率和覆盖率,截至2020年,已举办学生合唱节25届、戏剧节6届、舞蹈节6届、器乐节8届,学校美育常态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五是补足劳动教育,推进“劳动实践”行动计划。与天津农学院建立合作项目。建设区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竞赛活动。根据不同学段,探索建立学生在校、在家劳动分级档案,利用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经费,保障“实践课堂”工作的开展,满足学生参加实践课堂活动的需求。加快推进劳动教育生活化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三、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师成长

河东区积极建构教师培养新模式,聚焦培养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名教师,“一个实验区两个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建立基地联系,实现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学校的协同共进。加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学科名师、学科领航教师等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遴选出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25人、正高级教师12人、市教学骨干教师64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912人,区领航教师学员101人。全区有区级名师工作室5个、系统级55个。评选出河东区名师47名、名班主任20名、名校长5名。

各学校以达标创建为契机,着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五年来,我区共立项教育科研课题307项,其中天津市规划办课题12个,中国教育学会课题7个,天津市教育学会课题73个,区级教育科研课题215个。在举办两届区级青年校长学术论坛的基础上,共推出8位青年校长参加了市级论坛决赛,共获市级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在举办三届区级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活动的基础上,推选13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市级论坛决赛,共获市级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在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创新”论文评选活动中,共有6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139篇获市级二等奖,1163篇获市级三等奖。在天津市教育教学成果认定工作中,我区获市级突出成果3个,市级成果558个。举办两届区级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4933篇,共评出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93篇、二等奖646篇、三等奖1599篇,并编印了两册《河东区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集》,出版了河东区校长办学理念与实践集《活力》一书。

四、不断加大投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河东区制定了《河东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路线图》。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学,新增了大批学位,班额达到标准要求。建立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机制,成立七中教育集团、一中心教育集团、实验教育集团。投资980万元完成河东区初中强校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覆盖。2019年接收东惠东康、东泰家园2所配套小学并实现招生。完成第二十八中学和互助道小学改扩建。接收太阳城学校、东局子学校,建立两个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冠云小学,完成8所学校抗震加固工程和提升改造。10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学校将校园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校园环境更加安全、优美、高雅,处处成为育人场所。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市级人人通平台为中小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云建设,搭建起河东区数据系统和河东区移动教研系统。全区各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入覆盖率达100%,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学校比例达到51.43%,中小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达到100%。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为48.7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学校校长办公、教务管理、德育宣传、设备使用、图书借阅等均实现信息化。

五、深化教育改革,改革学校评价方式

不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调整学区片,落实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的规定,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100%。完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制度,将分配到区内初中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比例提高到50%,促进了初中均衡化发展和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开启中学办学质量绿色评价。由区教育局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独立实施,立足区域教育发展,面向每一所具体学校,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质,唤醒学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评价指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活力和学校整体发展活力两个层面,从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活力、学生成长活力、学校管理活力、学校发展活力等五个维度的51个关键指标,通过大数据监测跟踪分析、量表测量、统计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策略指导。

河东区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天津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区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着力围绕增内涵、强品质的发展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示范作用,彰显区域优势,不断提升区域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 徐德明)

猜你喜欢

区级市级建设
寒露
区级社区教育学院推进社区教育的实践策略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析区级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
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首次授牌市级夜市
省以下环保机构试点垂直管理 注重条块结合,强化履职尽责
对加强区级财政审计的几点建议
童画·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