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标为纲 教材为本 课堂为主阵地

2021-03-16胥燕徐玉宇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标立德树人教材

胥燕 徐玉宇

摘要:教育的功能就是育人。新课程标准是纲,新编教材是本,课堂是教育主阵地。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教育氛围。巧设问题,启发正向思维。组建“模块”,拓展课堂空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坚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标 教材 课堂 立德树人

当前,大多数学生更注重考试分数,大量的模拟试题训练挤压有限的学习时间,这使得教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材真正的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必须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以课堂为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创设情境,营造教育氛围

生活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快速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是一种合理的有目的的行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每一次教学行为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最简单的表征就是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合适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与创造性思维。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上习得知识,课下积累资源。越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越能建构新的庞大的知识体系,获得越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创设作品学习情境、課后阅读情境、个人体悟情境等情境,以期学生获得应试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等的提升。以《秦风·无衣》课堂教学活动为例进行情境创设:作品学习情境——诵读掌握诗意,品味慷慨积极的诗情,联系同类作品《采薇》,诵读以激发家国共情;课后阅读情境——寻找各个朝代的爱国诗文,加深对家国情怀世代传承的理解;个人体悟情境——结合当今时代,从国家楷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谈谈家国精神在特殊时期的力量,并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的系列建构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情感共鸣和理性认知,扩大了视野,提升了格调,符合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理性思维成长的需求。

二、巧设问题,启发正向思维

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教师可精心设置问题,进行正向思维引导,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每个情境任务中,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再次把整体情境划分为数个阶段性问题探讨,整个情境任务就更容易实现速度与效率。比如:小说教学模式就有教“故事”(情节教学、人物教学、环境教学)、教“叙述”(叙述者、叙述方式)等;诗歌教学模式基本围绕“三问”展开,即写什么(意象)、怎么写(手法)、为什么写(思想情感)。这些都是基于教材的,而对于学生的成长更有用的问题应该是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开始——《沁园春·长沙》教学活动中,以“走近伟人”为中心,延展阅读传记文《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让伟人的形象更为具体与细致,打破文本与心理的隔阂,促使学生带着认知去理解诗词中的青年伟人的豪迈昂扬,这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会更深入,这是符合诗词的学习规律的,在回答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情感的体悟与升华。一个好的问题切入是启动课堂的枢纽。课堂问题设计,或偏重于知识容量的积累,或偏重于情节结构的梳理,或偏重于自我思维过程的调节,或偏重于自我检测能力的增强,或偏重于显性知识的简单获得,或隐性能力的逐渐培养,等等。教师无论如何都应注重正向思维启发,注重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生命体悟,获得自我正向成长的力量。

三、组建“模块”,拓展课堂空间

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堂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不能停留于课堂,不能局限于某一文本,必须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有所上升、有所拓展。组建学习“模块”,设计学习任务群,是拓展语文课堂空间最有效的方式。“模块”组合或学习任务群设计可以由教师引领,也可以由学生牵头。以某些特定主题为组织核心或原则,学生可围绕这些主题自主结合形成若干个学习群体,合作探究,相互启迪,不断提升思维品质,共同发展成长。单一文本可以进行“模块”组合或学习任务群设计,我们以《逍遥游》课堂教学为例:大鹏是否真的逍遥无所待?蜩与学鸠是否不逍遥?当下的我们如何看待逍遥(物质与精神,规则与自由)?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当下的我们如何看待智与愚,如何看待寿命长与短?既有文本的理解,又有主题的拓展,“逍遥(自由)”是文本,也是生活,是学生把文本延伸至生活的桥梁。同一文本设计不同问题可以进行“模块”教学,可以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同样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自主重新整合,设计“模块”教学或学习任务群。以“走出人生困境”为中心话题,我们可以把《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进行组合集中教学,作者面临的人生困境有无共性、采取的行为方式有何异同、个人与家国的情感有何异同、最终是否走出困境,以此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进行人生反思,当自己的人生陷入困境时该如何自省、自救、自强。“模块”教学或学习任务群设计,重在发掘文本内在联系或者主题相关文本之间联系,不断拓展挖掘文本内涵,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修养。“模块”教学或学习任务群设计,或基于同、或基于异、或基于文体、或基于主题、或基于传主态度、或基于创作目的,等等。不论是“模块”教学,还是学习任务群设计,都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用心揣摩,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同样也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高考制度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高考制度与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不矛盾。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在于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多先进理念,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但对具体的教学行为并不做过多限制。当前师生教与学的主体空间比较自由,对教材的操作也可以灵活多变,师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去安排课程教学,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是纲,新编教材是本,课堂是教育主阵地。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用心领悟其精神实质,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坚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课标立德树人教材
教材精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