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3-17乔梁
乔梁
(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400)
0 引言
在当前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新生儿的出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同时也提高了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率,如常见心脏病、畸形、唇腭裂等,均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是生命危险。在当前新生儿群体中,黄疸的发生率较高,并伴随有瘙痒、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对患儿的正常发育有较大的影响[1]。同时,黄疸的发生多半是存在溶血病所导致,且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便是黄疸,其主要致病因素是新生儿血型与母体不合所导致,属于免疫性病症,若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极有可能会产生生命危险。溶血病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应及时对新生儿进行诊断,在发现黄疸症状后提高警惕性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本次实验中,详细分析了使用血型血清学对新生儿黄疸症状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中选取了10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19年1月至10月。参与本次实验的109例新生儿均符合入组标准,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出生时间在1~15 d,平均(7.26±2.06)d,男59例,女50例。
1.2 方法。在对存在黄疸的新生儿实施血型血清学检测前需要准备离心机、孵育器、微柱凝胶卡等设备。提取新生儿2 mL静脉血液,随后采用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来进行溶血病检查,并记录阴阳性情况[2]。
1.3 观察指标。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血型血清学检验的溶血病检出符合率、不同血型的检出率、不同出生时间的检出率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择SPSS 21.0,以(%)表示构成比,若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应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血型血清学检验情况分析。在血型血清学检测完毕后发现,共有31例检查结果为阳性,存在溶血病,占比(28.44%)。在31例阳性患儿中,血型为A的19例,占比(61.29%),B型12例,占比(38.71%),A型血患儿的溶血病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详情见表1。
表1 血型血清学检验情况分析(n,%)
2.2 溶血病发生率。31例患儿中出生时间小于7天者22例,占比(70.96%),大于7天者9例,占比(29.03%),小于7天的溶血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大于7天者,数据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对新生儿及其家庭会造成严重打击。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主要因素便是新生儿血型与母体血型不合所导致,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该病症常发生于婴儿出生24-48小时内,同时,溶血病的出现会伴随由明显的黄疸症状。因此在对新生儿进行溶血病检查时可针对黄疸患儿进行,以此来缩小检查范围[3]。目前临床上常见新生儿溶血病多为ABO血型系统,属于免疫系统类病症,会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要知道,新生儿的血型是何种是由其父母血型决定,但若水患儿父母存在不同的血型抗原或者其中一方中的血型抗原另一方没有,那么在分娩后母体会由胎盘血液使得此类抗原进入新生儿体内,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便会对其发生攻击并产生溶血。当前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为严重,且该病症发病较急,临床上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便于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开展治疗。目前,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方法一般可使用血常规、血清胆红素、定血型或者使用X线及超声技术,但相比之下,血型血清学的检测效率更高,主要是因该方法能够针对血清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新生儿溶血病的出现主要是因血型不合而导致,会出现同族免疫性溶血病症。据当下医疗卫生研究统计情况来看,已知人类血型共有40多种,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血型主要包括A型、B型、O型,且新生儿溶血病也多发于这三类血型中。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与其抗原性的强弱、产前干预措施、代偿能力以及个体免疫反应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产前医护人员便应做好筛查工作,并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计划,一旦胎儿在出生后出现溶血病,便在第一时间开展治疗。新生儿在溶血病的影响下会伴随有明显的水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或胆红素脑病等临床症状,风险性较高,临床上多以水肿、黄疸、贫血等症状为主。首先,新生儿在出现溶血病后,机体内免疫系统会进行抵抗,并出现明显的免疫反应,在此影响下,患儿会出现腹水、心率快、呼吸困难、全身水肿等多种症状,致死率较高,若未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导致患儿面临生命安全。其次,黄疸情况本身便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是因血清胆红素过高而出现的病理反应,存在溶血病的新生儿其机体内胆红素和血清胆红素并不能正常结合,进而导致异常情况出现,据实际调查,黄疸情况会在24 h内表现于存在溶血病的新生儿中,同时也有较大几率会并发胆汁黏稠综合征。最后,在溶血病的影响下,患儿血液循环系统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无法正常进行循环,进而有较大的可能会出现贫血,但多数情况下发生于出生3-5周,随着其病症的发展,贫血情况也会愈加严重。此外,存着溶血病的新生儿除以上临床常见症状外,胆红素脑病也是其症状之一,需严格按照相关治疗标准进行防范,正常情况下,若新生儿的胆红素在18 mg/dl以上,便有较大的可能会并发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在妊娠期间其脑部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但因胆红素含量较高,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产生较强的刺激反应,导致患儿出现发热、肌张力增高、抽搐等症状,若病症情况较为严重,几乎1天内便可能会致死[4-5]。
血型血清学检验是当下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能够通过提取少量患儿血清样本来进行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中有极高的准确率。目前,血型血清学检验方法可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与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胆红素定量等,均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根据患儿情况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通过应用此类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准确率,对其能够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有积极意义。随着当下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也有了革新,如今,其疗法主要为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以及其他疗法。首先,光料疗法为最基本的疗法,若在新生儿出生并接受全面检查后,发现其胆红素含量较高,且存在一定的黄疸情况,应将其怀疑为溶血病,并积极实施光疗治疗,在确认无误后方可停止,反之则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其次,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IVIG、人血白蛋白、锡原卟啉等;再次,患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最直接疗法,多被应用于存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治疗中。此外,患者在经治疗且康复出院后,家属应严格遵照医嘱做好日常防护工作,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应增加多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量,可多食用黑豆、面筋、萝卜干、龙眼肉、猕猴桃、山楂等。
由于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其对新生儿身体的伤害。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检查,一般可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来进行。在采集黄疸患儿的血液样本后对其实施离心,并进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可准确检测出患儿溶血病的阴阳性,并针对性的对患儿采取治疗措施。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A型血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较高,且出生时间在7天以内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在针对黄疸新生儿的溶血病检测时要更加注意A型血患儿,并及早实施检验,以进一步提高检验符合率,同时据分析来看,血型血清检查方法的在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