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合作共同体 合力“再生”好作文

2021-03-16刘金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再生煎饼共同体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精美的艺术品是经过很多工序打磨、合作完成的,同样的道理,高中学生的一篇优秀的文章也需要多位学生的合作才能完成其“再生”。这就需要在写作中建立良好的写作共同体,这个写作共同体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他们活动的时间相对自由,我们可以实现课上写作和课外写作结合起来。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承担命题者和点评者的角色,家长承担素材的搜集者和作品的分享者的角色,学生承担评价者的角色。这样的写作共同体建立起来之后,“再生”的作文就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变成了集体力量的结晶。“再生”作文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写作经验,把自己的作文再次修改、写作。我们的学生在完成初稿之后,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写作共同体来帮助完成。当然,何为一篇优秀的作文,评价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是优秀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想上深邃、素材表现丰富、结构上严谨、文采上表现突出。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以自己在教学中设计的关于“美食”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为案例,对写作共同体进行再生作文进行解读。

“民以食为天”,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美食。美食,可以满足身体所需,还可以带来精神享受。美食,与材料、技艺、环境等有关。美食,蕴含着情感、哲思、历史……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美食,写一篇记叙、描写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通过写作看出,班级内的好多学生写作的作文题目是“家乡的煎饼”,究其原因,主要是家乡的特色小吃是煎饼,对学生来说,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容易写,更容易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情感。从第一次学生写的文章来看,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取材上不恰当,在细节描写上不够细腻。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运用了写作共同体帮助学生对作文进行“再生”,下面就介绍一下“再生”的过程。

一、教师给学生适当的点拨,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再生”作文写作中,我作为语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而是教师自己也要写作文,教师只有自己写作了,才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对学生的点拨才能到位。

学生对这篇作文的写作,问题主要出现在怎么去描述才能让写作更加具体,才能让事情更加曲折,更加去吸引读者,促使结构更加合理,表达更加严谨。有的学生在写作中把家乡的煎饼和工厂中生产的煎饼进行比较,在对比的过程中展开叙事的描写,但是这样的写法太“扁平”。如果能够借助“煎饼”这个美食把有关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写出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根据这个情况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借助物象开展写作思路的方法。

1.联想法。这一方法是指根据某一个物象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联想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领域里的有关的人和事,促使写作思路横向延伸。例如我们学习的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开始由冬天里的“风筝”联想到故乡自己小兄弟最喜欢的风筝,但是我又不允许放,到最后因为自己没办法弥补,只有心里很沉重,这一连串的联想就自然丰富了“风筝”的内涵,有效拓展了自己的写作思路,对写作的自我反省有效加深。

2.层进法。主要是指教师对某一种事物进行递进思维活动,在写作进程中由表及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叙写,从而促进作者的写作思路向深处挖掘。例如查一路的文章《一棵树,三堂课》这篇文章,由上树摘桃子的观望一直到对自己犹豫看桃的时候受到惊吓,最后到桃子成熟发现桃子被偷走,这一系列故事展示了作者如何面对未知、诱惑和时机,运用层进法完成自己的成长教育。作者还在写作中运用了一波三折的方法和因果方法促使文章风味犹存。

教师在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范例指导之后,就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家乡的煎饼”这篇文章的修改中。在写作共同体的帮助下,学生对文章进行“再生”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运用了联想法对文章的结构进行重新构思:在开始的时候写下了“鸡柳煎饼”,然后展开联想——写出了奶奶制作的煎饼、然后写了市场上的煎饼,最后联想到姑妈在外地对家乡煎饼的思念。还有的学生运用了层进法进行修改:分别写了煎饼在旧时代、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对煎饼的不同做法和吃法,然后写出了姑妈把家乡煎饼的做法带到了现代化大都市上海,最后把这个家乡的煎饼做成了国家的品牌,最后感叹时代的变迁,手艺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学生的写作思维经过点燃,就会朝着新的方向和思路发展,“煎饼”就会赋予上了时代的烙印。

