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元帝国起源的历史教育意义
2021-03-17于小荃
于小荃
摘 要: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世界性帝国,它的主要分支和继承者“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虽然它的统治时期不足百年,但却从政治、经济、文化、疆域等方面极大影响了后世明、清两代乃至当今中国和世界格局,具有深远影响和历史教育意义。
关键词: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 元朝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48
一、蒙元帝国的起源与兴起
“蒙古”一词起源于成吉思汗统一上亚细亚,整合草原部落后,将百姓融合,对外宣称“蒙古国”,其民众称“蒙古族”。就“蒙古族”发祥地而言,位于蒙古高原额尔古纳河流域,是我国黑龙江正源,中俄界河,在现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境内。唐末五代之际,宇文鲜卑同族遗民在中国东北崛起,史称“契丹”,其中有一部分部落称“蒙兀室韦”,随契丹建辽,向西迁移至蒙古高原发展,到12世纪,才开始崛起,始终保持“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活,到金朝时期,逐渐分化成蒙古部、蔑儿乞部、塔塔尔部、汪古部、克烈部、乃蛮部六大部族,其中,蒙古部是以氏族為单位的部落组织,包含了如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氏族部落。这些蒙古高原的部族,语言上统一使用“蒙古语”,也为蒙古国的建立提供了共同的文化基础。这些就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的大体概况。
公元1180年至1184年间,蒙古部分支乞颜部贵族铁木真联合蒙古部分支札答阑部贵族札木合、克烈部首领脱里(即后来的王汗),展开了对蔑儿乞部的战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重新结合了乞颜部各家贵族和一些尼鲁温蒙古部落,并于公元1189年召开“忽里台大会”,推举铁木真为首领,即乞颜部可汗。随后的17年间,乞颜部通过不断战争,兼并蒙古诸部。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称“成吉思汗”,正式宣告建国“蒙古国”,部族百姓融合统称“蒙古族”,自此蒙古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二、蒙古帝国对外扩张与东西方文明融合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在其和其继承者们的率领下,发动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外征服战争,蒙古军队先后征伐吞并了西辽、花剌子模、西夏、金朝、南宋等国,其继承人窝阔台、蒙哥又发动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公元1259年,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上亚细亚、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亚欧大陆地域。
蒙古征服冲破了亚欧各国的疆界,使东西方交通畅通,有利于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客观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个丝绸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只有一个国家控制,这使得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比其他分裂时期要容易得多。蒙古帝国的驿站制度,形成了当今邮政的雏形。
三、蒙古帝国的解体与元帝国的继承
大约在成吉思汗去世前,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习俗,分配帝国家产,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各继承了一部分领地,术赤分封花剌子模旧地、察合台分封西辽旧地,窝阔台分封乃蛮旧地,拖雷分封蒙古旧地,总体来说,诸嫡子封地均在蒙古西面,而成吉思汗同胞兄弟们(铁木格、哈撒尔儿、赤老温、别勒古台)的封地均在蒙古东面,史称“东道诸王”。到1279年忽必烈吞并南宋,蒙古帝国疆域基本形成,成吉思汗四嫡子后裔在原封地基础上建立独立汗国,由术赤后裔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后裔建立窝阔台汗国、拖雷后裔建立元帝国、伊儿汗国。
虽然早在公元1264年,忽必烈通过一系列权力斗争,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但却始终未得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承认。窝阔台汗国海都汗与察合台后裔都哇率兵长期与元帝国对峙,史称“海都之乱”。直至公元1309年,元成宗铁穆耳与都哇(察合台后裔)、海都之子察八儿(窝阔台后裔)讲和,又得到了钦察汗脱脱、伊儿汗完者都(旭烈兀后裔)认可,元帝国的宗主地位才得到其他四大汗国的正式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设驿路,开关塞,整个蒙古帝国境内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之后再次迎来了和平,极大地促进了帝国繁荣。
元帝国在蒙古帝国中政治地位的确定和继承,使得蒙古帝国国祚得以延续近150年,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直接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而这种相互影响提供的机会,又被正在欧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成为打开通往文明之新路的开拓者。在蒙古帝国境内,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整个14世纪,为商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及宗教、文化随着商旅们进一步向欧洲传播。中国绘画和波斯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
四、元帝国与当今中国的形成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征服行动客观上为中国的再次统一于一个政权之下奠定了基础,蒙古帝国分出来的元朝再次统一了中国。公元1211年,新疆各地归属蒙古帝国;公元1247年,吐蕃被蒙古招降,在元朝建立后首次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1276年,结束了云南长期割据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局面。从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国也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七次统一。位于当时中国境内的金、南宋、西辽、西夏、大理、吐蕃诸部等,只是蒙古帝国疆域的一部分,而后西辽被划入成吉思汗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国。
元帝国建立后,在中央设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直辖京畿地区;中书省下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设立宣政院,掌管佛教僧徒及西藏事务,管辖吐蕃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特别是在地方上建立行省制度,管理地方具体事务,成为明清两代以及近代中国省份行政区域原型。另外,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别行政区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
元朝经济大致上以农业为主,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得到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出现新的发展动向。
元代的商业发展与商品流通客观上具备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规模空前的统一局面、对外关系的开拓以及畅达四方的水陆交通,为中外商旅提供了“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优越环境。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内河与海路交通。
元朝历史一直是我国中学历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元朝的特殊性、复杂性,没能过多延伸到整个蒙古帝国的历史,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就需要学生们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了解和学习。蒙古帝国的兴起,亚欧大陆发生了一场大变革,特别是元朝的建立和继承,这一点具有深远的意义,直到现在,仍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既体现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规律,也反映世界古代社会发展规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发展,对外空前交流繁荣,紧密世界东西方关系,能够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
[2] (波斯)拉施特《史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
[3] 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85年。
[4] (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
316150190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