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1-03-17张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讲授祖国课程思政

张毅

摘 要:初中课程思政,是让每一个科目都具备满足课程特性的育人功能,一切任课教师都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肩负起教育人才的责任,最终实现思政教育以及知识教育的合理统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进程中,经由对初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目标的树立,对学生展开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内心,在无声中见实效。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展开思政教育,在为学生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依据课程内容,贴合学生需要展开教育工作,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 初中语文 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36

思政理论课程改革应该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探索其他课程以及教学方式之中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达成全员全方位的人才培育。课程思政教育探索目标,是达成各个学科依据自身所具备的特性,合理展开思想政治的内容,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引进各个科目的教学进程中,在道德与法治等专任教师的专员育人向着各个课程教师的全员育人转变,达成思政教育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下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展开分析与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应教育人员提供些许建议与思路。

一、对初中学生展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现阶段初中学生基本上都是零五后,他们生活在多样性的社会环境以及信息量巨大的互联网氛围之中。现阶段初中学生大部分都是青春洋溢积极向上的,但是其在面对繁杂多元、各式各样信息交汇的社会之中,初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依旧需要合理引领与指导。

语文就是语言以及文化,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都是将语文课本作为核心教学蓝本,其中的每一个课程都是经由专家与学者精心挑选、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新课程标准之中专门提到过:语文课程应该将发扬民族精神、提升爱国热情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进程中,展开课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目标

1.树立学生爱国思想

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志向,今后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的真实反应,也是中华文化作为基础、统一的显现,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推动力量,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我国发展至今,绝大部分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依旧需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发向上,更加应该铸造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精神。因此,作为教育人员,应该在初中学生之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三、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开展

1.画龙点睛式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回忆我的母亲》这一文章时,作者朱德同志通过纯净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位普通却又伟大的母亲,以小见大,母亲对于朱德同志的思想意识方面影响又体现出了她的伟大之处。经由这一文章的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点出:正是因为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才会造就出朱德的性格与特点。后来朱德同志身经百战,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以及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课文最大程度显现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传递与继承。

又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富贵不能淫》这一文章时,本篇文章的作者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言论观念,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这一文章时,应该让学生深入文章之中感受体悟孟子这一段关于大丈夫的言论,理解这一言论之中的真知灼见以及其中的智慧人格光芒。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激励鼓舞着无数人勇往直前,成为其不怕困难、坚持正义的座右铭。在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讲授进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旨在借助孟子这一席话,引领指导学生敢于探索研究人生的价值以及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这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显现,希望学生可以有效继承并弘扬。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效顺应课程思政的要求,同时在知识的讲授进程中提升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体悟与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种下思政的种子,為学生未来的成长进步奠定基础。

2.专题嵌入式

很大一部分学生都阅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一著作之中的人物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诸葛亮书写给自己儿子的《诫子书》更是一篇影响古代与当今的著名作品。在七年级上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诫子书》这一文章时,可以专题引入中华民族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在知识讲授进程中,通过这种知识渗透,让学生可以在诸葛亮的高尚品德以及渊博学识之中,形成属于自身的民族理解与精神体悟,实现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在青少年阶段就形成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并努力成为对于社会有用的人才,否则将会如课文中所言: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邓稼先》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专题,引进语文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明确,一百多年之前的清朝时期,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受尽欺凌,国家曾经走到了险要关头,甚至面对着将要亡国的局面。那一时刻恐怕是上下五千年以来历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时刻,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难以忘却的心痛。而当今时代,全新的中国已经与过去不同,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08年,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当今时代,我们的国家日渐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但是当今时代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以及奠基人,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再遭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坚定不移地放弃了国外待遇优厚的工作以及生活,回到祖国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工作之中,正是由于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为祖国默默奉献的科学家的努力,才切实实现了中华民族脱离任人宰割的危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深化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渗入,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3.隐性渗透式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黄河颂》这一诗歌时,这是一首反映了抗日救国主义的抒情诗歌,诗人热情激昂地讴歌了黄河的宏大雄伟起势,以及对于中华民族的孕育以及保护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一种饱满的热情来大声朗读,并用心体悟感受黄河的气势,这样学生可以在无形之中明确:我们的母亲河忍辱负重孕育了我们,也给了我们永远不会屈服的精神意志,形成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以及勇往直前的勇气。

又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诗歌时,这是当代诗人舒婷在一九七九年创作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崭新的阶段,诗人对于贫困的国家产生忧患意识,同时也将忧国的情绪转化为深深的悲怆,最后又对于祖国的全新发展与进步展开了讴歌。这一诗歌之中,十分强烈地显现出诗人忧国忧民,与国家身心一体的思想感情,也显现出了十分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历史责任意识。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一诗歌时,应该让学生带着深刻的情感来体悟作者,去研究诗歌之中的忧国思想,理解诗人对于祖国的情感。在学习这一诗歌时,学生自然将爱国热情渗入其中。

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与重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目标,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这些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 通过对初中语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结合课程的相应内容,“贴”着学生的需求进行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 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华瑛《“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及班级管理策略研究》,《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15期。

[2] 余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典散文选编的思政特征》,《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1年第Z1期。

[3] 李荣昌、代安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年第Z4期。

[4] 李青、李志昂《借助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以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单元教学为例》,《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4期。

[5] 高占芹《用師德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6期。

[6] 宗海云《课程改革德先行,润物无声心脾沁——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8期。

[7] 殷邵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文言文开展德育的策略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年第15期。

(陕西省延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渗透研究》,课题编号:145YSJY-0290)

3017501908285

猜你喜欢

讲授祖国课程思政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我爱我的祖国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