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

2021-03-16王成峰

种子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小麦

王成峰

摘    要:随着我国小麦种植地域、种植规模的推广力度加大,小麦在我国已然成为仅次于稻谷的粮食作物。然而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增也为各种病虫害繁殖和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保证小麦生产能够保质保量,亟需推广相应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总结先进研究成果,并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从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论述了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关键词:小麦;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2       文献标志码: B

近年来,国家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推动了小麦生产中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麦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但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也会带来病虫害频发的困扰。为了达到在保证小麦质量的同时提高产量,必须从小麦种植的源头抓起,针对不同的小麦品种及种植地区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栽培技术研发,同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确保小麦种植的科学高效发展。

1   小麦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1.1   土地划片轮作

科学轮作是农业上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改善小麦生长条件及增加产量的做法。同一块土地的长时间种植,小麦所需养分在生长过程中被吸收,随着时间推移,耕地的营养物质会被消耗得所剩无几,土壤对于小麦的生长需求已无法满足,这种情况必然会阻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目前常规的科学做法是:以3年为一个轮作周期,进行土地划片轮流种植小麦。这样在小麦的非种植期,是对土壤中特定营养的补充,也是为与小麦吸收土壤营养成分相对的其他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2   小麦选种要考虑多重因素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当前小麦的育种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对成熟的成果,然而伴随着育种的快速发展,小麦种子更新换代频繁,小麦种子的多样性令种植农户无所适从、无法抉择购买品种。在小麦选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小麦品种习性及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些小麦喜潮湿,有的小麦耐干旱。麦农必须以当地实际自然条件为选种基准,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种植要求和制约性因素。例如: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地下水位过低、土壤盐碱度高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应优先选择抗旱或抗盐碱的品种。在确定了这种特殊条件的情况下,就根据种植实际条件去选取相匹配种植的种子品种。除此之外,小麦种子的纯度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只有综合考量所有因子后再在合适条件下进行播种,小麦的收成才会达到最佳。

小麦种子的纯度决定了小麦单位面积的出苗效果和未来的种植效果,直接影响产量。因此,播种前的种植提纯、提净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具体操作步骤为:一是种子晾晒。种子晾晒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基本为播种前5~7 d,应选择在阳光充足下连续晾晒2~3 d,目的是减少种子的附着有害微生物,有助于出苗期健康的出苗培育。二是种子筛选。晒种结束后还应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种子筛选,提高种子净度。常规使用方法为机械手段或饱和食盐水漂选,这样发育不成熟、虫洞、干瘪等种子都会被筛选剔除,以确保种子种植后的发芽有效性。选种同时进行药物拌种,也是防止地下害虫威胁苗种的有效手段。

1.3   要精細控制小麦播种方法

播种的方式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成活率,也是扩大种子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第一步。首先,播种时的温度影响种子的生长成活率,低温下种子不易发芽,麦农在播种时要根据播种经验,注意选择在当地气温 10 ℃以上的时段进行播种。其次,播种深度也会影响种子的成活率,过深播种种子出苗压力更大。第三,播种太密,种子生长空间缩小,单位面积营养吸收不足,会导致种子未来的生长和产量受限。出现这种情况后期也要进行拔苗。

在大面积的耕种环境下,要强化和推广标准化的机械作业。即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使用机耕机耙,从而实现小麦生产的精细控制。耕地时通过机械化农机进行深度培土,效率和效果明显优于纯人工操作。不同自然环境下如沟渠区域要依据特定条件来对小麦畦面大小进行判定。另外,积极开展小麦起垄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也可以进一步改善小麦的种植栽培效果,并要做好苗种控制和疏苗移栽,确保小麦苗全、苗齐、苗壮和苗匀[1]。

1.4   小麦的施肥与灌溉

施肥与灌溉对于小麦生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麦农要对小麦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对小麦生长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合理施肥,把握好施肥的时间,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施肥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点:一是种植初期,二是小麦出苗后及抽穗期。除了肥力的供应外,一旦小麦生长面临缺水影响时,及时通过灌溉补充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均会受到严重影响。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1   导致小麦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2.1.1   耕种土壤通透性不良

