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愚公”,7年凿出绝壁天路

2021-03-16杨学义

环球人物 2021年5期
关键词:庄村修路村民

杨学义

毛相林站在险象环生的鸡冠梁上,他身后这条挂在悬崖绝壁的下庄天路,倾注了他和下庄村民们的大量心血。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面群峰耸立。村民世世代代传唱着这首山歌。过去村民要出村,得向后山攀爬,绕过108道“之”字拐,越过三个巨大的山墩子,才能翻过海拔1300多米的山峰。爬到最高的三墩子上,会看到一派壁立千仞之景,煞是惊人。其中最高的一座孤峰状如龙头,恰似仰天长啸,是为“笑天龙”。

传说“笑天龙”因触犯天条,被天庭锁至下庄。困龙犹斗,一跃而起,以山墩为阶,跃至山巅。行至三墩子,江山尽览,困龙不禁豪情万丈,倚石仰面狂笑:“天庭,你把我如之奈何?”天庭震怒,厉声呵斥:“困龙岂可笑天?”霎时,晴空霹雳,正中困龙下颚,血流三日不止。困龙由此化为山巅巨石,以示天庭惩戒。

惊心动魄的神话传说向世代村民传递着一种宿命:下庄村是一个连巨龙都爬不出去的地方。而如今,一条蜿蜒8公里的公路悬挂在巨石嶙峋的山崖边,从高空俯瞰,竟也恰似一条缠绕在群山之中的卧龙,颠覆了祖先的神话。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路途最险处的“私钱洞”观景台眺望,让人不禁慨叹:有谁会想到,这竟是下庄村民用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天路!

带领村民凿出这条天路的,就是在2月25日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被时代消解的世外桃源

当《环球人物》记者沿着绝壁之路行进在下庄村的途中,正值大雾。没了远方景色的参照,虽体会不到壮观,却恍若身处仙境。当终于走到山沟的下庄村,就能体会到这里一派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之景。

“这个村子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了,最初张姓人家为大户,从他们最初的选址来看,应是看中了这里肥沃的土壤。”毛相林向记者娓娓道来,在农耕时代,这里真的可以媲美桃花源。从自然条件来看,下庄村在农业种植上得天独厚。毛相林说,即便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这里的村民一年也能杀两头猪,种两季苞米,“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很多住在山外、山上的女子都会嫁过来”。

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全村人察觉到,越来越多的下庄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外村的姑娘也不嫁到这里来了。村民看到“光棍”越来越多,开始着急了:断了香火怎么办?此前,在村里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的毛相林经常要翻过后山,去外面采购肥料,在80多公里外的村子,他看到村民家中摆了一些新鲜“玩意”,好奇不已。询问后才知道,这些东西是电视、冰箱,“他们还告诉我,冰箱可以冻肉、冻菜,可以保鲜”。毛相林感到很羞愧,几百年来,下庄人享受着丰饶的物产,与生俱来的骄傲气质,瞬间被外面那些他们不了解的现实摧毁了。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毛相林颁奖。

1997年,有一组修路前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下庄村的96户、397人中,有100多人没去过县城,也没见过公路、汽车和高楼;有300多人没见过电视;有100多人从未看过电影。好几户下庄村民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他们的印象里,村里好几个老太太不到20岁就嫁到了这里,但至死再未出过山,“她们出嫁之时,和娘家就是永别”。

再高的山,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村里一个女人和丈夫吵了几句嘴,越想越亏,认为嫁到这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和后代,竟喝毒药自杀了。还有一次,村里来了几个穿着另类,染黄毛、有纹身的社会青年,看到村里水灵灵的姑娘,竟诱骗招工,欲行拐卖之事。当毛相林处理这些问题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下庄村的闭塞与时代的巨变越来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见世面,下庄人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左上图:奋战在崖边的下庄人将石头推下悬崖。左下图:上世纪90年代,进村采访的记者要从后山崖壁上由村民护送下来。中图:下庄村民吊在绳索上,艰难开凿山路。右上图:修路时,毛相林在用钢钎撬动巨石 。右下图:下庄村民把“厨房”搬到了施工现场。(本版图片均为骆勇摄)

不顾一切,凿出去!

遇到晴朗的天气,汽车行进在下庄村陡峭的绝壁上,一路都能感受险象环生。尤其在鸡冠梁、私钱洞、鱼儿溪等关键路段,更让人心有余悸。而当时修路的村民,要遭遇怎样的险境呢?

