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承汉字传统文化 激发写字能力提升

2021-03-17李应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笔尖坐姿笔画

李应捐

摘 要:针对当下写字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常规指导、结构把握、规律掌握三方面入手,阐述符合低年级年龄特点的写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常规 结构 规律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29

下面笔者拟从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常规指导、结构把握、规律掌握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常规指导的重要性

常规性指导是写好字的前奏,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常规指导,这种常规性指导一般包括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等。坐姿要强调“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沿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在常规指导方面,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熟背“三个一”口诀,这三句口诀我们的学生早已烂熟于心,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写字姿势不端正者仍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师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重视,而且这种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思维仍处在直观、形象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妥的。要怎样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常规指导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编写儿歌。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让学生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做写字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每次写字前花上几分钟做“写字操”(闭眼、吸气、头正、肩平、身直、臂开、睁眼、握笔、写字、足安),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3.学生体验。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应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自悟问题的缘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过去抓学生的坐姿、握笔,只要求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常常难以坚持;现在,我们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先来个反面示范,执笔写字时靠近笔尖,学生立刻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到笔尖,身体就得往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会感到很不舒服。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变成近视眼和“小驮背”。再做正面示范,指离笔尖稍远些,很快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就能与桌沿一拳的距离了,教师示范完以后可让学生体验。这样,使学生在体验中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多种方式鼓励。结合教学经常表扬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并给他们拍照展示给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或者给坐姿优美的同学奖励一颗小红星,这样学生的兴趣较浓,记忆也较深刻。

5.家长配合。让家长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仅落实在写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而且也落实到其他行为当中。

二、结构把握的重要性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是遵循由简到繁的规律,从基本笔画教学过渡到字的教学,由独体字教学过渡到左右、上下、半包围等复杂结构字体的教学。我们也知道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因此指导学生写字,大多在田字格中进行,而又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空间方位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较差,一般只能对具体的和直观的事物分辨出前后左右等空间关系,难以在直观以外的情况下根据心理表象形成空间关系的知觉。这就为低年级学生在田字格中把握汉字结构、写好汉字制造了难度,例如有的学生基本笔画写得很好,可是把基本笔画组合成字就变了样,忽上忽下,偏左偏右,大小不一。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基本笔画的教学,忽视汉字的整体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对汉字的结构和规律并没有多少掌握。要培养学生对字形美感的把握,笔者认为在指导写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写字的四个原则:

1.重心平稳原则 重心平稳即字的重心往往处在竖中线上,只有围绕竖中线上下左右均匀安排笔画,才能求得平衡。例如写“声”字,只要将两笔竖画安排在竖中线上,立稳脚跟,整个字就不会出现左倾右斜现象。

2.“藕断丝连” 汉字的构成有“连”与“合”两种方法,“连”一般成独体字,是合体字的基础。书写这类字,要注意突出字的整体效果,即藕断丝连,而不是各类笔画的凑合,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颗”字,我们既要认识到它是由两个独体字组成,又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在书写时,把“果”和“页”拉长变瘦,组成一个方块字,同时把“果”字的捺变成点,而不是由两个方块字组成。

3.上紧下松原则 就汉字笔画的分布来说,上部要紧密,下部要疏阔,这样字才显得秀美,一般体现在写上下结构的字当中,例如“想”“照”,另外还要伸展自如,有伸有缩、有聚有散,例如“棵”。

4.迎让伸缩原则 由于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结构单位组成,在相互配合时,需要迎让伸缩,各部分之间,有的收缩,有的展放,相互协调配合。左右或上下相同的字,相接部位的笔画要相互收缩,上下左右不同的字,原则上是小让大、左让右、上让下、短让长、窄让宽、简让烦,如“炎”“从”“梳”等。

当然这四种方法并非孤立存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字在书写时可能会用到多种原则。这些教师在平时的写字课时都要严格要求,而为了避免学生对写字课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将汉字形象化,在写字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小儿歌,学生会更感兴趣。这种“说文解字”并不是“牵强附会”或“不合正统源流”,而恰恰是适合儿童需要的,因为它有生动活泼的释义,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会在儿童心理上毫无障碍地认同和接受,并很快地在思维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

