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底良性脊索肿瘤恶变临床病理与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2021-03-17苏玉金刘朝霞徐作霖熊志霞李桂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拷贝数本例免疫组化

杜 江,崔 云,苏玉金,刘朝霞,徐作霖,熊志霞,李桂林

良性脊索肿瘤(benign notochordal cell tumour, BNCT)临床比较少见,WHO(2013)骨及软组织肿瘤中将其作为新分类肿瘤被收录。BNCT和脊索瘤均被认为起源于脊索组织,两者在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上均有重叠[1]。有文献报道[2]两种肿瘤可共存,也有观点认为BNCT可以恶变为脊索瘤[3],是脊索瘤的前期病变[4]。目前,脊索瘤拷贝数的变化表现为染色体1、2、3、5、6、7、9、10、13、14、17、20、22的变化[5],但尚缺乏关于BNCT拷贝数变化的研究。OncoScan全基因组拷贝数分析可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标本,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6],可用于分析肿瘤组织的拷贝数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2009年5月1日~2013年4月31日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室诊断的1例BNCT,肿瘤复发2次,最终恶变为经典型脊索瘤。该患者男性,38岁,肿瘤位于鼻咽部、斜坡骨质和鞍区。第1次行近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BNCT,5个月后复发,行部分切除,术后病理仍诊断为BNCT。40个月后,患者再次复发,术后病理诊断为经典型脊索瘤。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由两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进行诊断。

1.2 方法

1.2.1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pH 8.0 EDTA高压锅抗原修复。一抗采用单克隆抗体工作液[vimentin、CK(AE1/AE3)、CK8/18、EMA、p53、S-100蛋白和Ki-67核抗原]。一抗采用单克隆抗体Brachyury蛋白(稀释比1 ∶500,Abcam公司,英国),所有工作液的试剂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格兰德艾兰公司,美国),并应用SuperPicture 3rd Gen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本实验分别设立阴、阳性对照,阳性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阴性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未出现棕黄色颗粒。

1.2.2OncoScan拷贝数分析 基因组DNA的提取来自于4 μm厚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肿瘤实质部分。DNA提取:采用Qiagen DNA石蜡包埋组织试剂盒(QIAamp DNA FFPE Tissue Kit, Qiagen, 56404)。用Qubit分光光度计和NANODROP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DNA吸收比A260/A280在1.8~2.0之间,最小浓度为12 ng/μL,总质量为80 ng判定为合格样本,每份样本以80 ng肿瘤组织DNA进行分析,采用Mip探针,应用OncoScan检测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分析。样本分析过程依据Affymetrix使用说明书。检测后生成的文件通过OncoScan Console软件(Biodiscovery有限公司,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和OncoScan Nexus Express软件3.0版本(Biodiscovery有限公司,加利福尼亚州,美国)进行转换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患者男性,首次发病年龄38岁,临床表现为头痛5个月,随后出现听力下降2个月。MRI检查示肿瘤大小5.7 cm×4.2 cm×6.6 cm,位于鼻咽部、斜坡骨质和鞍区。病灶表现为T1低信号(图1A)和T2高信号,且有不规则增强。行内镜下鞍区肿瘤切除术,近完整切除,鼻窦内有少量残留。术后未采取放疗。5个月后患者出现鼻塞,再次行经蝶内镜下鞍区肿瘤切除术。40个月后,经复查发现肿瘤增大。患者左眼外展受限伴复视8个月,左侧咀嚼无力2个月,MRI检查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手术区域的边缘出现明显的对比增强(图1B)。术后行放疗,24个月时随访未见患者复发。

图1 A.第1次BNCT术前MRI检查示肿瘤大小5.7 cm×4.2 cm×6.6 cm,位于鼻咽部、斜坡骨质和鞍区,T1低信号;B.第3次手术切除脊索瘤,术前MRI检查示手术边缘部位,肿瘤再生长,T1出现明显对比增强

2.2 病理特征第1次术后标本,病理诊断为BNCT。镜下见肿瘤缺乏细胞外基质,瘤细胞空泡状,细胞核位于边缘部,无核分裂象(图2A)。第2次术后标本镜下显示肿瘤的绝大部分形态仍然为BNCT,仅偶见胞质嗜酸的肿瘤细胞。第3次术后标本镜下显示绝大部分的肿瘤组织学形态为经典型脊索瘤。肿瘤细胞胞质空亮或嗜酸,条索状排列,周围有丰富的黏液样间质(图2B)。此外,仍有部分区域表现BNCT的特征,但该区域的空泡细胞密度有所增加,并且空泡细胞大小不一,肿瘤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2.3 免疫表型BNCT中Brachyury呈局灶阳性,脊索瘤中Brachyury呈弥漫强阳性(图2C)。Ki-67增殖指数为10%(图2D)。3次手术标本中的CK、CK8/18、EMA、vimentin、S-100、p53表达无差异(表1)。

图2 A.第1次术后标本,镜下见BNCT无细胞外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空泡状,核位于周边部,类似于成熟的脂肪细胞;B.第3次术后标本,镜下见经典型脊索瘤结构,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条带状分布于丰富的黏液样基质中;C.第3次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标记Brachyury弥漫强阳性,EnVision两步法;D.第3次术后标本Ki-67增殖指数为10%,可见阳性的异型细胞,EnVision两步法

表1 BNCT及其向脊索瘤转化标本中蛋白免疫表型

2.4 OncoScan检测第1次手术切除的BNCT标本及第3次手术切除的脊索瘤标本分别进行OncoScan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存在一些差异性的拷贝数变化(图3)。

