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虚祛瘀方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2021-03-16周新兵廖华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氯雷风团荨麻疹

周新兵,廖华英

慢性荨麻疹为皮肤过敏性疾病,具有高发生率、高复发率,低根治率等特点,是困扰患者正常生活的疾病之一[1-2]。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主要采用西医的激素类、抗过敏类药物改善患者症状,虽然用药种类多样,但整体效果不佳,且治愈低,患者病情易反复。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临床越来越重视中医的作用机制与实施效果,且研究发现,中医治疗效果优势明显。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发生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相关,脾胃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前提,风邪是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因此中医强调对症处理,以补虚祛瘀治疗该病。该治疗法作用于疾病病机,强调以补为主、补中有通是疾病后期治疗的关键[3]。本研究旨在探讨补虚祛瘀方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4]:皮损症状反复,且超过6 周;风团时少时多,反复发病,部分皮损发病时间有规律性。纳入标准:皮损症状反复至少1 周2 次,且连续至少6 个月,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无严重的全身症状;依从性良好;近1 个月未全身应用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严格遵医嘱用药。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者;存在药物滥用史或酒精过敏史;疑似血小板减少、自发性出血倾向者;不能积极配合参与本研究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高安市新街中心卫生院2017—2019 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18~48 岁,平均(33.5±5.2)岁;病程6 周~11 年,平均(4.2±2.2)年;疾病类型:接触性荨麻疹6 例,压力性荨麻疹5 例,日光性荨麻疹4 例,人工性荨麻疹4 例,胆碱能性荨麻疹3 例,寒冷性荨麻疹3 例,蛋白陈性荨麻疹3 例,血清病性荨麻疹2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0~50 岁,平均(33.6±5.5)岁;病程7 周~12 年,平均(4.4±2.0)年;疾病类型:接触性荨麻疹5 例,压力性荨麻疹4 例,日光性荨麻疹3 例,胆碱能性荨麻疹4 例,寒冷性荨麻疹3 例,人工性荨麻疹4 例,血清病性荨麻疹4 例,蛋白陈性荨麻疹3 例。2 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0)10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虚祛瘀方剂治疗,该方剂为免煎中药,其主要组方:桃仁10 g、丹参20 g、赤芍10 g、白术20 g、茯苓20 g、党参20 g、黄芪30 g、透骨草10 g、蝉蜕12 g、地肤子20 g、蛇床子20 g、细辛6 g、防风12 g、苦参20 g、苍术10 g、赤芍10 g、川芎6 g、当归20 g、甘草6 g,上述方剂用水冲服,2 次/d。加减方:口干渴者可增加沙参15 g、麦冬20 g,失眠者可增加夜交藤30 g、酸枣仁30 g。2 组以7 d 为1 个疗程,连续用药4 个疗程。用药治疗期间需注意:不能服用与本治疗无关药物,建议饮食清淡,禁食海鲜、热性水果,禁烟酒,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根据症状体征病情[5]严重程度分为4 个等级:无、轻度、中度、重度。风团数目:无风团0 分,风团数量1~10 个为1 分,风团数量11~20 个为2 分,风团数超过20 个且遍及全身为3 分。风团大小:无风团0 分,风团直径不超过1 cm 为1 分,风团直径1.0~2.5 cm 为2 分,风团直径超过2.5 cm 为3 分。瘙痒程度:无瘙痒0 分,轻微瘙痒且不会对睡眠产生影响为1 分,中度瘙痒且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不超过2 次为2 分,重度瘙痒且每晚瘙痒觉醒次数超过3 次不能入睡为3 分。风团发生次数:无风团0 分,一天出现一次风团为1 分,风团每天出现2~3 次为2 分,风团每天出现至少3 次为3 分。风团持续时间:无风团为0 分,风团持续时间不超过4 h 为1 分,风团持续时间4~12 h 为2 分,风团持续时间至少12 h 为3 分。(2)比较2 组临床疗效,风团与瘙痒评分相加为总积分,根据计算公式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SSRI=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0%。治愈:SSRI>90%;显著改善:SSRI 在60%~90%之间;改善:SSRI 在30%~6%之间;无效:SSRI<30%,无变化或恶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改善率。(3)比较2 组治疗前后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分别在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进行血清分离,置入-70℃低温冰箱中保存,留作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IL-2、IFN-γ、IL-4 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4)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治疗前2 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见表2。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IL-2、IFN-γ、IL-4 治疗前2组IL-2、IFN-γ、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FN-γ高于对照组,IL-4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出现轻微嗜睡2 例,但不影响后期治疗,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荨麻疹在皮肤科疾病中较常见,发病不受季节、年龄的限制,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一过性的局限性水肿风团,合并红斑、剧烈瘙痒等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真皮浅表层水肿,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真皮网状层中胶原束被表层水肿所分隔,且真皮浅层的毛细血管小静脉的通透性明显增强,严重者伴咽喉黏膜血管水肿,若不及时抑制,并继续恶化,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6]。研究表明,该疾病多数病因不明确,且未探明具体的发病诱因。临床多予以西药对症治疗,其中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为慢性荨麻疹治疗的一线药物,氯雷他定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用于预防特异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慢性荨麻疹等效果明显[7]。该药物用药期间,可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但单一用药,病情容易反复,可结合中药,针对病机用药,实现标本兼治,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中医分析认为,慢性荨麻疹发病基础为“虚”与“瘀”,久病多虚、久病入络而淤堵。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机体脾胃虚弱,则容易导致气虚,气虚则机体无力,减缓血流速度,进而诱发血瘀,因此脾胃气虚是慢性荨麻疹发病基础[8]。基于此,临床提出予以补虚中药治疗,调理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氯雷他定联合补虚祛瘀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补虚祛瘀方剂中桃仁、赤芍、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发挥行气散结功效,也可用于防补益药滞腻之弊;白术、茯苓、党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化瘀之功效,透骨草、蝉蜕、地肤子、蛇床子、细辛、防风、苍术、苦参等可发挥祛风、抗菌消炎功效,甘草辅以多种药物共同作用,其药理作用于在补先、后天之本,益气血生化,调补冲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消除病患。而且从药理作用分析,上述方剂还可发挥抗菌、消炎、抗过敏的功效[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L-2、IFN-γ 高于对照组,IL-4 低于对照组。IFN-γ、IL-4 分别为Th1、Th2 细胞的特征细胞因子,这两项因子相互作用,可维持Th1/Th2 的平衡。IFN-γ 可有效抑制Th2 细胞活性,降低IL-4 产生,阻断机体内的IgE 合成,IL-4 为Th2 的诱导因子,可抑制Th1 增殖,导致荨麻疹变态反应加重。而IL-2 为Th1 细胞分泌因子,可通过对嗜碱粒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有效改善荨麻疹的变态反应[11]。中药与西药联合作用后,可调节机体Th1/Th2 平衡,改善机体的免疫机制,而达到改善抑制慢性荨麻疹病情的效果。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氯雷他定联合补虚祛瘀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可靠。

表3 2 组治疗前后IL-2、IFN-γ、IL-4 比较(,ng/L)

表3 2 组治疗前后IL-2、IFN-γ、IL-4 比较(,ng/L)

综上所述,补虚祛瘀方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雷风团荨麻疹
祛风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氯雷他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