三、规律掌握的重要性

汉字是一种形体艺术,其每一笔有每一笔的特点,每一笔有每一笔的节奏和动感。长横下笔较重,向右缓行,收笔向右稍顿,左俯右仰,形成了重轻重的动感节奏。竖画中正垂直,给人以刚正不阿之感。撇画由重到轻,由右上到左下,如雄鹰展翅给人美感。捺画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左向右,犹如美女雍容大方,風度翩然。点画如高山坠石,多姿多态,给人强烈动感。

汉字形体虽美,但不易掌握,特别是对刚刚跨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首先,行笔或如柴棍支架,或如藤条缠绕。如长横画应重入轻行、收笔稍顿、呈左低右高之势,竖画中的垂落竖也是重入轻行、重笔回收,但要垂直中正。可是,有的学生写出的字,或如枯枝勾连,或者像腾蛇缠树,不是生硬、枯瘠,便是柔弱、媚骨,更不要谈其笔画行进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其次,用笔不当,简化错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美术体字的写法进行教学,他们很随便地把主要笔画都简化成了横画和竖画,而且遇到右上角和左下角的方折时都一律定写成九十度角,这样便形成了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的“横平竖直”的效果。而模仿能力极强的学生写出来的字便像八十岁的老人一样,生硬呆滞,无一点生气。此外,用笔的错误还表现在撇、捺、点的书写上。撇画、捺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独撇和独捺如果写得自然舒展,便会增加字的美感。撇还和捺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的作用。假若撇与捺被简化成了横和竖,那么,字的形体便不会舒展,呈现不出雍容大方之态。点也是写字中不应忽视的一个方面:点在一个字中犹如人的眼睛一样重要,往往一点决定着其精神的生动与飞扬。点如高山坠石,动感要求强烈,但许多学生不是把它写成了横、竖,便是如蜻蜓点水笔般一着纸就收笔,使得所写的字苍白无力,毫无生气。

对于刚学会写基本笔画的孩子来说,掌握笔画、构建字体结构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果过度重视书写的规范性、技能性会导致教法程式化,总是通过课内学法(例如,长横:中按、渐提、提按回),课外苦练的教法,孩子会产生强烈的疲劳感和腻烦心理,导致最初萌发的学习兴趣在一步步的“训练”中被磨灭。怎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好写字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来教。例如,编儿歌,讲故事,最重要和常见的莫过于找规律。例如,“王”字下横是长横,而“来”字下横却不宜过长,类似的情况还有“二”和“夫”,“云”和“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一撇一捺就成人,长横见了短三分。记住了这一口诀,学生很快就会明白,一个字出现撇和捺在一起的时候,长横不能写得太长。类似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例如:

1.不重捺规律 两笔捺出现变上不变下如“炎”;变左不变右如“林”“从” ;变里不变外如“这”等等。

2.大小口规律 小口:左竖长来右竖短,上宽下窄紧记心,如“吹”“唱”“兄”等。大口:笔画装里是大口,左竖短来右竖长,如“田”“电”等。

3.左横变提规律 如“理、玩、埋、纹、躲”左横变成提,让个地方给右部。

4.变字规律 同字在一起,上小下大,左小右大,如“炎、林、从”等。

像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这些规律在成人看来并不十分严谨、规范,可对于刚入门学汉字的孩子来说却十分有效,每次念口诀,学生总是特别用心,他们也用逐渐漂亮的字告诉我们念口訣寻找规律的实效性。

3357501908229

猜你喜欢

笔尖坐姿笔画
寻找笔尖上的少年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坐姿好习惯
有趣的一笔画
深情笔尖下的西部惊叹曲
学生作业坐姿及台灯控制器
基于坐姿感应的智能视力保护台灯设计
找不同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