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思维来创造高效政治课堂

2021-03-16徐文墙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

徐文墙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其中“一个坚持”,就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教育源于生活,知识源于生活,教学更需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社会生活和未来生活,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调动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生活 社会生活 未来生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要求我们要立足生活来构建思想政治新课堂,力求把生活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知识的传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确定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名称时把“生活”二字放入其中,就是要摆脱原有教学理念中知识脱离实际、理论脱离实践的倾向。陶行知曾经讲过生活就是教育,这个理论贯穿于他的教育思想始终。学校教育要和生活相结合,不能让学生一味死读书,要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关注身边生活,探究身边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为高效政治课堂创造条件。

一、结合日常生活构建新型课堂

一直专注于研究课堂教育政策的袁振国教授关于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在他所著的《课堂的革命》中有深刻的阐述:总结起来,旧有的课堂上老师是传授知识的绝对主体。老师用他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个人感悟来驾驭整个课堂。一个有知识、有经验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做的是学习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他们不是课堂知识传授的参与者,更不可能是课堂的主体。至于和老师一起探讨或者探究未知,那是不可能的。旧有课堂实践中的陈旧教学观念,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控制者、评价者。老师主宰了整个课堂,处在绝对控制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生成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运用知识,我们需要根据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实际,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与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在参与中掌握知识、探究知识、应用知识。

如果老师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第九课中关于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时,一味地讲解矛盾的基本属性,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空对空的理论说教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了,怎么办?老师按照新课标的建议,提前准备,课堂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议题:2018年3月23日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中,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老师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老师在黑板上总结大家讨论的最终结果:“中国赢”“美国赢”“双赢”“也有可能双输”。这个时候老师开始运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逐一分析大家的结论: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是矛盾的斗争性,统一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两个国家处于相互斗争、相互分离的趋势,结果是中国赢或者美国赢,抑或双输。矛盾的同一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彼此需要对方,最终是双赢的局面。最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的事实证明,中美之间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绝对的是斗争性,里面又有同一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参与下,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而且把空洞的理论与国家大事相结合,真正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着课堂的组织者角色,给整个课堂构建了框架。学生首先是课堂的真正参与者和主体,是问题探讨的主角,课堂的内容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在学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我们要用议题式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新型课堂。生活中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生活即哲学,让学生去自己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获得生活。在这个感受与体验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二、结合社会生活感悟丰富知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哪里才是知识的源头所在?活水又是什么?是社会生活。课堂教学的知识都是从鲜活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在社会生活,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社会生活入手,关注生活,获得知识。

在学习《文化生活》中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所在地区的博物馆、文博园等,在那里从古代器物中、从传统艺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探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监督”结束时,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把住在附近的同学分成一小组,让他们寻找自己所在社区存在的需要民主监督的问题,比如交通拥挤、路牌指示不明等,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大家讨论制定一个你们认为最好的民主监督方案。同学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上交他们的监督方案。其中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描述的:“经过几天的走访、观察,我们小组确定民主监督的目标为街道路灯不亮问题。此问题影响了晚上路上行人的安全。民主监督有四种方式,各有各的特点。经过我们小组的认真讨论,最终利用舆论监督制度这个渠道,因为它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为此,我们向新闻媒体反映了该情况。不久,政府有关部门更换了新的街道路灯,现在这一问题解决了,我们很高兴,收获也很大。”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借助于课外感性的生活经验,让课本中比较理性化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寻找、收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只有走进社会生活,才能越来越有生机与活力,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

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还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关注关心国内外时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学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什么是时事政治?简单地说,时事政治就是最近我国国内以及国际上发生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如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件,或者是国际上的重要会议、两国关系的发展等。课本上的所描述的事件往往具有滞后性。为了弥补课本的不足,适应高考关于不回避热点问题的要求,有必要把书本知识与时事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结合,另一方面培养、提高了同学们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和载体在于社会生活。一方面,思想政治课不竭的源泉在社会生活,它让课程有了时代内容。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探究知识、培养能力的价值追求。

三、展望未來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新的政治课程标准,要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要着眼于眼前,还要展望未来。我们要展望未来生活,从未来生活中提炼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灌输关于未来的各种思想,吸引学生探究未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立足现实生活的感知和体验去预见未来,拥抱未来。在教学中,挖掘知识素材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关于发展的道路的知识点时,着重对学生进行面对挫折时的韧性教育,培养学生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勇敢面对困难,锻炼愈挫愈勇的优良品格。又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的“劳动与就业”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后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关注了自己的未来生活,知道如何转变就业观念,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理想,国家、企业、个人在实现每个人的就业梦想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无形中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关注生活,是创造高效政治课堂的不竭源泉。这要求中学政治教师不仅要关注同学们身边的课堂生活和社会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未来生活,让“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的理念进一步落实,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网络文化发展对社会生活影响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马克思视阈下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实意蕴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看当前文艺作品的创作
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