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 优化数学教学
2021-03-16朱贵洋
朱贵洋
[摘 要]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因为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示错、用错、诱错等策略,使学生的数学感知更丰富、数学探究更深入、数学反思更深刻。同时,通过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30-02
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应包容学生的错误,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且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正如人们常言:“人可以尽量少犯错误,但不可能完全不会犯错误。”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采取正面回应的策略,对错误进行充分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示错:让数学感知更丰富
数学感知,指学习者直接感知数学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感知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不少学生存在认知模糊的问题或出现“负迁移”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错误大胆地暴露出来,并且对这些错误进行合理利用,引导学生消除“负迁移”影响,从而产生“正迁移”效应,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平行四边形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假设我们面前有一个底8厘米、边长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如何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后,交流汇报。
生1:经过计算可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4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生1: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边长,就可以得出答案。
师:你觉得这样计算是否正确呢?你为什么认为可以这样计算?
生1: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而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计算。
师:好像有道理。那我们借助格子图,对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进行验证吧!(把平行四边形放入格子图中)同学们,你们可以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占了多少个格子。
生2:数完格子后,我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不等于40平方厘米,而是等于32平方厘米。(此时,其他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生3:看来,我们不能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
……
上述教学,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形成错误认知。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探究与验证,使学生摆脱“负迁移”影响,并且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用错:让数学探究更深入
在小學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中,数学探究能力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在授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推动学生的数学探究不断深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1.巧妙用错,引导比较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正确回应,不能采取直接否定的态度,而是通过教学智慧,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身边一些有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带有角的三角板,有的学生找到了带有角的书桌面、黑板等,还有的学生认为牛羊身上也有角……显然,学生将牛羊身上的角与数学中的角混淆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认知呢?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并未直接予以否定,而是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对比数学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
师:大家可以对教材中角的意义的相关内容进行朗读,之后围绕角的特征展开积极思考。(生朗读后交流)
生1:数学中的角,由两条直角边和一个顶点构成,而生活中牛羊身上的角不具备这种特征。
生2:凳子的脚是圆形的,不符合数学中的角的特征。
……
经过引导辨析,学生很快明确数学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的区别,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有效纠正认知错误,真正理解与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内涵。这样教学,深化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减少了生活经验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的干扰。
2.巧妙用错,引导辨析
在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知。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错误的巧妙利用,引导学生辨析,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在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的“负迁移”影响,错误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于是引导学生辨析。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经过观察之后,你们能否说出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条高?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有两条高。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共有八条,即以四个顶点为起点,向另外两条相邻的边作高。(显然,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的“负迁移”影响,出现认知错误)
师:同学们可以先回忆以前学过的三角形的高的相关知识,然后尝试说明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何异同。(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实践与交流讨论的时间)
生3:三角形的高,指从顶点出发,与对边处于垂直状态的线段;平行四边形的高,指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与对边处于垂直状态的所有线段。
生4:(激动地说道)我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顶点有3个,所以它有3条高;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有很多任意的点,因此它有无数条高。
……
上述教学,教师并未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在自主探究与学习交流环节,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之后明白: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有以邻边为底,与对边处于垂直状态的线段,这样的线段都可以称之为平行四边形的高,而这种线段有无数条。这样教学,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知,其中既有正确认知,又有错误认知。但是,教师并未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认知,而是顺应学情,引导学生探究验证,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三、诱错:让数学反思更深刻
数学教学中,除了学生自己出现的错误外,教师也可以适当诱导学生出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错误的原因,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陷阱”等,促使学生积极反思自身认知的不足,从而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乘法》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以下口算题。
30×6= 90×8=
300×6= 900×8=
3000×6=9000×8=
(在组织学生校对和反馈后,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计算上述两组口算题时,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从上往下看,积依次扩大了10倍。
生2:在任意一道乘法算式中,倘若一个因数不是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而另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那么这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这两个因数的积就有几个0。(其他学生纷纷赞同,师继续出示以下一组口算题)
50×4=
500×4=
5000×4=
(結合刚才的规律,生直接给出了答案)
生:答案分别是20、200、2000。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验证。经过计算后,学生发现了自己错误)
……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诱导学生出错,然后施以针对性强的策略,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习得新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因此,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深入剖析错误的原因,正确构建数学概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