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2021-03-17郭晓涛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正确的价值体系,有着优良的导向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作用。语文这门课程是中职学校各類专业必须要学的文化基础课之一。它对于各个专业来说是一门工具课程,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德育功能。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44
中职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个性特长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即通过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掌握理解其内涵,学习正确的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使语文课堂教学既有可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知由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又有可能帮助他们把一定理性的知识引导回归到实践中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如何将现有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这个问题也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师所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重要因素
中职语文课堂由于受到了我国大部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课程理念等严重制约,往往过度重视讲授方法,使学生被动地变成一种接受教师灌输的容器,教师仅仅专注于能否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而忽略了对中职语文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彻底跳出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改变陈旧思维模式,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地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自主学习中逐渐地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理论性及实践综合操作能力技巧和创新型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自己各个方面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授课行为,创新授课模式及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全国特色班主任于漪先生曾经这样说:“我们教授语文,就是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抓住,使得学生能够产生一种想主动去学习的欲望。”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要切实地发挥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要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课件对其进行教学,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环境,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地具有形象性和现场感,以此扩大其教学的容量。例如,在我们教学《荷花淀》这篇文章时,课前先给学生布置好了预习,并为此特别进行了教学设计,调动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自主性,由学生被动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教师这时可以进一步讲解荷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正直、高尚,是“花中君子”,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古代文人都喜欢用荷花来象征各种美好的事物。进一步将话题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们根据故事体会作者笔下抗战时期不同女人的肢体和语言,在大量的模仿中,语言讲述到位了,人物表演到位了,人物性格也就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头脑中,五个女人的形象:委婉含蓄、心直口快、稳重、冒失、羞涩的性格和性情就都在书中跃然纸上,打破了传统的重点与难点。这样的一节课不仅大大地改善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由不愿知到愿意知、再到乐知。在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学习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力。使中职语文课堂能够在自然地生成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实现了一个教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的互动式课堂。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景来实现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为什么要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景呢?因为我们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普遍认为,中职语文课学与不学没什么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显示了他们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课,课后从未主动地去学习,对于语文的学习已经产生了厌倦心理。但是,这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对其专业的课程也具备了较大的研究和学习热情。那么针对这些现象,教师也就不能坐视不管,教师就需要根据此种情形,告诉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习是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语言、使用语言,只有理解语言才能理解专业内容的表述,才能把故事讲好,才能把实训报告写得条理清晰明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兴趣的转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关于灯谜的文化。灯谜,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广博的知识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浓厚的趣味性,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格的树立。灯谜具备很好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出一个灯谜,“高尚品格个个有”猜一个字,为“口”字,这里可以将高尚品格曲解为高、尚、品、格4个字都有“口”字,从而进行谜底的解答。教师可以通过字谜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化学习。通过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去吸引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促进静态的知识被我们的学生动态化地接受和吸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模拟仿真的情境进行教学,在中职语文的课堂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导游讲解课堂教学的情景,拉近了中职学生和教师与文本的距离。
三、采用“一文多教”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融合
中职语文课程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而且和其他各学科也有很多相关性。教师能做到的是根据授课班级专业的特点,建立起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有效连接,语文课堂应该根据每一个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特点向专业“倾斜”。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属性与其专业学习能力要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通的教学内容为突破口,采取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有效衔接,走语文与专业融合的道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可以使语文学科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知识程度都是不同的。由于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比较多样性,因此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大都包含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教师们在向学生讲授这些传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与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师有效地进行交流,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专业课中,采用“一文多教”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讲授舒婷的《致橡树》这首诗歌的时候,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幼师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很有可能就会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幼儿的发展时期是语言认知的重要时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普通话必须要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的标准,参加省级普通话能力水平的考核并且取得证书。这样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普通话的朗读上,注重对普通话的练习与纠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派学生读这首诗歌等多种朗读方式,针对普通话最容易出现读音错误的地方进行反复的诵读,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与表达技巧。如果我们面对的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就让学生提前预习,上网查阅橡树和木棉的高度,计算二者之差。这样学生们自己对橡树和木棉有了解,并能理解诗歌深刻的意蕴,学生也嵌入财会专业计算。
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引入不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去选择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语文教学手段,凸显不同的语文教学重点和专业特色,实现语文应用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也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生硬结合,语文教学要有职业特点,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对学生的求职、谋生能力负责。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是复合型教师,即本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所教授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实现语文与各专业的有效结合。只要我们从中职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培养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之外,还应重点突出对专业技能和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职的语文课堂必然会变得更加有趣。
参考文献:
[1] 杨岸东《新课程改革下中职语文教学定位思考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4期。
[2] 刘彩凤《中职的语文课程教学如何与特色专业融入有机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5期。
[3] 王宏利《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有机衔接》,《职业》2013年第6期。
(郭晓涛,1970年生,女,汉族,辽宁绥中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
39515019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