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培养小说阅读能力

2021-03-16姜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梨花孔乙己想象

文本细读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语义、语境、结构等,运用还原分析、比较分析、想象分析等方法获得自己的个性化感悟。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展开互动交流,在关注文本本身的基础上关注其延伸出其它的东西,进而围绕文本进行微观和宏观、整体和部分的双向解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小说作品。因为小说作品往往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如果不运用文本细读的话,学生很难深入探究,展开优质阅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言等角度入手,运用对比等方法展开文本细读,深入探究小说的特点。

一、品鉴语言,分析心理悸动

还原分析是文本细读中常用的方法,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很多学生只是关注故事的情节发展,但是却忽略了围绕作品的语言探究人物形象。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鉴赏作品的语言,尝试通过还原分析的方式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探究作者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词句,是否体现了该人物的特点。在品鉴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接近人物,让思维活跃起来。

在学习《变色龙》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说说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时发生了哪几次变化,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动摇。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文本细读,他们找出了作品中奥楚蔑洛夫的若干细节描写,并加以分析。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细节描写很有特色,当奥楚蔑洛夫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称呼狗是“畜生、疯狗”,而当他发现这是将军家的狗时,态度立马变化,认为:“它那么小,怎么会咬着你”,当他又认为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后,又斥责其“下贱胚子”,此后他又认为这是将军家的狗,语言再次发生变化:“狗是娇贵的动物,怪你自己不好”……学生发现,当奥楚蔑洛夫的想法不同时,他对于狗的称呼和评价也有所不同,作者通过语言细节描写的方式很好地展现了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人。

叙述语言是小说语言的主体,展现了作者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等,此外作者还常常运用叙述语言表达自己的抒情或议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的时候要引导其把握住作品的语言进行赏析,读出作者独有的写作风格,继而体会小说特有的表达效果。

二、参照对比,体会人物特征

比较分析也是文本细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围绕人物展开对比,尝试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同一部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放在一起展开对比,也可以将不同作品中有共同点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在对比参照中学生能把握住人物的内核,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孔乙己》《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热衷于功名的知识分子,而且都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参照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思考作者如何展现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比后发现两人在性格上有所不同,范进更为胆小懦弱,在岳父责骂自己的时候还是会恭恭敬敬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而孔乙己则更为狡黠,在他人嘲笑其偷书的时候还寻找借口:“窃书不能算偷。”在人物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还发现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有所不同。《范进中举》主要通过邻里对范进的态度表现出当时社会众人热衷功名,趋炎附势,主要体现的是人情世故,而《孔乙己》则主要展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异化,作者试图通过孔乙己的死唤醒世人,让他们认识到社会必须要发生变革。在对比分析的辅助下,学生对人物和作品主旨的理解都更为深刻。

在对照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常常运用小说中的人物表达对于社会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批判。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将病态的社会展现了出来,如果能深入对比作品的人物,就能挖掘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寻找留白,留足想象空间

在小说中有不少留白之处,这些是小说留给人们想象的地方。想象分析也是文本细读中常用的方法,教师要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他们围绕作品的留白处展开想象,尝试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思考作者隐藏了哪些内容。在想象中学生能和作者进行交流对话,进而对作品的发展和走向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驿路梨花》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留白点展开想象,尝试补白其中的内容。如:“在文章中‘我在梦中想到了哈尼族少女的形象,‘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在这里作者留下了留白处,那么你能否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梨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尝试用文字将其写下来。”如有学生展开想象,描绘了梨花的样貌特点,并想象了梨花如何给屋子填充米、水、干柴,她当时内心的想法是什么。还有的学生更具有想象力,他想象的是“我”在梦中和梨花见面,两人交流了一番,“我”询问梨花为何会想到帮助大家,而梨花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大家要相互帮助,才能生活得更完美。在这番补白后,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梨花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说留白处是读者发挥想象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留白处展开文本细读,运用想象分析的方式填补空白。此时教师还可以借鉴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将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整理思路,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四、分析矛盾,解读关键信息

在文本细读中,学生可以运用矛盾分析的方式解读作品中的关键信息。这里的矛盾并非小说中出现了什么错误,而是作者有意识安排或设计的矛盾,它们看似彼此矛盾,但是实际上却包含着隐藏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想法。

在《孔乙己》的结尾处有矛盾的词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个句子展开文本细读,思考这个句子是否真的矛盾。学生发现“的确”和“大约”在语义上的确是彼此矛盾的,但是如果能结合文章上下文和说话者来理解,那么就能理清其中的关系。“由于‘我并没有看到过孔乙己,所以用‘大约表达了‘我的猜测。而根据上文孔乙己的生存状态来看,他很难在这样残酷的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所以可以推测出他的结局一定是死亡,所以这里用了‘的确。”在这样一番分析后,学生把握住了这句话中的关键信息,认识到它其实并不矛盾,作者不仅展现了“我”的想法,而且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认知,体现了社会的残酷。

特级教师李镇西认为在课堂中可以运用对矛盾的分析和介绍,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并感受特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达到对小说的深入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在细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總结交流中深化理解。

五、联系生活,深化价值观念

学者罗翔在探究文本细读的时候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猜读点,将猜读教学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表演体会的方式进入情境,进而深化理解。由此可见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生活感受,这样能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其中,感悟作品,同时也深化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学生阅读《故乡》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进行文本细读。“在你看来,故乡意味着什么,而‘我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你认为作者为何会如此构思小说?”学生首先结合生活想到:“在我看来,故乡应该是美好的回忆,我们对故乡有着眷恋和思念之情。但是在‘我看来,故乡却并没那么美好,‘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在‘我看来,故乡变得十分荒凉。而更让‘我伤心的是故乡的人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保留原来的淳朴和美丽,有的变得木讷,有的变得市侩,也不再是美好回忆中的人物。”由此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作者展现了农村衰败的现象,表达了农民受到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并希望能改造旧社会。”由此学生借助文本细读体会到了作品的价值观。

在结合生活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区分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生活中的人物,将他们区别开来对待。这样学生能认识到小说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生活,但是并不完全等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融入了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王先霈提出:“一个人文学欣赏能力的精粗、高下、雅俗,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由能不能领会文学语言的形式美来区分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文本细读,指导其思考角度和思考方法,提升他们的赏析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提升小说阅读的能力。

姜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梨花孔乙己想象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快乐的想象
梨花之歌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孔乙己(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