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传承现状的研究
2021-03-16陶炳翠尹纳宇
陶炳翠 尹纳宇
苗族服饰素有“穿在身上的史書”之称。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的集中体现,是苗族人民对生活和未来憧憬的具体表达。根据相关统计,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种类众多,高达200种,是世界上苗族服饰保存最多的一个区域。因此,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苗族服饰的发展由于受到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逐渐边缘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冲破当前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成为目前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因此,文章以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发展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苗族服饰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的发展和传承贡献力量。
一、黔东南苗族服饰概况
(一)黔东南苗族服饰款型
贵州省东南部地区苗族服饰种类众多,其中男装以青色土布衣裤为主,头饰主要为包青头帕。女装上穿交领儿上衣,衣领儿后拖,下身以百褶裙为主;在颜色上,上衣以青土布为主,图案选择具有吉祥寓意的龙、凤、花草等纹饰进行装饰;苗族妇女喜欢银饰,往往在参加重要活动时会将银饰挂满全身。
黔东南苗族服饰款型种类众多,台江、剑河、黄平等县均有不同装饰风格。例如,台江地区施洞式女装会使用假发形成挽髻,便装颜色以红、绿、蓝为主;台拱式苗族服装与施洞式相似;巫门式苗族女性服饰上衣主要是单衣、夹衣两种,高领大襟,无衣扣,在腰间会用腰带进行束缚,下身主要是拖地百褶裙,在参加重要活动时,会选择刺绣花纹作为装饰;稿旁式苗族服装与巫门式苗族服装装扮相似。
(二)黔东南苗族服装面料选择
早期,苗族服饰衣料以葛、麻织物为主,在衣物上会佩戴丝带或者麻袋作为装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苗族服饰面料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有绸缎、锦缎或者亮布等材料。例如,舟溪附近的苗族人民喜欢织锦织缎,因此当地的织锦织缎颜色亮丽,质量上乘。在装饰上,苗族女性通常会选择一些绸缎飘带作为装饰,极具民族风情。苗族服饰面料发展至今在材料选择方面改变不大,但是也增加了大衣呢、粗花呢等材料进行衣物织锦,再配上苗族独有的纹饰作为装饰,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也不失民族风。
(三)黔东南苗族服装装饰
纹饰是少数民族均有的特殊符号。苗族纹饰是根据自然环境的写实以及对未知文化憧憬的具象表达。苗族纹饰主要有三类:一是几何纹样。一般为十字纹、水波纹、云纹等具有一定几何性质的造型;制作原料一般是挑花、织锦等。二是动物纹样。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认为牛是人类最为忠实的伙伴,会将牛作为自己民族的吉祥物。因此,牛纹饰是苗族人最喜欢的纹样之一。另外,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龙纹、凤纹等也是苗族人常用的服装纹饰。三是植物纹。苗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给予了苗族人民快乐和安康。因此,苗族人一般会将向日葵、菊花等植物作为纹饰来装饰服装。
(四)服装手工艺技术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装手工艺主要有四种技法:一是刺绣。这是苗族服装最为常用的一种织造方式,刺绣也是苗族服装制造最早使用的方式,经过刺绣形成的服装颜色绚丽,做工精细。二是平绣技法。这种技法是指通过平针走在服装上进行构图。三是挑花技法。这种技法是十字挑花和平挑两种技法混合使用。四是贴花与堆花技法。这种技法以色布为基础,先将其剪成花型,然后用线钉在苗族服装上。
二、黔东南苗族服饰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认识不清
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西方外来文化的传入,使得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冲击。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新信息的加入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人们对外来文化产生了更强烈的好奇感。在这种情况下,苗族服饰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趋同的现象。更多外来文化加入到苗族服装设计中,看起来是苗族文化对新文化的容纳,实际上却导致外来文化逐渐成为苗族服装设计的主体,使其失去了民族特点。这主要是由于苗族人民对自身服装文化认识不清,对自我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所导致。黔东南地区青少年与外界文化接触逐渐加深,对外来文化积极主动地吸收、扩大甚至是“全盘接受”,从而对自身民族服装文化产生了错误的理解,阻碍了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二)苗族服饰传承的氛围淡薄
黔东南苗族地区较为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仍多数居住在坡度较大的半山上,居民天性淳朴善良。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到新的文化;同时,旅游业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外来文化的多样性使得青少年对本民族的服装认知与传承逐渐减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服装跟随旅游业进入黔东南苗族地区,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服饰穿着;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接受现代教育,更愿意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些人逐渐改变了自身的服装习惯,而留在当地的居民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最终造成了不穿苗族服饰成为当地较为常见的现象。
(三)苗族服饰缺乏自身品牌
黔东南苗族当地服饰以手工制作为主,用料通常选择较为传统的锦缎,用途以实用性最为突出,布料本身较重,清洗起来较繁杂。同时,苗族服饰款式较为单一,只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审美性较差。另外,黔东南苗族服饰没有打造自身品牌,只能在小范围内穿戴,推广度不足。虽然苗族服饰颜色亮丽,质量较好,但是由于知名度不高,服饰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进而阻碍了苗族服饰的发展。
三、黔东南苗族服饰传承对策分析
(一)增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认知程度
苗族服饰是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民族的发展依赖于自身的民族特性,尤其是黔东南苗族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带,其独有的民族性和历史性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同时对于那些对自身民族文化缺乏信心的人们也是一种激励。文化由人们创造,要想让人们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且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才能达到文化认同的效果。另外,苗族服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让人们对自身服装文化充满信心,才能展现出自身文化更有价值的一面,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黔东南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大文化,保护和传承苗族服饰文化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应尽的义务。
(二)苗族元素与现代服饰相结合
文化的多样性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才能产生出更为惊艳的作品。对于黔东南苗族服饰而言,全球文化造成的冲击对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传统苗族服饰能够摒弃自身服饰的不足,吸收现代元素,形成新的苗族服饰。机遇在于苗族的刺绣艺术、图案纹样等艺术均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苗族精神文明的表现,将这些优秀的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服饰,不仅能够满足当地苗族人的穿着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另外,将新的苗族服饰传入市场,将这种苗族服饰文化转变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能够提高苗族服饰的市场知名度,促进苗族服饰的发展。
(三)打造苗族服饰自身品牌
如今,“黔东型”苗族服饰虽然种类多样,但是没有量产,推广度不高,使得服饰不甚受欢迎。为了提高苗族服饰的知名度,需要结合黔东南苗族服饰特点、风格以及色彩,通过苗族古歌文化、芦笙文化等进行服饰再创造,以服饰文化为基础进行品牌形象的树立。另外,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扩展苗族服饰单一的售货渠道,将苗族服饰进行商业化处理,如可以在苗族当地开办苗族服饰加工厂,实现苗族服饰的量产。这不仅能够促进当地就业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网络渠道或者旅游业将苗族服饰进行售卖,推广苗族服饰市场。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黔东南苗族服饰发展的支持力度,开放民族博物馆对苗族服饰进行定期展示,讲解黔东南服饰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黔东南苗族服饰,提高其社会认知度,树立良好的苗族服饰品牌形象。
參考文献:
[1]刘志靖,伊纪民.2018年苗族文化研究综述[J].文山学院学报,2020(4):46-51.
[2]雀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美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出路[J].贵州社会科学,2017(11):93-99.
[3]周梦.贵州苗族侗族传统服饰研究文献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4):131-137.
[4]武鹏冲.苗族服饰文化研究综述[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6-19.
[5]李宇栋.浅析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夯沙乡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02-204.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