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改革
2021-03-16娄颖杰
娄颖杰
(河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一、色彩构成教学改革必要性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在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统称为三大构成,已成为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对形态结构的研究、组织、认识以及形式美的创造表现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其中色彩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可以培养学生们对色彩的认识、审美和创新表现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随处可见、无处不在,我们对每一个事物的认知可以说都是从色彩开始的,同时我们也在用色彩装饰着我们的生活。色彩构成教学从引进至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几乎没有多少改进,但是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于设计的需求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色彩构成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也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设计人才。
二、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现状
色彩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是一个能够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独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科目。是设计师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高校设计专业课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门基础课十分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列举如下:
1.不够重视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目前在高校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色彩类课程开设稍显混乱,有以水粉画为主的色彩课,还有一些突出专业特点的色彩课,例如“服饰色彩”“室内色彩”等等。有些教师认为基础知识,例如“色彩形成的原理”以及“三原色”等问题过于简单,许多学生在中学就接触过,不必重复细讲,有些教师认为应该放在以水粉画为主的色彩课上重点讲,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其他类型的色彩课的老师们已经讲过这些基础知识了,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最后可能谁都没有十分认真地全面仔细地将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另一方面,学生们可能从小就接触过简单的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并不在意,又或者学生们对于这些色彩的基础知识都是从长期的实践中感受到的,故而并不十分放在心上,以为自己完全明白,实则一知半解,可以画,也会用,但却不十分清楚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此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在整个课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浅,不够全面深入。但是有经验的教师基本上都能体会到,许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往往就是基本概念不清,因此色彩基础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解读不够系统全面。大部分的学生们从最开始接触色彩都是“水粉画”或者“油画”,学习色彩理论知识也是西方的色彩理论体系,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认知本身就很欠缺,理解也很片面,不太具备欣赏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能力,甚至说不出几个中国颜色的名字。解读中国色彩,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做得还不够到位。许多学生对于中国色彩的认知是从影视剧中获得的,甚至没有完整的看过几本相关的专业理论著作。教师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们讲述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是一大缺憾。解读中国色彩的历史,剖析现状,以及分析如何应用在日后的设计中去,振兴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色彩构成这门课将中国传统文化这颗种子种在学生们的心中,其实是十分有必要的。
3.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设计行业也在不停地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需求、新的设计软件以及新的设计模式等,可是高校中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过去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大部分教师还是在教室中使用幻灯片讲授,学生听完课之后用颜料绘制作业。学生们只是接受知识,按照原先的思维模式完成作业。教学中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训练方式也比较保守。
4.针对性不强。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有很多,生源也不同,但是在色彩构成课程中,缺少专业针对性,也缺少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没有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5.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教师在讲课中仍旧习惯灌输理论知识,长久以来,学生们习惯从课堂上直接接受知识,自己主动探索研究的内容并不多,学生们的依赖性较强,习惯从老师口中直接得到答案,并且没有足够的质疑精神,或者不太敢提出质疑,又或者懒于提出疑问,不能够提出问题,也不会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无从谈起创新。创新能力是需要科学系统的培养,教师们需要设法引导。
6.色彩构成课程中的计算机软硬件问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无处不在。在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是手绘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基础课能够为日后的专业课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而在基础课之后的专业课,无论是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都离不开电脑制图,因此在色彩构成的课程中多加入电脑操作的环节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传统的手绘存在烦琐、耗时,效率不高的弊端,电脑制图便捷,可以节省学生们的绘制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色彩原理的理解和搭配,色彩美感的提升等问题上。其次,色光混合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内容,从前因为许多条件的限制只注重色料混合的原理研究,加入电脑的使用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使用电脑进行色彩的创作可以同时与规范化的输出设备、印刷技术结合,甚至在今后不同设计领域所使用的标准化色卡与色彩表述方式都可以直接运用到电脑色彩构成的操作中。这将使学生更加科学、规范地使用色彩,因此运用电脑的方式比传统单纯使用手绘进行色彩构成的学习方式更有优势。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设计专业是将色彩构成课安排在大一年级,这个时候一般看来,学生们还没有接触电脑软件课程,缺少软件技术,另外大多数大一新生还没有购买个人电脑,缺少硬件,因此在课程中的相关作业练习当中有很多不方便、不及时的问题。
三、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1.重视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色彩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纠正学生们入学前的一些错误观念和模糊意识。教师需要将基础理论知识讲的生动有趣,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通过多种模式,展示基础原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产生探索的热情。通过展现古今中外等具体案例,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得更生动,并且内容要系统全面,例如在讲解色立体的时候,既要讲它一般运用原理与优点,也要讲到它的局限不足之处。
