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2021-03-17张瑞亭

艺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天狗美学特征现实主义

张瑞亭

摘要:戚健导演的电影《天狗》以农村为蓝本,构建出一幅真实而残酷的农村图景,呈现出对乡村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作为现实主义电影的回归之作,其美学特征表现为:现实生活的客观性再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刻画;视听语言的真实性表达;社会问题的批判性反思。《天狗》对于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国电影现实批判精神的延续,但亦存在着局限性,束缚于对现实主义的既定理解。

关键词:现实主义《天狗》美学特征

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市场的选择,以及城市文化对青年观众的吸引和影响,都市逐渐取代乡村成为新价值观念的发生地和集散地,并成为艺术想象和电影表现的中心。乡村电影的创作从“中心”被挤到了“边缘”,而旦自身也缺乏创新和突破,这导致了“农村题材”电影日益衰微,甚至逐渐被很多人遗忘。然而,有一部分电影人仍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严肃的艺术目光关注着农村,关注着其间农村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这类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质或者创作风格,引发了观众共鸣和深思。2006年由戚健执导的电影《天狗》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现实主义”这一概念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它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流派和思潮,被广泛地应用于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门类中。作为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作品,《天狗》表现出分明的客观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批判性美学特征,其美学特征的艺术探究,能够给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现实生活的客观性再现

现实主义电影的客观性特征是指电影创作主体必须追踪现实流动性,能够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强调电影故事的真实性。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并非如一面镜子去做直观的描摹、反映现实,而是“已在相当程度上融进了主体对原始生活的剪裁、筛选、剔除与整合,并且寄寓着主体的价值评判或思想感情”,从而客观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引发观众的思考。电影《天狗》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小说《凶犯》改编而来,讲述了退伍军人李天狗带着妻子和儿子去泮源村当护林员。期间遭受种种诱惑,也经历了种种困境,又因各种社会关系、力量的压迫,这将他逼入了绝境,最终用枪射杀了孔家三兄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国有山林的故事。影片将乡村的残酷性和复杂性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出来,反映了创作者对乡村现实与未来命运的思考,也给予观众灵魂上的洗礼和历练。不妨说,现实主义电影集真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它是多元的,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创作范式。

现实主义电影要求创作主体要及时地反映社会尖锐矛盾,揭示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以此引发人们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对于这一点,在很多国内外现实主义电影中得到验证。例如,《神秘巨星》反映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问题,《绿皮书》反映黑人与白人的种族问题,《我不是药神》反映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及医患矛盾。而现实主义电影《天狗》也不例外,它将目光聚焦到中国社会和农村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上。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存在着众多像泮源村似的封闭压抑的乡村,这些乡村所表现出的残酷现实代替了“乌托邦”式的乡村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则是对乡村现实的揭露与思考。电影《天狗》是对人性的一次拷问和批判,无情地揭露了人性的弱点、国民的劣根性,反映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村官任命制度的缺失等问题,描述出了乡村恶霸与普通村民的尖锐矛盾,清晰地繪出了一个被利益以及霸权控制的乡村现实图景,又表现出李天狗对于职责、信念、道德底线的坚守。因此,这些电影无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化再现,既表达出强烈的社会现实针对性,也提升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更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为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光影。

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刻画

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性特征是指电影创作主体要真实地再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具有除了共性、普遍性之外,还具有个性、特殊性和性格丰富性的典型人物形象。一般来说,现实主义电影以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变化为切入点,用典型化的手法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细节的设计塑造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互动的,典型环境塑造了典型的人物个性,人物的典型个性及其人际关系也促成了影像中具有典型性的故事发展的环境。”_®本片塑造了“泮源村”这一典型环境,将改革开放初期的山西部分乡村的现实环境呈现了出来。改革开放使人们物质财富激增,但也导致人们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寂寞,传统的价值观也被解构,就连偏远的山村也未经受住金钱与道德的考验。泮源村又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例如:四周环山、缺土少水、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泮源村经济文化滞后、村民观念保守等问题。同时,作为“乡村恶霸”的孔家三兄弟也是该环境中的产物,但他们又给泮源村的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泮源村的环境。他们在村里一手遮天、为非作歹,还与村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致使村民变得软弱、冷漠和残忍,也将泮源村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复杂。而将李天狗放置在泮源村这一环境中,必定是格格不入的,由此构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刻画出李天狗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他在环境中的挣扎与抉择,为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