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的运思,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思想,只有教师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语言,师生之间才能真正成为思想的对话者。

二、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有效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写文章就是说话的过程,仅仅和口语表达不同的是,写作是用笔头说话。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到这个吃起来好吃的“煎饼”,但是写起来却无从下手,我们通过写作共同体的分析,之所以难写主要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亲身体验。而这一缺陷主要是靠家长的力量去完成,引导自己的家长给孩子补上生活感悟这一课。针对这个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建立家长微信群和QQ群,利用互联网引导家长帮助自己的孩子去找寻家乡美食“煎饼”的写作资源;有的家长直接制作煎饼,我就在群中要求家长给孩子多做几次,并和自己孩子谈谈制作煎饼的过程,谈谈有关煎饼的文化和历史。

家长的力量是不可轻视的。有的家长专门在微信群中“晒”出了有关煎饼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有的家长专门录制了自己制作煎饼的视频。我从中精心选取了几份有特色的写作素材,转达给学生,要求学生要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帮助自己丰富“煎饼”的写作素材。学生家长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很快就在QQ群中晒出了自己的成果,有的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有的是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显现。我就从家长的作品中精心选择了有特色的素材,教给学生去学习,并把这几个家长叫到学校,把他们引荐到课堂,介绍煎饼的写作素材。

还有的家长融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自己的孩子把煎饼的历史、做法整合成一整套素材;有的家长亲自下厨为孩子制作,手把手的教孩子制作煎饼;有的学生借助这次写作成了美食家,对煎饼的特点和种类谈起来很有广度。还有的学生整理出了家长讲述的关于“煎饼”的一些故事:在战乱年代,一家人每天只能分得一块小煎饼来勉强度日,没饭只能吃一小块煎饼,然后用一大碗汤来充饥;去美国旅游,吃着用煎饼卷做的虾皮午餐,把外国人馋的直流口水,非要亲自尝尝不可;离家多年的姑妈,每年都让家人给她快递一些家乡的煎饼……

为了让学生写出精彩的“再生”作文,还积极的给他们推荐一些名家的书籍。如周作人的《知堂谈吃》、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还有一些关于美食的名篇,例如吴从周的《闲时吃稀》、陆文夫的《吃喝之道》等,这些文章都能够给学生在写作时候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的是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拉家常,帮助孩子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在今后的写作中就会对写作素材信手拈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写作个性。

三、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再生出的文章才更加精彩

技术要达到巧妙的程度,不能只靠规矩,必须自己锻炼努力才行。要再生出精彩的作文,仅仅依靠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共同体来创新运思“规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生生写作共同体,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锻炼,才能再生出精彩的文章。

生生写作共同体可以分为三人一个小组或者六人一个大组。学生在交流之前,需要教师给学生明确评价的方式和要求,叙事的时候要平实,描寫的片段要生动,议论的时候观点要鲜明,抒情的时候感情要真挚。在用词上要多推敲、句式要灵活、修辞手法要学会巧妙运用。学生要学会互相评价,让小组内成员互相写评语,然后在组内开展讨论,对文章进行推敲、修改、点评。

例如有的学生在小组点评时指出,一位学生文章中一段写奶奶的动作时,描写较为简单,然后这位学生就根据建议,把奶奶的动作进行了细化。还有一位学生指出,组内的一位学生的文章结尾处写到:美食之美,不仅仅在煎饼本身,更美在一种情怀。这种议论缺少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是不是需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然后这位学生是这样修改的:“煎饼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从小麦到磨成面粉再到融合成面团,直至摊在锅里,完成了火的历练,可谓久经沙场……”

其实,生生写作共同体“再生”精彩的过程,也是学生们之间调整思路,活学活用素材的过程,再生精彩正是在这种相互切磋中语言得到锤炼、精简的。

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写作共同体,不仅能够为学生完成再生写作,创新了思路、丰富了写作素材,美化了语言,还能深化了文章的立意。只要在写作共同体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自然就能生成“再生”的方法,最终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写出精彩的文章。

刘金容,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再生煎饼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