耕种土壤通透性不良是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土壤通透性差,更适宜地下害虫的生存繁殖。相关数据和研究结果显示,地下害虫包括红蜘蛛和麦蚜等在未深耕的麦田中活动更加频繁,可以通过深耕减少平均40%左右的病虫害[2]。因此,提倡土壤深耕,通过深耕来疏松土壤,加强作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害虫生存繁殖能力。

2.1.2   小麦种植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

小麦种植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是决定小麦病虫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因子。例如:冬期的及时灌溉可以对冬春穗或卷筒进行施压,从而对麦飞虱和红蜘蛛等害虫产生抑制作用;返青期和抽穗期通过翻耕对麦田进行除草,可以有效杀死害虫的中间寄主;在小麦播种时掺入一些农药,也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麦病虫害。但要科学施加,注意小麦种子的预制药剂应该对人与环境没有毒副作用,同时避免对种子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2.2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因病虫害导致的幼苗死亡或减产。因此,病虫害防治必须常抓不懈,从种子种植直到收割完成。从病虫害防治的手段上来划分,病虫害防治方法可分为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

2.2.1   小麦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小麦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天然生物防治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天然成分制成的生物工程药剂或者是利用自然原理进行的防治技术。在药剂的使用上,因成分天然不具有对小麦生长和环境的破坏作用、安全无污染,几乎没有劣势,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也是近些年农业技术倡导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使用自然原理进行的病虫害防治也是非常有效的控制病虫数量的方式,例如害虫黏虫,则可使用频振灯进行消杀,其原理是通过频振灯将小麦上的成年黏虫和虫害产卵量加以控制,从而达到效果。

2.2.2   小麦病虫害的物理防治

在小麦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面,主要指作用于小麦种子、作物本体及周边种植环境的物理手段,这种手段不直接作用于病虫害本身,而是通过控制病虫害产生的客观条件来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效果。例如选种阶段,麦农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来帮助小麦隔绝病虫害侵袭。其次,健康的麦株更具有对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确保麦株健康,也是客观上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例如深耕、勤灌溉、及时除草、施肥等等。

小麦害虫种类主要是小蜂科,在病虫防治方面,要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而选择自然防治方式。利用昆虫物种相克的自然现象,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式。小蜂科的天敌从数量上来看具有优势,在每年的种植周期中,要保护好小蜂科的天敌,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可以快速减少小麦病虫害。这些“天敌”基本为瓢虫或苍蝇[3]。另外,采用套种的种植方式,可以对小麦病虫害天敌进行保护;以生物治理的办法减少麦田病虫害的面积,也可以减轻对小麦的损害。

2.2.3   小麦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化学方法除虫的优势在于对特定虫害的消杀见效快、消杀效果强、费用低廉。缺点在于化学制剂具有化学残留、对作物本身及周围种植环境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且化学制剂中和失效的周期相对较长,甚至有些化学制剂会直接渗透到作物和土壤中多年保留逐代影响。同时,化学制剂在喷洒操作时,剂量的控制很难把握,超量喷洒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这也是近年来多种农药被停止或暂停销售的原因。鉴于以上这些因素及出于对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及绿色农作物的健康需求,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必须在特殊需要且明确剂量的前提下操作[4]。例如清除吸漿虫,可按规定使用兑水稀释10%的吡虫啉进行喷洒防治。

3   结语

小麦作为仅次于水稻的重要口粮,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对于稳定社会粮食需求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麦农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栽培技术,以当地实际自然条件为前提,进行选种育种,科学种植并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种植效果和丰收质量。

参考文献:

[ 1 ] 王广中,顾艳,王孟.小麦全程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J].农家参谋,2020(22):59,61.

[ 2 ] 高冲,张磊,曹庆.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20,40(19):88-91.

[ 3 ] 高寿俊.山东小麦种植中的病害防治[J].山西农经,2020(18):104-105.

[ 4 ] 苟雪燕.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8):23-24,28.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