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主体往往将创作视角转向社会边缘,关注小人物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状态,并运用细节描写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所处困境,彰显人物个性。影片中的李天狗是战斗英雄,但他看起来很普通、也很弱小,与人们印象中的战斗英雄不一样。他的体型并不健硕、也不高大,满脸胡子,身穿军绿色棉祆,说着一口山西方言,拖着残疾的腿,与人说话不善言辞,行为举止还有点猥琐,没有一丝英雄气概。但就是因为这个小人物,使得影片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究其原因还在于他的精神属性。狗子是一个爱国和爱家的人,他与村民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林子展开的。他将小树称为战士,将最大的树称为司令员,这一细节表现出他誓死要保护山林、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从退还礼物、在孔家酒桌上的摊牌开始,到不惧断水、断电,甚至连桃花被侮辱、秧子被诱拐,他都一直在隐忍、退让,这些细节体现出他的倔强、执着和正直的性格。他在桃花面前性格柔软的像个孩子,眼里总是柔情满满,但他又不惜舍命守护山林,为此还打跑了桃花。看着桃花离去的背影,他形单影只,内心复杂煎熬,这是狗子对正义、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坚守,也是对自己所处困境的恐惧。这些细节的设计和呈现,使得李天狗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性格特征丰富而鲜明。

三、视听语言的真实性表达

现实主义电影的真实性特征是指电影创作主体往往采用朴素的视听语言,表现出明显的纪实性美学特征。这种影像风格是以现实为基础,不仅拉近了虚拟空间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拉近了观众与影片人物内心的距离。

在视觉语言方面,电影《天狗》承接了卢米埃尔兄弟所倡导的纪实美学,大量运用手持摄影和特写镜头拍摄,寻求外部拍摄过程和观众内心层面的真实,也使影片极具视觉冲击。手持摄影是摄像师采用手持或者肩扛摄像机拍摄影片的方式,这种拍摄方式意味着要放弃画面的稳定性,而去追求画面的抖动、虚焦、卡顿等,以此获得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电影《天狗》中运用了手持摄影的方式,既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状态、主观感受,又给予观众亲临现场的真实感。例如,在村民送礼物给李天狗的这场戏中,运用了手持跟拍、摇镜头的拍摄方式,造成了画面抖动,甚至还有点虚焦。一方面,它表现出了混乱、紧张的场景,营造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感和质感;另一方面,它表现出了村民的虚伪、冷漠和狭隘的人性特点,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同时也将狗子的无奈、茫然的心理状态呈现了出来。此外,本片也使用特写镜头来描绘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和视觉感受。例如,在桃花离家出走的这场戏中,导演运用了特写镜头表现狗子的表情和姿态,将狗子内心的痛苦、不舍和委屈,以及对妻子、孩子的爱都传达了出来,不仅制造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予观众思想的净化和灵魂的洗礼。

在听觉语言方面,声音是现代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方言、音乐和同期声的采用是现实主义纪实美学电影的基本要求。电影《天狗》中全片采用山西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它交代了影片中故事发生地,从而表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它也表现出了李天狗的倔强、不善言辞的性格特征,以及刻画出了麻木、自私的村民形象。方言更是反映出泮源村民众生活贫穷、信息封闭等现实问题,将剧中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还原了出来,为影片增加了真实感。另外,影片中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的运用,很好的配合影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起到了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等作用。例如:在表现狗子退还礼物、看见被砍伐的树粧子等情节时,为画面配以压抑、低沉的主观音乐,给影片渲染了凝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狗子内心的无奈与惊恐。本片也加入了山西太谷秧歌,它分别以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的形式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形成对比,意蕴丰富。例如,村民唱秧歌欢迎狗子一家三口的到来,秧歌的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反映出泮源村的民俗民风,表现出村民们“虚假”式的热情,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狗子内心的不安与疑惑。影片结尾时,秧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以主观音乐形式出现,再加上水声、风声、鸟鸣声等组成的同期声,赋予观众强烈的真实感,但又颇有悲剧性意味,使观众与剧中人物达成了情感的共鸣。

