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非遗传承教育实践研究

2021-03-17侯诚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宣恩县课间操社团

侯诚

摘 要:在中学以多种途径推广非遗,是将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落到了实处。“宣恩清外”以非遗课间操、非遗社团、大型非遗展演等形式推进非遗传承,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非遗传承 中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42

非遗文化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图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青少年认识非遗、重视非遗、爱上非遗,从而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无疑是非遗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中学大力推广非遗,让青少年自觉传承非遗意义深远:

一、能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中学以多种途径推广非遗,是将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通过丰富多彩的传承活动,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丰赡了文化底蕴,受到了思维的启迪,发展了个性特长,培养了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非遗传承还能拓宽学生的实践活动空间,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为宽阔的平台。在集体传承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协助精神、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能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其爱国情怀

将非遗文化引入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很多非遗项目就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发展史,学生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了解非遗文化发展的过程,就重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助于他们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先进性,传承蕴含于其中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三、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非遗传承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重要形式。它改变了枯燥说教的德育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有效延展。

在国家倡导、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上海铁岭中学将“江南丝竹”引入校园,打造民乐队;湖南平江县三市中学把“皮影戏”作为传承项目,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无锡市长安中学邀请专家进校,让学生进行陶艺体验……纵观各中学的非遗传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又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非遗传承项目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多元需求,未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原则。如上述三个学校,仅仅只研究一个非遗传承项目,“一刀切”使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只能学习学校安排的统一的非遗文化,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另外,非遗传承人稀少,社会活动缠身,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学校教学,因此导致非遗课程的开设缺乏长期性和深入性。很多学生连基本技能都掌握不好,更无法深刻认知非遗的文化内涵,非遗传承流于形式。

基于上述原因,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2018年起就大力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在县政府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非遗传承课题组,进行非遗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经过三年的探索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1.创编非遗课间操

立足本土非遗,选取在宣恩有广泛影响力和认同感的非遗项目,致力于把非遗课间操打磨成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的一张名片,让每位师生都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学校创建三年,先后推广了擺手舞、八宝铜铃舞、滚龙连厢三套非遗课间操,采用的形式是选取本土音乐,从传统动作中选取适合学生的套路动作自行创编,既传承了非遗舞蹈的精髓,又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传承中有创新。为了让非遗传承深入校园,学校还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每到课间,教师、学生同跳特色课间操,非遗课间操成为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2.打造非遗社团

为将非遗传承落到实处,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深度挖掘课程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与载体,我们成立了非遗社团,如舞狮社、舞龙社、皮影制作社、中国鼓社、中国武术社、泥塑社、非遗舞蹈社等,每周由社团教师进行两课时的非遗课程教学并进入课表,从而对非遗传承予以时间保障。学校对社团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授课教师有学期教学计划,每节课要有教案,以此保证非遗传承社团课的质量。我们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推动非遗传承,在每年艺术节的开幕式、社团晚会上进行非遗节目展演,保证非遗传承的长期性。每一次表演、每一堂非遗课程,都如同涓涓细流,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020年11月4日,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非遗舞蹈团登上了《湖北日报》的头条;2020年11月11日,该校的非遗舞蹈团登上了中宣部“学习强国”这一国家级宣传平台,成为“清外”荣耀。

3.进行大型非遗展演活动

因为我校在非遗传承方面做出了特色和成绩,是省、州、县非遗传承的网红学校,所以经常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演出任务。我校抓住这样的演出契机,对非遗传承工作进行提档升级。

2021年3月1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家李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胡高普、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培忠、州非遗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肖和虎、州文化馆非遗部主任马垚等一行人莅临“宣恩清外”参观非遗展演活动。本次非遗展演准备了四个节目:中国鼓及武术表演《战鼓登登揭千枪》、舞狮表演《雄狮一吼声震天》、八宝铜铃《铜铃声声情韵长》、滚龙连厢《打起连厢精神爽》。展演活动结束后,专家胡高普点评说:“这样的课间操谁能不爱?非遗项目八宝铜铃舞进校园,这阵势,这动作,怎一个‘赞’字了得?”这次大型展演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等十几个国家级媒体报道,为我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21年9月23日,我校又被选中参加了恩施九运会开幕式的演出。九运会全称是恩施州第九届运动会,它每四年举办一次,由八个县市轮流主办,是恩施州举办的规格最高的综合体育赛事。开幕式一共7个节目,我校参演其中4个非遗类节目。开幕式当天,我校非遗社团精神抖擞,全力展示了苗鼓、舞狮、草把龙、中国龙、滚龙连厢等多种非遗项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信心,增强了他们对非遗项目的热爱。

4.开发校本非遗课程

“清外”构建了非遗课程体系,提出制定非遗课程目标,建立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研究如何在普通中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非遗传承的指导教师队伍,研究可以在绝大部分中学开设的非遗传承课程,解决校园非遗传承的简单化、表面化问题,从而实现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目前已经积累了近三十万字,汇编成《社团华章》这一校本教材,旨在总结非遗传承的经验,供其他学校借鉴。

四、借助社会资源提高水平

在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宣恩县教育局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宣恩县文化馆、宣恩县非遗保护中心、宣恩县非遗传习所的鼎力支持下,把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请进校园为学生授课。该校还邀请了湖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王松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借助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提供更广阔的资源平台和优质教育指导。

今后,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还将通过相关文章发表和专著出版,丰富中学非遗传承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提升中学生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兴趣,加强文化自信,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雁《非遗文化进入校园的途径浅谈》,《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2] 蒋秋萍《“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以“广绣进校园”为例》,《艺海》2019年第3期。

3560501908242

猜你喜欢

宣恩县课间操社团
缤纷社团
室内设计
“疫”样课间操
“疫”样课间操
愉快的课间操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一心为民 尽职尽责——记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二三事
郑代表的“诚信茶经”——记湖北省人大代表尧恩施州宣恩县伍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郑时兵
乡镇如何落实“开放活州”战略——以宣恩县高罗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