1997年,刚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与驻村干部一拍即合,铁了心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來。“毛相林是不是疯了?”有的村民质疑他异想天开,有的则质疑他会因缺乏资金半途而废。但也有迫切想修路的村民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家每户喂一头猪,每头猪100公斤,卖400元,全村一年就可以卖将近4万元,10年就是40万元,可以买40吨的炸药、雷管、导火线等修路物资。而只要3吨的物资就足以支撑修两个月的路,剩下的时间,村民可以外出打工,养家的同时继续攒钱修路。毛相林在当时就对村民们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他这句话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引用了。

村民动容了,短短的5天内,就筹集了3960元,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毛相林找到了母亲,他的母亲是位老党员,将省吃俭用的700块养老钱借给他。毛相林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修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不带这个头,老百姓怎么会服你?”

让村民最担心的,还是人命。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怎会不死人呢?毛相林说:“从我记事至今,由于爬后山坠崖摔死的,就已经有27个人了!我们怎样都会有牺牲的,但这样的牺牲却能让子孙后代获益!”就是这20多人,也还不是死亡人数的全部。在下庄村,由于煤炭运不进来,村民只能靠劈柴取暖,而树木多长在高山悬崖,数年来有很多村民都因砍柴坠崖身亡。

村民们被说服了,纷纷签订生死状。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体奔赴悬崖之上的鱼儿溪畔的龙水井,并在附近悬崖安装了炸药。随着毛相林一声令下,轰隆隆……下庄村的希望之路开凿了。

每一户下庄村民都能回忆很多亲历的修路细节。当时,村里每户都要派人修路,如果不派,就要出钱。除了极特殊情况,每家无论男女,都有人奔赴施工现场。由于回村不易,修路村民经常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到了晚上施工现场的村民就挤在悬崖上,席地而卧,女人睡的靠里一些,男人们挤在外面。无论吃喝拉撒,全在悬崖解决。这里的艰苦条件可想而知,有时还会有山上的蛇和老鼠掉下来,专门往村民被窝里钻。

村民张国香在最险要的鸡冠梁背水煮饭。她当时已经52岁了,丈夫长期生病卧床,孩子还在读初中,只好亲自上阵。她每天要到山下的鱼儿溪背两趟水,背后的塑料水壶有52公斤重,两手还要各提一只5公斤重的水壶,每天往返十多公里。在鸡冠梁,道路尚未修通,村民用野藤捆上圆木棒,搭上一个简易的施工“天桥”,而桥下就是万丈深渊,张国香每天要在这里走上4趟。

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有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村医杨亨华高大魁梧,人称“大力士”,能够搬动350公斤重的铁管,行走近百米。“有一次安装了三个炸药包,前两个都响了,第三个就是不响”,于是他走近看,距离快两米时,炸药突然爆炸,“如果再走近一点,就没命了”。还有一次,山涧放炮过程中,碎石飞到了对面崖壁上,反弹回来,“嗖”的一声,顺着杨亨华腰间划过去了,“皮带被击碎了,如果再正一点,我也死了”。杨亨华还见过一位村民在悬崖上往下踹石头,但顺着一同滑了下去,“幸亏边上有一个石头卡住了他,否则就是500米的悬崖,必死无疑”。而这位村民,在巨大的惊恐之后,平复了心情,继续干活。

年轻的毛相林(右二)同干部、村民实地研究部署下庄村道路建设。

还有更加极端的情况。一位村民回忆,有天一组施工队回到村里休整,将生活用品都留在了岩壁工地上。而其他施工段的村民在深夜听到一声惊天巨响,大家都被震醒了。等第二天才发现,施工队头顶上方的整片岩石都塌了,如果那组施工队当天不是恰巧离开,所有人都会毙命。

真正的牺牲毕竟在所难免。从1997年开工到2004年貫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牺牲了6名村民。1999年8月的一天,村民沈庆富被山上掉下来的巨石砸中脑袋,坠崖身亡,年仅26岁。那一天,他刚刚请了两天假,准备下山与半年未见的妻子和不满3岁的孩子团聚。而坠崖前,他正趁着黄昏,往前赶工。50多天后的9月30日,36岁的黄会元也被石头砸中了脑袋,坠崖身亡。“想脱贫致富嘛!其实修这条路,我们这代人也享受不到什么,主要是为子孙后代造点福。”牺牲的前一天,恰有记者到一线采访,面对摄像机,他说出了这句话,留下生前唯一影像。