四、社会问题的批判性反思

现实主义电影的批判性特征是指“现实主义电影聚焦现实生活的若干层面,对社会既有的矛盾和冲突进行挖掘和揭露,探讨人性善与恶的永恒话题,并用严谨的纪实影像风格还原社会群众集中面临的处境,③从而揭示出社会问题的本质,表达出创作主体对社会的感受与评判,以及对时代的认识和看法。除此以外,现实主义电影还需回应社会问题,呈现人文情怀,对现实问题起到反作用,切实与观众达成情感共鸣。

现实主义电影再现社会风貌,敢于批判现实,揭示出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发人普醒,引人深思。电影《天狗》似乎不仅仅关注了乡村社会现实,也显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批判性力量,从而解构了以往乡村电影中“乌托邦”式的乡村生活,迫使观众去重新思考电影中的乡村现实问题。首先,影片剖析了人性的弱点,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前文说过,该片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落點,以及乡村恶霸对整个村子的统治、压迫问题。村民受了欺辱只能忍气吞声,因贫困而只能吃山林,为了利益还与恶霸沆瀣一气,这就导致了道德底线的失守、集体观念的缺失。由此,影片表面上揭露了村民与恶霸之间的矛盾和农村权力体系的失衡,实则是对人性弱点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影片中,狗子初来乍到时村民欢迎送礼,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而变得冷漠;狗子遭遇断水、断电的困境时,老板筋因恐惧、利益而无情地拒绝狗子打水,厚眼镜也借机哄抬可乐和蜡烛的价格,这些情节无不表现出村民人性的自私、麻木和冷漠,以及国民劣根性的懦弱、无知和狭隘。其次,影片也批判了村官上任制度的缺失。《天狗》里的村长是被乡长生拉硬拽才上任的,在村里也只不过是个摆设、出气筒。在孔家兄弟的淫威下,他委曲求全、无可奈何,有时又不得不助纣为虐,他也间接成为了孔家兄弟侵吞国家利益的工具。领导们来调查案件,村长支支吾吾,不敢说话。后得知老三已死的消息,他先

是在县长面前历数孔家兄弟的罪恶,后又指责乡长工作的失职。影片中村长这一形象注入了创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既是对群众集体无意识形态的讽刺,也是对村官上任制度和规则缺失的批判。

现实主义电影作为一剂良药,“也许不能仅仅停留在批判现实、揭露现实、抱怨现实、不满现实,而是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表现人们如何推动现实的改变。’④就东亚现实主义电影而言,出现了一些推动或者改变了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电影。例如,日本电影《梢山节考》推动了日本现代养老制度的制定,韩国电影《熔炉》修改了相关法律、出台了《熔炉法》,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推动了国家的医疗改革。反观本片,英雄李天狗的不死几乎成为整部电影唯一的亮点和期冀,其所批判的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电影《天狗》仅仅是对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固然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但仅仅徒留观众在残酷的影像中迷茫焦虑,而不能够对现实问题起到强烈的反作用,这是影片的遗憾和不足之处。由此,如何在此基础之上,进而给出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强化审美意识的同时,融入新时代文化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美好和希望,这是创作主体需要直面和解答的命题。

结语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回归之作,电影《天狗》以明显的客观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批判性范式去刻画乡村现实。然而,与以往众多现实主义电影一样,拒绝给现存问题指明道路。尚旦,现实主义电影深受商业电影的打压和冲击,这必然导致其在创作、发展和市场化道路上举步维艰,甚至一些现实主义电影已然消失在银幕之上。由此观之,现实主义电影只有坚持现实主义精神,贴近现实生活,情系百姓苦乐,散发人文情怀,对现实问题起到反作用力,才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彰显现实主义电影的本质力量,推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迈向新高峰。

注释:

① 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② 段荣丰.从影视作品中的“傻了·”形象看现实主义影视剧的典型性叙事[J].电视研究,2010(1).

③ 林轩石.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纪实现实主义研究[J].电影文学,2019(10).

④ 尹鸿,梁君健.现实主义电影之年——2018年国产电影创作备忘[J].当代电影,2019(3).

3619500589278

猜你喜欢

天狗美学特征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天狗送的纸牌
天狗吃月亮
新法律现实主义
天狗吃地球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探讨藏族民间舞的美学特征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凉山彝族雕刻艺术的结构骨架之美
天狗的月亮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