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少数民族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策略探讨
2021-03-16罗一然李佩霖
罗一然 李佩霖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云南省少数民族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校园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做出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工作策略。
关键词:云南省;少数民族;五年制;教学管理
少数民族学生是云南省高职院校比较庞大且重要的生源,各院校除了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肩负着发展民族富强和维护团结稳定的重要使命。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性思想复杂,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困难,基础薄弱,全省教育水平不平衡,各地区学生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高考升学的难度就比较大,因此初中毕业后部分学生选择通过五年制培养模式就读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民族多元化与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弱于汉族学生,难免产生自卑、厌学等心理[1],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少数民族学生是国家加速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振兴的希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云南省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少数民族招生比例不断扩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每年无法正常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如何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引导的工作水平,成为当下云南省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习俗、习惯及心理上存在明显特点,学校应该根据不同民族风俗习惯,深入了解学生日常思想状况。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倾听学生的心声,疏导心理压力。各班级可以宿舍为单位建立情况记录管理制度,对每次走访的宿舍卫生、安全隐患、学生反馈问题及心理问题等因素进行登记归档,跟踪掌握相关问题的处理进度。加强课堂考勤管理,宿舍安保人员严格落实各宿舍学生晚归不归情况,辅导员、班主任可采用手机考勤软件实现对学生每天的考勤管理,规避安全风险。完善各班级日常工作考核奖惩体系,按月公示各班级排名,激发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
2加强少数民族校园文化建设
各个少数民族都蕴藏着其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气质,少数民族学生都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同时因自身文化差异,语言沟通障碍等,多数学生仅与老乡或本班学生交流,常感觉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而表现出自卑感[2]。学校应该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被积极弘扬,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性格开朗,热爱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强健,针对这些特点,学校可以依托节假日或相关主题活动日组织开展文体比赛,如:“歌唱祖国”歌咏赛,“新生杯”篮球赛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天赋特长得到展示,获得成就感,克服自卑感。另外,校园中的宣传栏应以丰富的素材介绍各个少数民族,创造和谐温暖的校园“软环境”,拉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高校积极摸索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建设,编写相关校本教材,以选修课乃至必修课的形式将民族文化带进课堂,让汉族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促进多民族间交融互动,消除因环境应激带来的“不合群”的心理,树立学生自信心。
3紧抓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风建设,是对高校灵魂与生命的铸造,优良的学风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是学生成才和学校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与三年制高职学生相比,五年制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下、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因入学前知识基础薄弱,致使学生从“听不懂”演变为“不想听”的心理状态。加之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许多学生手游成瘾更是无心学习。五年制学生正处于初中毕业阶段,缺乏自控力能和法律观念,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煽动,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酿成犯罪的悲剧。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四个维护”原则,结合各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特殊的方式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宣传民族政策和开展法律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生活中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参观历史展馆、讲座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的认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责任感。
第二,加深教学思考,革新教学方法。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几乎都采用三年制与五年制共存的招生模式,五年制中又包含中高职合作的“3+2”培养模式。“3+2”高职培养模式让许多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专科学历,但这部分学生在结束中专阶段转段进入新的学校开始大专阶段学习时,存在许多教学管理上的难题。中高职教育理念、管理标准存在差异,两者的合作关系更多体现在专业技能培训的衔接上,忽略了管理标准的统一,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转入高职院校后,无法正确看待相对更自由的学习环境,丧失学习目标,行为习惯越发懒惰散漫,让高校的管理工作“头疼不已”。针对这些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中职阶段实操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就是他们优于三年制学生的闪光点,高职院校可在技能竞赛方面加大教学资源的倾斜,鼓励五年制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让学生在感受到重视的同时,克服消极的心态。其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要注意专业课之间的承接性,在充分调查中职阶段课程背景和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对应层次的高职课程,编写对口的校本教材,确保学生“听得懂”。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深入浅出,可借助当下热门的手机APP进行互动教学,设置题目让学生通过手机APP进行抢答,活跃课堂气氛,所有学生答题获得积分并排名,营造竞争性学习氛围,通过文字的互动让羞于表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和课后,增进师生情感,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摆脱了手机游戏的依赖。
第三,塑造人生目标,提升就业意愿。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不重视职业规划,盲目选择专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人生理想[3]。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多数学生将希望寄托于专升本考试,但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对升学不自信,普遍认为专科学历足够找到一份工作,传统的思维致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渠道越发狭窄。高校应当将职业规划的理念贯穿于所有学期中,侧重职业技能的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和生活中穿插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形势、创业实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培养学生从企业基层做起的意识,消除学生“眼高手低”的思想。另外,按照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工作方案,提高专业的含金量。除了鼓励升学,还可积极宣传参军入伍政策,少数民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优于汉族学生,更易通过入伍体测。参军入伍不但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磨练了意志,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也将帮助退伍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少数民族高职毕业生是促進国家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战略计划的开展,云南省高职院校要发挥区域优势,积极与沿线各国高校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同时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打破少数民族地区封闭的局面,让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跟上“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文红.民族团结背景下云南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50-51.
[2]康春英.试析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与调适[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74-78.
[3]王玉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84-85.
第一作者:罗一然(1991—),男,云南江川,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方向教学研究。
通信作者:李佩霖,女,云南大理,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