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滋养学生心灵
2021-03-17马小惠
【摘 要】班主任的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班主任能够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内心力量就能被激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幸福管教;班主任;语言;内心力量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2-0016-02
【作者简介】马小惠,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002)新盛校区教师,二级教师。
在西方世界,Word(語言)与Sword(刀剑)是经常放在一起的两个单词。因为,语言与刀剑都具有改变历史的力量,它们既能成就人也能伤害人。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这也足以说明语言力量的强大。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说话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发展他们的幸福能力呢?
一、变“你”为“我”,让学生有尊严
语言通常是带有情绪的。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首先必须学会尊重别人。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认为,尊重别人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你发现并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在他看来,这就是接纳了他本人。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看到了、被尊重了,彼此就能顺利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这就是有效教育的开端。
有这样一个场景:课间休息时,教室后面突然传来一声尖锐刺耳的咆哮声。小倪同学很生气,小脸涨得通红,他把作业本扔了一地,在他周围围着一圈小朋友。这时如果班主任批评他,说“你不能”“你应该”等,他是听不进去的。小倪的班主任采取的方法是先平静地对他说:“我看见你生气了,我知道你内心非常非常的生气,有一股怒火从心中喷出。”同时,蹲下身子,拉着他的双手说:“我知道,你心里很难受,非常不舒服。难受是可以的,生气是可以的,愤怒也是可以的。在这个情绪里待一会儿,老师陪着你。”过了一会儿,小倪轻声说:“我好了。”班主任笑着说:“特别好!你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小倪,老师想请你帮个忙,好吗?”“什么忙?”小倪好奇地问。“请你帮助老师把作业本捡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讲台上,可以吗?”“可以!”小倪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认真完成了。
当教师蹲下身来,改用“我……”的句式说话时,我们陈述的是事实,而非指责,这就是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尊严。当我们尊重学生了,我们的心胸也打开了,就能倾听到学生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学生就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在这里,问题就不是问题,而是一份礼物。当我们收到了这份礼物,我们的内心也受到了滋养,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二、变“告诉”为“问”,让学生有信心
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还需要建立平等的对话模式。在一次班主任培训活动的“问和告诉”环节,培训者随机邀请一位班主任扮演“学生”,其他人是教师,教师们依次对这名“学生”说“告诉的话”,“学生”认真听,不说话,记住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决定。教师们告诉的话可以是:“上数学课前你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语文课你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听完后,“学生”反馈:我会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我能听进去,打算去做;我听懂了,但走神了;后来,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心里很难受,我知道老师告诉我的话都是正确的,是真心实意对我好,但是不想听,拒绝接收信息。
接下来,培训者让教师转变语言的表达方式,变“告诉”为“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决定。教师会问:“为了上好数学课,你打算做哪些准备工作?”“上语文课,怎样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老师问完后,“学生”的想法是:我一定能解决问题;每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包括合作)。“学生”的感受是积极、主动、喜悦、自信、有意义、有价值,内心满满的正能量。“学生”的决定是:我能想很多方法;选择最佳方法;付诸行动。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选择”和“把要求强加于学生”这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学生参与进来,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其更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要求。一旦学生理解了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其中,他们就会更乐意遵从规则,并在这当中获得快乐、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三、变“为什么”为“怎么样”,让学生有动力
班主任的教育指责,可能会激发学生做得更好,但学生在责备、羞辱以及失望中得到的教训,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变成所谓的“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抑或者寻找各种理由来开脱,丧失内心的力量感。
下面就学生迟到的问题谈谈。如果班主任以“为什么”来表达,那么,得到的回答可能是这样:你为什么迟到?(堵车)第二天又迟到,为什么?(妈妈起床迟了)第三天仍然迟到,为什么?学生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脱责任,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作为班主任,怎么说才更有效?我们不妨这样问:怎么样做即使堵车也不迟到?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早点起床,动作快一点,不开汽车可以骑电动车……学生的办法可能比教师的还多。
负面的事情正面提问,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变“为什么”为“怎么样”,问题带有积极性、指向性,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能够引导学生去挖掘自身的潜力,提升学生内心的力量感。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帅,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武志红.身体知道答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黄启团.只因目中无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36455019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