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前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2021-03-16付茂政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教学方式美术

付茂政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聊城 256600)

学前美术课程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和学生的艺术素养,采用信息化教学和创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美术视野,将视觉表达方式从平面拓展到三维立体,通过信息化实践项目的教学设计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拓展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管理平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信息,促进教师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也能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理论学习转变成应用实践,在幼儿园中利用色彩绘画等视觉表达方式,引导学龄前儿童认知事物,丰富内心世界,完善身心健康等。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学前美术课程的创新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丰富美术表达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建立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引领学生完成实训实践项目任务。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职业教育需要面向社会就业,随着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困于教学资源和政策扶持,各区域的资源倾斜情况差异性很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高低不一。虽然信息化教学有跨越地域限制、丰富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效率以及便于教学反馈等优势,很多学校仍然不能充分重视其重要意义。

从学校层面考虑,相关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平台建设成本较高,很多行政领导层人员不愿意花费较高成本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在没有相关政策资金扶持情况下,只能利用有限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从教师层面考虑,很多专业教师并不具备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学历差距较大,不同专业的教师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低不一,无法吸引具备软件应用能力的教育人才前来学校执教。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较为薄弱,很多人的信息技术概念只停留在计算机基本网络操作和游戏娱乐方向,对计算机技术无法做到深层次理解,也不能熟练掌握专业实践类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并且社会中的其他诱惑较多,很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一旦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率会明显降低。从社会层面考虑,产学融合即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趋势,针对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增加实训教学环节后,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但是对于人文类以及教育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如若无法引入信息化教学方式,则会形成就业与教育之间的断层。此外,社会资源更多倾斜到其他高等院校,对职业教育并不重视,随着各行业领域内职业技术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需要适当倾斜一些社会资源给高职院校。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需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充分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改革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专业课程的实践融合教学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学前美术课程教学特点

高职学校的学前美术课程,主要涵盖素描、简笔画、线描、彩铅、刮画教学,以及色彩装饰画的教学,根据学前教育对视觉表达方式的限定,需要学生掌握对植物、动物、人物等题材的色彩视觉表达呈现方式,以及利用不同载体彩绘进行彩绘,例如木版画、面具、纸伞以及手绘布老虎等。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质,需要学生充分掌握相关色彩感知能力对美术赏析素养的重要意义。美术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科学设计教学实践内容,但是由于人文类学科与理工学科之间差异性较大,无法通过实训方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由于学前美术课程的独特性,很多专业教师对此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及标准差异很大,有些教师采用作品评分的评价方式,有些教师采用理论考核和抽象专业能力操作考核的评价方式。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学前美术课程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被动选择考核评价方法。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特质,以学前美术课程为例,学生需要深入调研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质,有针对性地设计美术作品以及教学内容,需要符合当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实践操作环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学前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视觉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其对学前教育过程的重要意义。由于美术类课程的特殊性,高职学生需要对相关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与发散,很多院校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将艺术思维坤在课堂之中,非常不利于学生提升美术视觉表达技能。

三、高职院校学前美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策略

(一)高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更新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学龄前儿童对直观化、具象化的美术作品的接受能力较强,针对当前幼儿园中学前美术教育现状,需要高职院校在课程理论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地域的优秀美术作品等数字资源,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很多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被更多人感知到,美术类作品的共通性是对人类人文精神理解的基调。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中优秀教育资源,开拓创新校本课程教学方式,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很多非遗文化美术作品中含有的独特文化精神,应当被学生理解与感知,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积极性,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的实时传输,实现创新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发散思维能力。网络教学资源的便捷性和共享性,决定了其对教育行业的突出贡献,高职院校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也应当有其独特性和校本课程性质。

(二)提升赏析与应用实践水平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资源,因此学前美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赏析与应用实践水平。每位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准不同,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理解能力、实践操作水平有很大差异性。通过对素描技法的熟练掌握,学生可以快速分析出某一类事物的结构美和内在美感,并且学生在作品赏析过程中会形成独特的认知理解层次,在作品设计环节会依照原有的美术概念,在创作过程中融合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最终形成个性较强的美术作品视觉表达形式。结构和色彩,是学前美术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两种概念理论,通过简笔画或者线描等表达方式将事物的结构进行视觉呈现,并且通过色彩描绘的方式将事物的情感内涵其中。学前美术的教学目标需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艺术感知特点,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视觉表达方式,体现内心情绪或者逻辑思维,达到人文精神的良好凸显。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需要丰富与提升学生的赏析与应用实践水平,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实现美术作品,逐渐成为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向之一。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需要专业教师团队创新设计教学形式,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之间的差距,采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和产品输出等形式,加强信息化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在学前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任务小组的方式,加强美术应用实践操作能力,制作简单的动画或者短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发散创造以及想象能力。不同于其他商业作品设计,学前美术课程更加注重对学前教育过程中的美术思维视觉表达,因此相关实践项目任务需要面向学龄前儿童,不论是制作教具还是利用相关理论引领幼儿表达内心情绪的美术视觉表达作品的呈现,都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形式进行原创作品设计。通过设计类软件的教学和实践操作,高职学生能够快速获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能,协助理解美术课程的抽象化概念,提升实践操作水平。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美术课程,需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尊重差异性,寻找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路径。

(四)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都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但是对学前美术这类人文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一直都保持在较高权重,具体表现为一般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过程性考核为辅,因此需要逐渐转变为过程性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学前美术课程,可以通过改进教学评价方式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项目参与度。通过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实时获取,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管理平台上传美术创作作品,根据项目小组的综合评价加权,对每个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实现民主公平教学评价。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相似水平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的认同感,因此需要采用高权重信息化软件美术作品评分与低权重理论考核评分相结合的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在学前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水准。此外,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也有利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新应用,有利于改进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工具,实现美术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学前美术课程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和学生的艺术素养,采用信息化教学和创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美术视野,将视觉表达方式从平面拓展到三维立体,通过信息化实践项目的教学设计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与学前美术教育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教学方式美术
美术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