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生物二轮复习方法指导
2021-03-16刘艳红
>>>刘艳红
新的“3+1+2”高考模式,对于考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较高,如何更有效利用有限的备考时间,提升考生的生物赋分成绩,显得尤其关键。本文围绕新高考核心素养下生物二轮的复习,对考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整理,希望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借鉴。
一、盘点教材基础,熟练记忆重点,强化必备知识
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尤其是2020 年山东新高考试卷,更加突出生物学核心知识,注重基础概念的考查,即重视“一核四层四翼”之“必备知识”的考查。而核心知识和基础概念主要来源于教材,所以各轮复习都必须深挖教材,夯基提能。
在进入二轮复习时,考生一定要重视教材,务必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1.“会读”即精读教材
要精读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包括黑体字、楷体字、插图、相关信息、小资料、旁栏思考题、实验等。对于“教材正文及小字”进行精读,适当发散思维,将单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以“串线”→“开花”→“建网”的微专题形式,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例如“氨基酸”考点至少应联系如下内容:元素组成,通式和分子式,结构特点,种类约21 种,必需氨基酸8 种、非必需氨基酸13 种,特殊氨基酸(R 基含有-NH2或-COOH 的氨基酸)数目的计算,氨基酸可作为营养物质以主动运输的形式被细胞吸收,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可以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和水,某些氨基酸(如甘氨酸、γ-丁氨酸等)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运输氨基酸的物质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细胞质基质中的tRNA,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两者也只能对应一种反密码子,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合成原料等。阅读教材时,还要利用好“本章小结”,这部分内容是对本章节的高度概括,也是考生实现教材由“厚”变“薄”的快捷途径。
2.“会写”即会默写
要能默写出相应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或结构)的生理作用(或功能)、作用机理、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法等。考生一定要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多问为什么,比如,复习细胞呼吸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①描述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类型。②准确书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③为什么传统发酵酒精含量只能在16%左右?④简述细胞呼吸与种子萌发有何关系。⑤解释好氧性细菌也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因。⑥包扎伤口为什么要用透气的创可贴?⑦为什么提倡有氧运动?考生对于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确保能正确使用生物学术语准确答题。此外,对于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旁栏思考题”也要重视,在熟练把握采分点的基础上,善于琢磨答案要点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通过反复训练,最终适应高考题的考查视角和方向。
3.“会用”即提高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善于观察现象,能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与社会的联系”栏目、课后拓展题多是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养成联系实际的好习惯,比如,在复习光合作用时,可以联系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问题:间作、套种、轮作、合理密植、温室中施加有机肥增加土壤活力、大棚中常采用无色塑料及夜间降温的原理、中耕松土、施肥、适当灌溉、除虫除草、生物防治、种植棉花时适时摘心、遗传育种等。其中,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不同,而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这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地里种同种作物,该种作物选择性吸收相对较多的那些元素含量就会下降,这样就会影响该作物的产量,同时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二、审视易错考点,建立条件自动化,提高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重要能力。高考侧重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图表等信息处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的语言表述能力。
对于错误率较高的经典试题,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适当采用逆向思维。进入二轮复习后,考生一定要关注自己一轮复习中的错题,对自己的短板做到心中有数。要通过分析错题类型,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或建立条件自动化,为成绩的提高打好基础。若是选择题做错,要重视选项中涉及的各个考点,若不能准确描述,要及时翻看教材强化记忆,以确保对每个选项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若为情境类习题出错,要从审清题干关键信息入手,新情境的题干常涉及新名词,厘清新名词间的关系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考生一定要沉下心来,仔细推敲,找出解答陌生题目的策略;若为不定项选择题出现问题,就要从增强信心入手,根据自己的分析大胆选择,不能缩手缩脚。二轮复习离不开有效的对点训练,目的就是清理知识盲点,查漏补缺,对高频核心考点重组加工,以促进正确思维方法的形成,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有效归纳题型,提炼解题模板,整合学科思维
新高考下,生物试卷的题型增加了不定项选择题,内容上选修一和选修三都要考查,考生需要针对不同题型找到快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简答题考查中通常会涉及理性思维、原因叙述类的填空,比如,凡是“……的理由”“……判断的依据”“对……现象可能的推测”等题目,考生在整理自己没有拿到满分的习题时,要学会提炼解题模板,为二卷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在某种条件下导致某种结果出现的原因”类题目,可以构建“条件—直接导致过程—最终结果”的长句语言表达模板,在续写时,一步一步表述清楚前因后果,不跨越步骤,争取得到高分甚至满分。例如,光照等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密闭小室中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应表述为:光照等适宜,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并且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降低。
对于涉及某种循环中某物质含量变化的题目,要结合题干信息全面分析,一般的解题思路为:从该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角度进行描述。比如,光照突然停止后,C3含量会瞬时增加的原因是:光照停止后,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 与【H】减少,导致C3的还原速率降低,而C3合成速率不变,故C3含量增加。
新高考试题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既包括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考查,又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的考查。考生务必要注重实验探究题目的整理,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第一,将教材中基础实验及生物发展史中涉及的隐性实验进行二次盘点,将实验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用到显微镜、引流法的实验有哪些?”“用到酒精的实验及其具体作用是什么?”“自始至终实验材料保持活性的实验有哪些?”“哪些实验中所用染色剂与呈现颜色一一对应?”“哪些实验属于对比实验?”第二,将平时作业或调考中的实验题目进行整理,对于每一道实验题都要从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实验研究的意义等多个视角进行归纳,并能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第三,实验设计类题目需要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消除畏惧心理,找出所作答案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找准采分点和关键点,做到完整、准确的作答。
新高考试题中的图表题是对考生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的考查。图表题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数据表格、直方图、曲线图等,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领悟试题的命题意图,比较、梳理逻辑关系,找准关键词,找到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再组织语言进行解答。考生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备考:首先,在翻看教材时,要对插图、图解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其次,对于平时习题中的读图、析图类题目,要快速收集并筛选相关资料和信息,找出曲线或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综合分析后作出科学决策;最后,对经典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最终实现图像和问题的有效转换。
二轮复习如何对遗传类大题进行有效备考呢?首先,理清教材中有关遗传的常用概念:研究方法如“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常用实验材料如“豌豆、玉米、果蝇”等的特点归类与分析;常见实验方法如“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的区别与联系及其用途。其次,对遗传设计常考的验证实验题型进行归纳,形成“解题模板”。比如“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染色体,或是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常用隐雌与显雄进行杂交的方法有哪些?”又如,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先要得到双杂合子(可用AaBb 表示),然后令其自交(或测交,根据题干要求),根据子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是否为9:3:3:1 或其变形(或1:1:1:1,或其变形)进行判断,符合即可证明。要明白,解题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升的,必须经过适度的训练才能熟能生巧,应运自如。
四、关注热点,训练信息获取能力,明确社会责任
高考试题通过创设新情境或提供新科研资料、设置开放性问题,以考查考生能否在新颖的情境中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主动思考,描述出新的规律或结论。新情境的素材一般来自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考生在分析新情境的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体系,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明确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考生要通过新闻媒介适当了解科技热点,拓宽自己的视野,以避免考场上遇到新情境的题目时不知所措。如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禽流感、近年诺贝尔奖、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从题干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找准“题眼”,找准与基础知识的“最佳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