2.丰富课程里中国传统色彩的相关知识内容。华夏先民从天地运行,日出日落,时序更迭的自然中得出“五色”的色彩理论,随着朝代发展渐渐整合出一套独特的色彩文化系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色彩蕴含了历代社会风情、民俗节庆等内容,内涵丰富,应用广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程中应该系统的梳理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们去了解中华色彩,感受传统东方色彩的美。在从前印刷或影像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色彩所依附的媒介物,无非是衣物、绘画、陶瓷、建筑等实体,所以我们在讲授传统色彩的相关内容时也会涉及许多其他领域的内容,可以借此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们去研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为日后进行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3.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增加相关实验,让学生们在做色彩实验的同时感受到理论知识。可以根据色彩课程内容播放相关音乐或者电影,锻炼学生们的感性思维,进行相关色彩联想训练。可以将动画效果引入课堂,动态的效果和静态的图片相比,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制作相关动画,将枯燥难懂的内容转换成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便于理解记忆。在教学环境上也可以进行改变,不单单是在教室内,博物馆、秀场、美术展、公园等环境都可以进行感受色彩的训练。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做一些变化,不仅仅是用颜料绘制作品,也可以融入各种材质、材料等。可以结合相关比赛或项目,在做中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讲课方式上,鼓励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自主研究,最终解决问题,印象会更加深刻,也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对于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流于表面,不能形式化,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时代发展来进行。
4.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色彩构成课是专业基础课,基础课能够为后期的专业课做好准备,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按照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训练,以助于学生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专业课,做到和专业课顺利衔接。学生们的水平能力有差异,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去指导,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5.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长久以来,学生们都习惯于听老师讲课,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问题,这不利于学生们的发展,因此,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先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问。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师只是领路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扮演“权威”的角色。只有学生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发现”“探索”和“解决”,才有创新的可能。
除此之外,在色彩构成课程中应该加入更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具象色彩到抽象色彩的转换练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模仿与借鉴、夸张与变形、解析与重构的练习中达到分解、组合、再创造,从而创造一个个新的视觉形象。在完成相关作业练习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在材料上尝试改变创新,例如不再单一的使用传统的水粉颜料,加入新的可以表达色彩的工具,例如口红、指甲油等,让学生去寻找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尝试。在进行色彩训练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染色的方法,而不是以往的涂料涂色,例如可以加入植物染的内容,利用扎染或者蜡染等传统染色方法,让学生们动手把自己需要的颜色染出来,制作面料色卡或者其他形式的色彩练习,这样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更多与色彩相关的内容,因为“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掌握很多内容并且不断积累沉淀,才有一瞬间的火花灵感。将色彩构成这门课内容多元化,材料丰富化,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这门课的印象,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6.建议将计算机软件课程提前。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在色彩构成课程之前进行计算机软件制图的相关课程,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并且随着时代进步,制图软件也在不停变换更新,建议加入相关软件课程。另外针对一部分入学后没有电脑的大一新生,高校应该提供相应数量的机房配合课程教学使用。
四、色彩构成课程教改探索实践
根据上述内容,笔者在色彩构成的课堂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尝试。在讲课模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在课件制作上,将课堂内容设计成动画形式。在课堂内容上,彰显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具体情况如下:首先,课程内容为“中国传统五色观”,从“五色的象征”和“五色的应用”这两个方面来讲授。笔者将课程内容制作成简单的动画,首先设计出了五色对应的五帝的卡通形象,其次根据这五个人的卡通形象展开故事,讲述中国传统五色的象征,融合了五行、五方、五味、五脏等内容。中国传统五色的应用在建筑、饮食、服装、礼仪等各个方面,课堂上主要列举了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旗的例子。主要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学生们去查找课程相关案例,自主学习研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学生们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以“五色文化”为主题的产品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们用计算机软件制图,快速灵活地表达出设计理念,让学生意识到颜料不是唯一表达色彩的工具。这节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色观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中国古人的哲学观念,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课程通过对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观念的使用、表达的特点和发展到现代中国传统色彩的精髓对中国特色设计表达的影响等内容,从色彩历史、色彩创意,色彩应用等各方面进行探索,从客观到主观,认识到理解,全方位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前期准备,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五、结论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设计行业一直在变化,设计形式日渐多元化,对设计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是孕育和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出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摒弃现有的色彩构成体系去创造新的色彩审美和色彩运用的学科,但是我们可以在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倡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新思路,同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付出劳动,实施并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为设计行业添砖加瓦,为国家的繁荣强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