20多年过去了,毛相林对黄会元至今心存愧疚。黄会元本来在1995年已经举家迁往湖北省荆门县,他在当地采石场,学会了凿岩机技术。是毛相林说服黄会元回来的,而黄会元跟妻子软磨硬泡,最终才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回乡。村民冲到崖底,将黄会元的尸首抬回了村,交给他父亲黄益坤。“我们晚辈都叫他坤爷,这个人脾气古怪,性格比较孤僻,我们从小就怕他”,毛相林做好了挨打挨骂的准备,下决心负荆请罪。但没想到黄益坤并未责怪谁,反而对他们说“没想到你们还能把他尸首抬回来”,还嘱咐将原本为自己准备的那口棺材给儿子用。

10月1日晚上,全村为黄会元举行了葬礼,毛相林的心理防线崩溃了。面对以往村民的质疑,甚至攻击,他丝毫没有动摇、退缩过,但短短50多天内连死两名乡亲,他有了放弃修路的念头,整村村民也陷入了巨大悲痛中。就在这时,谁也没有想到,黄益坤在葬礼上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儿牺牲了,我还要动员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火,把这条路修通。只要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就可以摆脱贫困!”

全村震惊了,没想到这个怪老头竟深明大义!毛相林被点醒了:乡亲不能白死啊!于是他对所有在场的村民高喊:同意继续修路的请举手!此时,所有村民都举起手,自发喊出“我们同意!”可以说,从黄益坤说出这句话开始,下庄的这条天路就注定要修通了!后来,又有4名村民牺牲,也有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再也没有动摇过。

修“天路”难,走致富路更难

2004年4月,这条8公里的“天路”终于凿通了。毛相林找了一辆车开进村,全村男女老少跟在后面,啧啧称奇,“真是菩萨显灵!”对不少老人来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汽车。毛相林更加深刻意识到,修路只是让村民摆脱贫困的开始。

在修路的7年时间里,除了牺牲,下庄村民还经历了很多挫折。在如今的私钱洞观景台,有一段半途而废的修路痕迹,就是由于当时测量不精确,走了弯路导致的。而在后来寻找下庄村脱贫产业的探索之路上,毛相林甚至走了更多的弯路。

下庄村本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可以选择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很多。但常年与外界隔绝,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吃不掉的粮食、水果烂在地里,或者喂猪。所以村民虽然有大把肥沃土地,人均收入却不高。

路修好后不久,毛相林开始规划村中产业,他看中了利润最高的漆树。“种这个树基本不会有什么成本,冬天埋下来,第二年春天就能长高了,利润也高。”不过意想不到的是,“老百姓一沾到生漆,皮肤就会烂,尤其是夏天,我们这里气温高达40多度。”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漆树怕高温,到了第二年夏天,全部死掉了。

2008年,种植漆树失败后,毛相林将目光投向养蚕。但是由于种植桑叶的方法不当,蚕吃完后营养不良,也都死掉了。2010年,不少村民又看到村里其他户养起山羊增收显著,于是自发购买山羊,在山地放牧。这一次,毛相林因为受前几次的尝试打击,没有号召村民。“但山羊一多,问题就来了,以前只有六七家村民养二三十只山羊,现在一下多了两三倍,山羊又不能圈养,没得归宿。”漫山遍野的山羊跑在下庄村,最要命的是吃村民田里的庄稼,“那段时间,老百姓之间纠纷很多,每天都有两三起,山羊特别爱吃洋芋、麦子、苞谷,特别是苞谷,快被山羊吃光喽。”许多被吃了庄稼的村民要求羊主人以山羊作赔,打得不可开交。最后,村里统一安排将山羊卖掉,才最终解决了纠纷。

从2010年到2013年,毛相林经历了脱贫之路的“至暗时刻”。“那段时间,村民经常埋怨我,说好几次听我的都失败了,没得成功。闲言碎语也很多,我当时赌气,不想搞了”,毛相林在村里面临着信任危机。现在再回想那段岁月,他说:“修路难,发展更难。修路还可以靠一股蛮干劲儿,但发展不行,要靠科学。”付出了好几年的代价之后,毛相林才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开始向外界求助。

他遍访县里的农业专家,还到周边各地求人指导。“在外到处求人,回村还要受冷嘲热讽,面对这种情况不委屈吗?”《环球人物》记者问。“其实只要党员干部做了一点好事,老百姓就能记住,我还是没有做好。我这个党支部书记,不是给个人当的,是给大家、给老百姓当的,就是要给老百姓谋福利。如果老百姓有怨言,要怪你不善于总结,要有勇气将事情一件件给老百姓解释清楚,让他们心服口服地重新信任你、拥护你!”毛相林说。

