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
——以《长江周刊》为例

2021-03-17彭欣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李娜归因重构

◎彭欣

一、框架理论及框架重构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框架理论(framing Theory)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其理论起源来自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门学科。框架的心理学起源包括心理学家贝特森(Bateson)对框架的论述,以及卡尼曼(Kahneman)和特伏斯基(Tversky)在20世纪70—80年代得出的实验结论;其社会学基础来源于加拿大裔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Owen Goffman)等人的论述。

框架理论对于新闻传播学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框架可以被认为是个人面对社会所建立的思考框架,其源自过去的经验,但经常会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新闻翻译中由于两国政治意识形态、译员理想信念、文化传统等存在差异,同一事件的新闻框架可能不完全相同,这就是框架重构。

二、框架重构的三层次

在台湾学者臧国仁(2000)的著作中,新闻框架分成三个层次,即高层次框架、中层次框架、以及低层次框架。因此框架重构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长江周刊》中的高层次框架重构

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对某一事件主题的界定意义,经常以一些特定形式出现,如标题、导语、甚至是直接引语。臧国仁(2000)认为,高层次结构代表了事件的主旨,代表抽象意义,较容易被受众注意和记忆。例如:

例1:“我们相信并期待着中国武汉呈现出历史上最好的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阿卜杜拉·哈基姆·艾尔西诺说。

“We believe and expect that Wuhan will present the best Military World Games in history,” Mr.A-Hakeem AI-Shino said.“We’re impressed by the preparation work done here.So far they’ve done an incredible job.They’ll show the world not only an unprecedented military world games but also the rich culture and long history of the city.”

例一用直接引语重构了高层次框架。本篇新闻是介绍军运会的一篇报道中的片段。中英文报道都引用了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艾尔西诺的话,但中文报道仅一句话介绍了艾尔西诺对军运会的期待,而英文报道中直接引语占了较大篇幅,不仅表达了期待,还表达了他对军运会筹备工作的称赞以及对武汉文化和历史的欣赏,而这段信息是中文报道中所没有的。虽然这是一篇有关军运会的报道,但两篇报道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例,一中的直接引语更多地向外国友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武汉军运会筹备工作进行的很好,武汉历史和文化也很有魅力。既宣传了武汉军运会,又宣传了武汉的历史文化。

(二)《长江周刊》中的中层次框架重构

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包括影响、归因、结果、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评估等(臧国仁,2000)。归因是对事件发生的因果推论,新闻框架会影响读者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推论,尤其是新闻中的背景资料,最容易达到暗示的作用。例如:

例2:“23小时后,他们与‘武网全球推广大使’李娜一起,共同参加了‘2016武汉旅游巴黎行’系列活动,并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世界各地的球迷和游客来武汉看武网,领略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独特风光。……此外,李娜还给巴黎埃菲尔铁塔代表送上代表黄鹤楼的礼物,成为‘塔楼联姻’的见证人。”

“On May 27 (local time),Li Na,the global ambassador of the Wuhan Open, …intended to promote Wuhan’s tourism.She invited world tennis fans and tourists to travel to Wuhan,watch the Wuhan Open in 2016,and visit the city.…and promote Wuhan’s attractions.…The translation of the Yellow Crane Tower will bring the stories of Wuhan and the Yellow Crane Tower to more French people,particularly French children.”

例2报道主要通过归因重构中层次框架。从原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娜邀请全球各地的球迷去看武汉的网球比赛,并领略武汉风情,同时加强武汉和巴黎两座城市之间的交往。而英文报道中,“… intended to promote Wuhan’s tourism.”直截了当表明李娜这次拜访巴黎的目的是推动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并且“…and promote Wuhan’s attractions.”这句话也说明了武汉代表团参观法国10个城市并推广了武汉的景点。

国家之间,无论是人员交往或某领域的交流,都会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从新闻中,读者了解到武网即将召开,李娜作为武网全球推广大使在巴黎进行宣传,众所周知,武网和法网是国际上两大网球赛事,所以这篇新闻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宣传武网,希望球迷能去武汉观看这场赛事。而英文报道直接将这些活动的目的解释为推动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并加强武汉和巴黎两座城市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这篇新闻报道中,译者改变了李娜赴法国的归因和影响,重新构造中层次的框架。

(三)《长江周刊》中的低层次框架重构

低层次结构需要用语言或符号表示,包括字词等组合而成的修辞和风格(臧国仁,2000)。语句的用法以及文字的风格均可显示言说或论述对事件、任务的评价。因此,新闻翻译中字词的选择传递了编者和译者想表达的效果和意旨。例如:

例3:“对于武汉,这个已生活两年半的都市,她惊讶这里女性的鲜明个性,‘从未发现身边的朋友穿同款的鞋子’。”

“Even after two and a half years in Wuhan,she is still amazed at the distinctive personalities and styles of the Chinese women.‘I have never seen two Wuhan women wear the same kind of shoes’.”

这是一篇有关法国驻武汉总领事夫人对武汉的印象新闻的节选。我们可以发现原文中的“这里女性”以及“身边朋友”在英文报道中被译为“the Chinese women”以及“two Wuhan women”。读完整篇报道,我们可以知道“这里女性”指的是武汉女性,而“身边的朋友”指的是总领事夫人在武汉的朋友。而译者将两处原文所指的范围都扩大了,将武汉女性扩大到中国女性,身边的朋友扩大到武汉女性。报道中法国驻武汉总领事夫人是在讲述武汉女性的优点,因其身份,这篇报道也更具有客观性。范围的扩大也让读者认为中国所有女性都是有鲜明的特点的,从而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一个好印象。本例是将低层次框架重构,仅仅一个词的变化就能产生放大的效果,使中国女性都有了个性鲜明这样一个特点。

三、框架重构对读者的影响

(一)影响读者对事件的解读和归因

框架重构带来的报道间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改变读者对报道的理解。例如,例2李娜前往法国参加活动目的的翻译使读者认为推广武汉的旅游业是此次活动的首要目的,而邀请法国人去观看武网成为了次要目的,这就影响了读者对该事件的解读和归因。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新闻框架重构是很容易影响读者对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理解的。

(二)决定读者的态度

新闻报道的重构也影响着读者对事件的态度。不论是《长江周刊》中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夫人对武汉印象的报道,还是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艾尔西诺对军运会的期待以及对武汉看法的报道,这两篇报道都将一个更好的武汉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通过两位的评价对武汉也有了一个好印象,也让读者对武汉有了期待。

四、结语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研究《长江周刊》汉语新闻英译中的框架重构。本文从高、中、低三个层面对例1的主题确定、例2的归因选择、以及例3的语言表达与原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例2译文通过改变李娜在法国参加活动的原因,影响读者对事件的解读和归因,例1和例3借助直接引语和语言表达宣传了武汉的历史文化,夸赞了武汉女性以及中国女性,决定了读者对武汉女性,中国女性,甚至对武汉的态度。

猜你喜欢

李娜归因重构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长城叙事的重构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李娜作品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