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应用对策分析

2021-03-17吴继斌林赛君胡超明

高考·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高中生物对策

吴继斌 林赛君 胡超明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势,许多创新式学习方法近几年来层出不穷。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生物学科近几年来为加强学生素质,进行了各种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其中,项目式学习法在生物课堂的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重大成就,获得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同。本文将以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为例就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法;高中生物;创新应用;对策

高中生物是高中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一门科目。在初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对生物学科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进入高中后,学生们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在细胞、生态系统、生物的遗传与變异、具体生物实践操作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打下生物研究基础、培养相关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动力导向,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的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法就是以项目为贯穿,老师做任务发起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依据项目式学习法的六个环节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提出相关对策。

一、寻找高中生物核心知识,明确项目主题

项目式学习不是从项目或活动开始,而是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教师需要借助课程标准、教材等材料寻找关键概念或能力,确认与这些关键概念、能力相关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技能,以达到知识与素养的兼得。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内容聚焦大概念,所以项目式学习需要聚焦核心概念,需要指向对核心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和迁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清晰地知道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关键概念反映出来,而这些关键概念又隐含哪些具体的知识,这种自上而下的构建模式有利于教师对项目进行准确的把握,避免教学重点的偏移。

在确定“遗传因子的发现”这单元的项目研究主题时,老师首先要明白这一章的重点知识就是“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最终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然后通过这个核心知识来进行项目主题的确定。在必修二的第一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学习整本书的基础,在项目主题的选择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个大主题,也可以选择这一单元的某一部分核心知识来进行主题的确定,比如“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者“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样的核心知识。为了方便接下来的项目式学习,我们可以选择将第一章的主项目定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项目主题的确定过程是老师为学生们选择项目方向、确定本节课重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项目式学习的基础。

二、产生本质性问题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理解生物本质

问题驱动学习,项目式学习法的第二个环节就是要产生本质性问题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应用到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当中,这需要老师能够提出本质性问题,并将这些本质性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欲望,锻炼他们的生物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当中,要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高中生物知识的表面,而要透过现象抓本质,这也是目前新课改下对学生高中学习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必修二“遗传与变异”部分充分体现了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理科所有的理性思维的逻辑性,在这些逻辑性之外还具有生物学科特有的规律性。许多学生认为该部分知识比较难,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生物问题的一些固有规律,也没有通过表面的现象来观察到相关现象背后的本质。这也就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这部分知识性教学时,需要通过创设不同的子项目将遗传与变异方面的本质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励他们去更好地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克服难点。在学习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提出本质性问题: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有何联系?并将这一本质性问题转化为以下几个驱动性问题:(1)基因分离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2)自由组合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3)如何设计实验模拟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些驱动性问题指向明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澄清生物高阶认知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项目式学习法的第三个环节就是要澄清高阶认知策略。高阶认知策略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系统分析这六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澄清有关生物知识的高阶认知策略,在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要密切关注项目的进行,并且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那么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这个主项目中,如何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学生运用高阶认知策略,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逐步深入,得出结论。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为例,在这个实验当中,如何模拟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是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在子项目的进行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以小球为实验材料,进行配子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将模拟得到的结果采用棋盘的形式进行呈现,如下图所示。学生在此过程中亲历了实验,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使微观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化繁为简,既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四、确认生物实践形式,明确项目方向

项目式学习的第四个环节就是要确认学习实践形式,明确不同子项目的完成方式。项目式学习要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实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认知维度保证了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可能。项目式学习包含五种学习实践,分别是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和调控性实践。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子项目的需求,确定合适的实践形式。以“遗传因子的发现”为例,进行“分离定律的发现历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历程”这两个子项目的小组,一般以探究性实践为主要方式,而“模拟分离定律”和“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的小组可以以技术性实践为主要方式。总之,生物实践形式需要学生们经过多方考量。但无论以哪种形式,在进行整个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内容详细清晰

项目式学习法的第五个环节就是要明确学习成果以及公开方式,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成果需要指向驱动性问题,要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展现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深入理解与研究。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完成相关的项目以后,要将完成情况以及获得的成果等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和公开。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們能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具体的把握和良好的总结,只有将这二者结合才能够充分展示最终的学习成果。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既要有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又要体现本组成员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在选择公开方式的时候,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子项目来选择合适的公开方式,比如:如果选择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历程”或者“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历程”,最后的成果公开方式可以选择制作PPT展示的形式,如果选择“模拟分离定律”和“模拟自由组合定律”,最终的学习成果可以以实验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

六、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评价体系客观全面

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是整个项目式学习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老师而言。在整个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们项目的完成过程进行全程的、多维度的评价,既关注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成果,既要有形成性评价,又要有总结性评价。在教师进行最终评价前,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自己的成果和同伴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在评价中深度思考,激起思维的火花,实现对核心知识的高阶认知,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对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这一子项目,教师在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1)是否明确呈现“假说—演绎”的研究历程?(2)是否运用了高阶认知的策略?(3)能否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4)有无体现团队的互助合作?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总结,以获得更大的进步。

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的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老师与学校也要重视起这些问题,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生物课堂,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生物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媛,孙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13):89-90.

[2]廖丽娟.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探研[J].成才之路,2021(1):128-129.

[3]杨丹.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在高端实验课程中应用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5):12.

[4]黄振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下,2019(7):170-171.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FJJKXB20-1038。

3406501908267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高中生物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