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性生活构建提升学生品格
2021-03-17顾润生王文英
顾润生 王文英
【关键词】德育融通;德性生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2-0023-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王文英,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江苏太仓,215488)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顾润生:项目提出以“德育融通”促学生品格提升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
王文英:我校是定点吸纳新市民子女的小学,全校1600名学生中,有90%都是外来人口。这些学生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给我们的办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2009年,我们提出以“百川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多元文化融合的办学策略,形成了“百川竞流 浪花朵朵”的育人理念。这些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一些特色,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育人目标与育人行动的吻合度不高。培育“乐观”“友善”“专注”“自律”的品质,“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們的育人目标,然而在具体工作中,目标与行动却时常发生脱节。二是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的系统性不强。学校虽然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但因为活动开展未能系统规划、持续跟进,难以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育人效果并不理想。三是育人评价的方式与结果单一。校内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评价轻伙伴互评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学生的过程性改进和自我反思。四是家庭对家校共育认识的片面。很多家长认为,家校共育就是家庭配合学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这种片面的认识和做法使家校共育成为“学校独育”。
基于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德育融通”的概念,期望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德育资源和德育行动的融通一致,提升学生的品格。
顾润生:学校的“德育融通构建”的具体实践有哪些?
王文英:基于学生品格提升项目,我校开展了五大德育融通建构行动:
一是国家德育课程与校本德育课程融通。课程融通可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保证学生在系统化、一致性的课程实施下健康成长。我们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紧扣“七大主题六大领域”,结合学情、校情以及太仓的区域特点,确定校本德育课程的编排内容。
二是学科课程育知和育德的融通。我们分学科梳理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专题研讨德育元素在课堂内外的渗透方式。
三是校内外生活的融通。我们系统设计贯穿小学六年的校园活动,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前后有衔接、持续有跟进、要求有提升。此外,我们还就公民基本素养、行为习惯养成等,设计横跨校内外的活动,营造校内外一致的德育环境。
四是学校、家庭、社区育人的融通。我们建立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形成育人共识,共同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我们开发家校社合作项目,将家长和社区工作者引入学校教育中。
五是德育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融通。我们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痕迹;我们加强集体评价,推行“八项文明评比”,通过集体评价约束个人行为,促进全体师生品格的提升。
顾润生:项目实施有哪些特色?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文英:我校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特色主要有:
一是强调育人视角的整体性,形成融通建构的学校样本。基于学生品格形成的特点,系统规划项目,通过课程融通、育知与育德的融通、校内外活动的融通,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是注重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形成融通建构的思维方式。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无论是目标还是行动,校内还是校外,活动开展前还是开展后,都强调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三是增强品格提升的有效性,形成融通建构的操作系统。在育人问题上,很多学校试图通过“做加法”来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事实上,工作多而杂反而容易导致低效甚至无效。只有将相关资源、活动整体规划、系统推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
随着融通意识的深入人心,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德育干部,在班级管理或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能立足整体,系统规划,从零散走向整体,从割裂转为聚焦,思维方式的改变让学校德育工作的品质得到提升。学校的德育品牌逐渐形成。项目探索以来,校本德育课程内容不断丰富,“365个晨会故事”“百川故事会”“历史上的今天”“水娃健康成长手册”是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很好补充和拓展;贯穿六年、横跨校内外的德育活动已形成系列,如具有百川元素的仪式教育、成为学生童年最深记忆的百川节、家校社共同合作的“水娃大讲堂”、一年一度的德育专题活动“五月百川”……
顾润生:学校准备如何进行项目的探索和实践?
王文英:下阶段,我们拟在三个方面继续推动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
一是构建完善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我们将继续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针对晨会课、班队课无教材的现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二是建成完备的学习体验社区。我们准备设计全新的模拟学习社区、开发社区体验课程,为本校学生及兄弟学校学生提供社区体验服务,让他们在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塑造品格、提升品格。
三是探索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如何借助大数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是我们下阶段评价探索的重点。
340850190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