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支架构建

2021-03-16马斐孙丽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旨昆明散文

马斐 孙丽苹

散文是初中语文重要体裁之一,其形式多样、言语优美、情感真挚,对散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从中感悟深邃、富足、灵动的人文意蕴。课标强调,阅读文学作品,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领悟文本的内涵,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依托现代散文阅读,尝试从内容、意蕴、语言等方面搭建阅读支架,来增强学生散文鉴赏能力。

一、梳理散文之“形”,提炼情思主旨

读散文,要能够从文章中梳理其主要内容。散文的“形”是散的,但意趣、情思却是聚合的。所谓的“形”,表现在言语写法不拘一格,题材内容更加广泛。如写人、叙事、反映生活、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在言语表达及写法呈现上,散文讲究多样的结构,也给学生阅读散文,把握散文主旨带来了难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把握散文的情趣主旨,引领学生去梳理和概括散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其情感。阅读支架的搭建,要帮助学生概括提炼散文写了什么?抒写了怎样的情感?如何进行谋篇布局的?以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为例,对该文阅读支架,我们设定为:阅读文本,概括作者是如何描写“昆明的雨”?如哪些景物、哪些人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很显然,学生带着问题,循着支架去读散文,来梳理文本写作内容。如写了赠友人的画、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民俗风情、雨中人的活动等。在情感表达上,作者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揭示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与喜爱。如此一来,对该文的阅读,学生可以整体上把握“昆明的雨”,能够从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同时,从具体不同的景物、人事描写中,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

同样,我们在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我们设置支架如下:对“母亲”的描写,都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表现母亲怎样的品格?反映作者怎样的情感?读散文,要能够概括文本的写作主旨,怎样去提炼?怎样去把握?依托阅读支架,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明晰“母亲”的主要事件,从这些事件中,得出“母亲”的勤劳、俭朴、仁慈、顽强等优秀品格。同时,作者通过这些事件的描写,抒写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对人物的刻画,在散文创作中,主要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件来反映,作者对“母亲”的描写,就是从事件中来展现“母亲”的品格,也让学生能够从中理解写法。再如,我们在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时,对该文支架的确定,着重将“概括文本观点,分析各段要点”作为重点,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由此,散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很快找准作者的精神旨趣,为全面把握散文的结构与写作内容,奠定基础。

二、品鉴散文的语言,探寻真意与内涵

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以精准、传神的语句,来表达意蕴丰厚的情感。在读散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言语的品鉴,帮助学生找寻文中的真意,体会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情思。对描写性语句的品悟。在散文创作中,写景状物、写人叙事,离不开描写性语句的运用。通过描写景物,让景物形象更加具体、生动。阅读散文时,那些优美的语言,为读者营造了独具意境的画卷,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情思。读《昆明的雨》,文中写道:“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作者通过描写草木枝叶,展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更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昆明的雨是喜爱的,将这份情感传达给读者。同样,在写人叙事中,对人物的言行、颦笑,都可以折射作者的内心情感。我们读朱自清的《背影》,文中写父亲攀爬月台的样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将父亲对儿子的爱进行了生动刻画,也从中让读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周全照顾。

散文阅读,要让学生从文中把脉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深切情感。对抒情性语句的阅读与品鉴,重在挖掘言语中的真情与实感。我们在阅读矛盾的《白杨礼赞》时,文中写道:“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对白杨树的歌颂,意蕴在于对人民的褒奖,对农民的质朴性格,对农民的坚强精神,对农民的上进品质进行赞美。同样,散文语言中,议论性语句往往是点睛之笔。在《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对母亲的敬爱,体现了母亲是平凡的劳动人民,对劳动人民的感激,则是作者创作的主旨。议论性语句,揭示了作者想要阐释的观点、态度与想法,更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追求。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写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正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的坚定理想。由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对语言的鉴赏,要设计教学支架,从引领学生接近作者的写作主旨,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增进师生交流互动,挖掘散文的情感价值观

在散文创作中,对人事的叙述,对景物的描写,往往融入了作者的深切情感与希冀。教师在散文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学习、理解、鉴赏作者的独特体悟,借助于师生交流与对话,增进学生对散文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感知。在搭建阅读支架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生活中来把握阅读启示。散文中的人、物、景是写作客体,而主体是表达作者的内心想法或情感。在读《背影》时,对父亲送“我”上车,谈定价钱、拣定靠门的座位,嘱托茶房照应“我”,嘱咐“我”夜里警醒些,担心“我”受凉等内容;还有,“我”与母亲在雨里打伞时,母亲总将伞斜向“我”,免得雨水淋湿“我”,自己却淋在雨里。由此让学生反思,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周全的,让学生从中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感受这份浓郁的温情。

对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认识散文语言及表达技巧。通过阅读散文,借鉴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如在《白杨礼赞》阅读中,我们设计“联系生活,选取熟悉的事物,描写其特点,并抒写其象征意义”读写任务,让学生从阅读中展开交流,加深对文本写法的理解,训练学生主动借鉴,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样,阅读教学还要强调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能力迁移。对于散文阅读,可以拓展同一作者的不同散文作品,从中概括作品的写作手法,挖掘散文的言语特点。如读过《昆明的雨》后,我们拓展汪曾祺的《翠湖心影》《故乡的食物》《我的家乡》等等,从中体会散文的不同风格,挖掘散文的构思、情感、言语表达等手法,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展开读写结合,切实掌握散文創作方法

读写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支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展开仿写活动。教师首先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引导其找到值得仿写的内容。如有的段落体现了散文语言美的特点,不仅用词优美准确,而且还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那么这样的片段就可以拿来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活动。如《昆明的雨》中有不少展现云南独有菌菇的文字,写得惟妙惟肖:“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这一段描写就十分细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比喻手法,然后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展开仿写活动。如有学生尝试写自己种花的经历,在写到绣球花的时候,便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绣球花花团锦簇,好像是一个毛茸茸的球,又好像是一只只蝴蝶聚集在了一起,在争抢花蜜一般。”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绣球花是圆球形的,而且体现出了它由若干朵小花组成,显得形象生动,表示该学生已经通过仿写掌握了这种方法。

在仿写支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创作支架,让学生思考如何能运用掌握的写作方法进行自主创作,在模仿的基础上写出新意来。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个支架展开辅助学习,先用思维导图写出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然后再相应地写出自己打算创作的内容和结构。此后再将两个思维导图放在一起展开对比,看看异同点,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哪些部分是自己和原作者都共有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是否能融入自己的创意,尝试修改思维导图。此后再展开创作,学生就能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写出新意。如有学生模仿《回忆我的母亲》创作了《我的母亲》,特别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开创作,展现了母亲出差前后自己家中的变化,展现出这个家庭不能缺少母亲,进而表现自己对母亲的爱。

通过实践总结,教学支架的搭设,为引领学生全面阅读散文,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意趣、情感创造了条件。通过支架教学,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审美鉴赏能力,丰盈学生的人文情感。

马斐,山东省桓台县陈庄中学教师。孙丽苹,山东省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主旨昆明散文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昆明美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平淡真实显主旨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