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3-17廖帅
廖帅
(龙南县第一人民 妇产科,江西 赣州 341700)
0 引言
目前育龄女性人群中较为多发的一种的肿瘤疾病则为子宫肌瘤,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前者可保留生殖器官和生育能力,因此近年使用频率较高[1-3]。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得到推广,具备恢复速度快、创伤性小等优势。即使如此,仍有学者质疑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差异,现纳入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组论述此点: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均接受B超、术后病理检查等确诊满足《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子宫肌瘤判定标准;②患者均由保留生育能力和子宫的需求;③满足手术指征并签字接受此次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者;②纳入研究前1个月接受相应治疗者或有手术史者;③中途脱落研究者[4-6]。对照组:12例多发肌瘤,18例单发肌瘤,年龄30~56岁,平均(42.3±1.2)岁;研究组:13例多发肌瘤,17例单发肌瘤,年龄30~57岁,平均(42.8±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全麻,在腹部正中线部位做切口,仔细探查病灶数据和大小,阻断病灶供血,切除病灶,再做关腹处理。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全麻,膀胱截石位,在脐轮下缘左侧旁6~8 cm、右下腹左侧10~12 cm和脐下缘麦氏点耻骨联合上缘2 cm部位做操作孔,并插入Trocar,建立气腹,控制压力在12~14 mmHg范围中,再插入腹腔镜头观察病灶状况,剔除病灶,电凝止血,多次冲洗后,缝合切口。
1.3 指标判定。记录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前、术后抽取其空腹静脉血液4 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含CD8+、CD4+、CD3+、CD4+/CD8+。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围术期指标()
表1 比较围术期指标()
表2 比较免疫功能指标()
表2 比较免疫功能指标()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研究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手术时间差异小(P>0.05),见表1。
2.2 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组间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8+、CD4+、CD3+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疾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和子宫,因此子宫肌瘤剔除术则为常用方式之一[7-9]。随着医学技术改进,腹腔镜、宫腔镜技术在各疾病诊治中逐步得到应用,子宫肌瘤剔除术也不例外,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速度快等优势[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围术期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同时证实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恢复速度更快,疗效好。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CD4+/CD8+、CD4+、CD3+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中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小。病变发展中,免疫功能有重要参与作用,而手术治疗存在的创伤性,会让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抑制效果更突出。因腹腔镜手术具备创伤性小的优势,术中诱发的炎性反应也更小,进而让机体免疫功能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疗效和免疫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