本例BNCT和脊索瘤同时存在一些拷贝数的获得,主要包括:1q21.1-q44、6q11.1-q27、7p22.3-q36.3、12p12.3-q24.13、12q24.2-24.33、16p12.3。另外,脊索瘤特有的拷贝数丢失区域包括:3p25.3-p25.2、3p22.3-p22.2、3p21.31-p12.3、3p12.3-q11.1、3q11.2、3q13.2-q25.1、3q26.1、3q26.33-q27.2、9q21.32-q21.33、21q21.2、21q21.3、21q22.12-q22.3。另外有9p的杂合性缺失,包括9p24.3-p22.3、9p22.1-p21.2、9p21.1-p13.1。

3 讨论

本例BNCT恶变为经典型脊索瘤的病例为国内首次报道,也是首次对BNCT恶变病例进行了全基因组拷贝数的检测。BNCT被WHO(2013)骨及软组织肿瘤分类所收录[7],其与脊索瘤的起源相同,预后较好,应与脊索瘤区分。但有文献报道,BNCT可以向脊索瘤转化[3],也有非典型BNCT的报道,提示BNCT和脊索瘤的成分可以混合存在[2]。

BNCT中MRI检查示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与脊索瘤相同,但脊索瘤显示T1对比增强[8],而大部分BNCT无对比增强[3]。本例恶变为脊索瘤标本MRI检查示明显的对比增强。

组织学上BNCT最主要的特征是缺乏细胞外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空泡样[9]。无非典型性,无核分裂和坏死。脊索瘤则为黏液样间质中散在条索样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胞质透明或嗜伊红。肿瘤细胞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和坏死[7]。随着肿瘤的复发,本例组织病理学特征显示从BNCT到脊索瘤的转变。免疫组化染色示BNCT中Ki-67增殖指数约1%,而脊索瘤中Ki-67增殖指数高达10%,这也提示了肿瘤的恶性进展。Brachyury基因位于6q27,是脊索组织分化过程中重要的T基因转录因子,属于T基因家族成员,其可以调控下游多个信号通路,构成分子网络[10]。在Miettinen等[11]的研究中,53例脊索瘤中Brachyury蛋白均阳性,目前认为其是脊索瘤高度特异的标志物,有助于脊索瘤与其它间胚叶来源的肿瘤鉴别,包括软骨肉瘤。在本例脊索瘤中Brachyury显示为弥漫阳性,BNCT中为局灶阳性,部分区域阴性。Shen等[12]报道Brachyury在脊索瘤中阳性,但在脊索瘤周边的BNCT区域则为阴性,并且在胎儿脊索细胞巢(notochordal cell rests, NCR)中阴性,在组织学上胎儿NCR与BNCT形态相似,提示在BNCT中Brachyury阴性区域可能与NCR有关。脊索瘤通常具有较低的突变率,是C类(染色体拷贝数变化)肿瘤,其致癌特征是非随机多重拷贝数丢失[13]。本实验OncoScan全基因组拷贝数分析显示BNCT中拷贝数的获得更常见。在恶变为脊索瘤时,则出现比较大片段的拷贝数缺失,这与一些脊索瘤的文献报道一致,即脊索瘤易表现为拷贝数的缺失[14]。但本例同时保留BNCT拷贝数获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出现3p、3q的大片段缺失和9p、9q、21q的部分缺失。一些研究认为脊索瘤的进展可能依赖于拷贝数丢失介导的分子机制[13,15]。本组在3号染色体的大片段缺失涉及的主要基因包括:SRGAP3、FANCD2、VHL、PPARG、RAF1、XPC、MLH1、MYD88、CTNNB1、SETD2、BAP1、PBRM1、FHIT、MITF、FOXP1、CBLB、GATA2、RPN1、FOXL2、WWTR1、GMPS、MLF1、EVI1、PIK3CA、SOX2、ETV5、BCL6、LPP、TFRC。曾有研究认为脊索瘤出现拷贝数变化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在3p21.1-p21.31处的8 Mb段内,3个癌症相关染色质重塑和推测的抑癌基因位于此处,为SETD2、BAP1和PBRM1基因[13]。在作者观测的BNCT恶变病例中,也出现了这一区段的缺失,导致上述基因的缺失。本例BNCT恶变病例中,出现3号染色体多个片段的丢失则与Szuhai等[15]报道一致,认为3号染色体的丢失是脊索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图3 第1次手术切除样本和第3次手术切除样本的OncoScan染色体拷贝数分析:A.BNCT样本主要显示1、6、7、12、16、17号染色体的拷贝数获得;B.脊索瘤样本显示增加了大片段的3号、21号染色体和部分9号染色体的拷贝数缺失;0基线上方线段为拷贝数获得染色体片段,基线下方线段为拷贝数缺失片段

9号染色体的缺失片段基因包括JAK2、CD274、NFIB、MLLT3、FANCG、PAX5、CDKN2A、CDKN2B,其中CDKN2A/B已经在多种肿瘤中证实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在脊索瘤的研究中也有报道[16]。

本例脊索瘤标本中出现染色体3p、3q的缺失和9p杂合性缺失,提示其可能是脊索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同时,也提示BNCT可以恶变为脊索瘤,关于3p、3q、9p的缺失在脊索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分析,可能与其导致众多基因缺失促进了肿瘤的增殖有关。

猜你喜欢

拷贝数本例免疫组化
线粒体DNA拷贝数在儿童脑性瘫痪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小麦Glu-3位点基因拷贝数的变异分析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筛选鉴定及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初步分析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大肠杆菌O157∶H7微滴数字PCR定量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