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和育人融合路径研究
2021-03-16尹晶晶沈薇
尹晶晶 沈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向新任务、新要求,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6号),强调要“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2019年1月,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愈加规范,党的领导愈加有力。一系列密集出台的高层次党建文件,一些高规格会议的陆续召开,既表明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要向高校基层组织延展,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党支部合理统筹党建工作、业务工作二者的关系提出了新标准和高要求。
一、教师党支部党建现状分析
教师党支部是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单位,通常依托教研室组建,支部成员多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长期以来,“专职教师”身份在“党员教师”之前的心理定位导致各支部或多或少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问题,部分教师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开展党建工作。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高
教师党支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是教学,在“唯职称论”的干扰下,很多不能给教师带来教学、科研业绩的工作往被忽视甚至视而不见。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立德树人才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培养的学生,尤其是党员学生,应该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人,这样才能在将来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果教书育人者都不重视党建工作,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正确轨道,长此以往会累积更严重的问题。
(二)党建工作方法太陈旧
当前,国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高校要推动改革发展,在改革中凝心力、强基础、振人心。但是教师党支部的显性功能发挥尚可,隐性功能发挥远远不足。所谓隐性功能是指需要通过显性功能的发挥而促成的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的导向、规范教化、整合等功能。党建工作在很多时候停留在教师聚集在一起开会学文件、同看一场电影、同听一次报告会、年底提交一份学习心得的层面。工作方法陈旧,对于促成党员建立起精神共同体,进而促进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不利;没有挖掘与创设政治性、规范性、实效性三者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方法。
(三)党建工作模式太拘谨
受固有思维和现行规章制度的影响,高校党建工作采取“学校党委—某院系党委—教师(学生)党支部—党员”的纵向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能最大程度保证严密的组织性和严格的纪律性。但这一结构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使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缺少交流。在教师眼中,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一群孩子在学习;在学生眼中,教师党支部活动是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这种认识偏差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也使得高校党建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教师身负教书育人重任,如果不能在思想上亲近学生,会影响育人效果。
二、党建和育人融合的具体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更大贡献。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要时刻以做“四有”好老师为己任,积极探索党建和育人工作的融合。
(一)信仰教育为引领,专业教育为引导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教师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中坚力量,要以党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在支部活动中,应增设专门环节面向党员学生,以主题讲座、你问我答、一对一帮扶、师生同吃同住一天等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礼和情感熏陶;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从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上升到价值维度,这是教育初心的回归和信仰教育的实践。让专业课教师不仅仅停留在专业课教育层面,让课程思政不仅仅止步于课堂层面,以党建活动为契机,以信仰教育作为引领、专业教育作为引导,是将立德树人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心底深处筑牢信仰的基石,成长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师德建设为根本,学生成长为诉求
古人云:“親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都与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教导有关。教师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人格的力量成风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觉做学生的表率,做到德学兼备,两者皆高,才能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佩与尊重。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利于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起与教师专业生活相匹配的专业师德体系,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党支部在党建活动中,开展师生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等活动,一方面,用学生的力量监督和促进教师治学有德、执教有德;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强化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与了解,与时俱进地探索新型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成长为诉求,让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各种知识与信息,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责任性为根本,提升教育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广大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来,把教书育人工作同组织发展工作结合起来,对于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先进作用具有极大的意义。党建工作不是一些人眼中拖累业务工作的选项,而是提升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好帮手。党员教师尤其是专业课党员教师,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考研信息等有诸多的了解,责任性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应贯穿于党建活动中,以学生的考研、就业等各项需求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发挥党员担当。此外,科研上有专长的教师应发挥优势,对于那些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生,尽早予以引导和辅导,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具有浓郁专业特色的党建工作能够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使得基层教师党支部成为体现政治性和规范性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同向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铺开,正处于全面建设时期。具备育人意识是专业课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唯有具备育人意识,才能在课堂环节自觉贯彻课程思政的各项要求,推动育人与育才相结合。如何调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提升课程思政的执行力,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党建工作作为教师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可将课程思政作为党组织活动的专项内容有力展开。例如,可请思政课教师举行座谈会,专项讨论课程思政元素,以及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的具体方法。在交流讨论中,一方面加强了课程思政的业务能力,找准了课程思政育人的角度;另一方面也使自身受到思想洗礼,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三、结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广大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代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广大党员教师必须扛起这一光荣使命,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增强融入、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组合发力,全面提升育人实效,将大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专业课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研究与实践”(编号:18DJQN01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学梅,马宁.“大德育”背景下专业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215-216.
[2]王淑红,张林芝.专业课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157-158.
[3]李瑞瑞.“大德育”背景下引导专业教师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三江高教,2019(1):39-43.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