2013年,经过深思熟虑,毛相林重新出发,推广“纽荷尔”脐橙种植。他首先在村委会上向所有村民做检讨。“我总结了下庄村过去失败的经验,主要是怪我没有文化,不懂技术,不善于总结,总是盲目,请大家原谅。”不少村民依然不敢投入资金,因为往年真金白银扔进去没有回报,他们担心钱再次打水漂。但这次毛相林有了底,他不仅充分咨询了专家,还看到邻近的奉节县成功种植“纽荷尔”,增收效果非常好。他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当时县农委有专项资金,树苗不仅不要钱,村民挖一个窝子还给10元钱,长活一颗树苗给5元钱。老百姓觉得这是给他们打工了,有保障,就搞嘛!”现在再来到下庄村,可以看见漫山遍野红彤彤的“纽荷尔”。“村里的1000亩地,现在有650亩种植‘纽荷尔。”2018年,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2019年,“纽荷尔”迎来第一年丰收,《环球人物》记者走访了几家村民,不少人通过种植脐橙,年收入可达3万元。“现在还只是挂果期,预计2023年到丰产期,一棵树年产不低于100斤,村民收入会更高!”

上图:2021年1月7日,毛相林在背运刚采摘的柑橘。下图:2021年1月6日,毛相林(右)向水果商介紹下庄村的水果种植情况。

2020年7月,无人机拍摄的下庄村“天路”。

我理解的下庄精神:不怕死,死不怕!

“孩子能带给我最多的感动”,在下庄村任教40多年的老教师张泽燕回忆。“上世纪70年代,我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用不同的词组造句,结果一个学生造的所有句子都只有学习、劳动两个词。因为他的生活里,没得其他东西。”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不少孩子就开始表达对外界的向往了。一位和父母一起出过山的学生,在张泽燕布置的作文“我的××”中,竟写了“我的车车”,饶有兴致地讲述着他在外面世界看到的汽车。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就有学生在美术作业“我的家乡”中,将下庄村描绘成有车、有别墅、有公园的现代化庄园了。

为了实现下一代的梦想,所有下庄村民都舍得倾其所有。《环球人物》记者见到村中一位叫王先翠的村民,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刚刚通电时,她的丈夫因接电线触电身亡,留下一个女儿。后来她再嫁,第二任丈夫又因上山砍柴坠崖身亡,留下一个儿子。她只得接替丈夫名额,上山修路。懂事的女儿从很小就帮妈妈分担家务,照顾弟弟。记者走访期间,正赶上王先翠的儿子放假在家,“我从来没看到过妈妈哭,但我知道,她很不容易,我要好好待她”。但王先翠说,自己在那几年像丢了魂,经常一个人偷偷流泪,也想过寻短见,但放不下父母和孩子。再到后来,她变得乐观,甚至不屈,“我这么命苦,两任丈夫都死掉了,还不是没有路,村子封闭闹的?”如今王先翠已经没了心理阴影,同记者对话时,回忆过往,也多数是面带微笑。命运给她以重击,但她凭毅力战胜了噩运。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但每条通往美好的人生之路,注定和那条天路一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毛相林个子不高,自称“毛矮子”,村民也都这样叫他。在下庄村,还有很多个子矮、身体瘦弱的村民,但他们内心却蕴藏着巨大能量!“其实我是个不好惹的暴脾气,别人数落我,我真想直接站起来搞两下!”正是这样一群下庄村小个子,携手征服了巍峨群山。

“我理解的下庄精神就是:不怕死,死不怕!”毛相林说,如果下庄村民怕死,就修不出这条路,“以前,我们即便死了人,还是要继续修这条路,现在不需要我们付出生命代价,只需要科学和智慧就能致富,为什么就不能坚持呢?”

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但这种“愚”是一种“大智若愚”。也许,只有主动迎击人生的难、世间的险、岁月的苦,在阵痛中拥抱变化,甚至在必要时义无反顾地牺牲,才能真的迎来美好。毛相林说:“我想,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脱贫攻坚上有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也能让人终生受用!”

猜你喜欢

庄村修路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烟台牟平区小红薯“烤”出好日子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下庄村见闻
《修路》教学设计
姚家庄村的幸福和烦恼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南京一修路工人给他娘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